分享

(骈赋)黄帝陵赋

 ari3z2i58gsly0 2023-02-15 发布于贵州

黄帝陵赋[1]

其时春秋未形,清庙茅屋,华夏当盟,恃哺尚初。轮觞纪元,轩辕如度。共主才籍,土德一统宗裔;方圆规矩,民粹不易风俗。至以动地诀别,芸芸泪沮[2]。鼎湖戚事[3],渊史飨薮。经典升龙,帝柏器重钧侧;衣冠国梓,皇树模范桥陵。茂林智慧,无虞身价。苍翠有种,不谀挂甲。妄高仙台,九转应笑权宦[4];下马文武,冢前尊卑无妨。至若楚汉毕拜,南北享堂。舆地空乏,担纲炎凉。是以翰题中正,墨香入木,华清兵谏,主义或累遗憾;秉书润之,大祭文雄,窑洞将将,共和毕竟运昌。嗟乎!熙熙攘攘,已往今来,盛名之下,其隆也佑,惟患德之不崇者能谙欤!人文始祖,载道昭彰。灵之所在,尤见三尺。呜呼!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5]或以阴私谋伐者,是可天欺,孰不可欺天也!


[1]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轩辕氏在此乘龙升天,后人瘗衣冠而成冢。黄帝陵古称“桥陵”。陵园轩辕庙内有古柏数棵,其中最著名的有相传为轩辕黄帝亲种、距今已五千余年的手植柏,以及汉武帝当年挂过盔甲的柏树——挂甲柏。是中国历代帝王及闻人们在此祭祀黄帝的场所。其中珍贵如近代著名领袖人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祭祀拜谒的踪迹、祭文、题词等。余于公元201488日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参加第十一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于9日再赴延安大学继续会议,途中有幸恭谒黄帝陵,有感而赋。

[2]沮,沮河,为桥山脚下的一条河流。传说此河是黄帝乘龙升天时,因臣民挽留,以泪洒地汇聚而成。

[3]鼎湖,传说的黄帝升仙处。《括地志》:“湖水原出虢州县城湖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北流入河即鼎湖也”;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弘农郡及阌乡郡,置虢州,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领弘农、阌乡、湖城3县。一说位于陕西蓝田县焦岱镇,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这里修建鼎湖宫。《史记·封禅书》云:“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世也用“鼎成龙去”和“龙去鼎湖”指代帝王去世。唐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明夏完淳《北风行》:“鼎湖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4]“汉武仙台”据传此台始建于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帝北征朔方,凯旋后,于归途经黄帝陵,停兵祭祀。为自己长寿成仙,令18万兵士于此起土筑台祈福,后人称为祈仙台。

[5]“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