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经历唐山抗震救灾》1. 接到抗震救灾命令 2.开赴灾区

 鲁梅鲁冰花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今日起连载

《经历唐山抗震救灾》

作者:温洪喜

  1. 接到抗震救灾命令  

  2. 开赴灾区


作者简介


     温洪喜,安徽凤阳人,1958年出生。在38军工作13年,1974年入伍,任114师高炮团战士,114师司令部参谋,军高炮团股长,38军司令部副营职参谋。1987年调入空军工作11年,任航空兵某部政治协理员,作训科长。1997年转业到蚌埠市工商局,任中层干部,后进入该局领导班子,任党组成员、纪检书记。2018年退休。

      个人爱好广泛,自称诗书画刻四杂家。文章在国家、省市报刊多有发表和获奖。篆刻和书法也多次展出和获奖。


《经历唐山抗震救灾》

作者  温洪喜


1976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几件大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逝世,河南大洪水和唐山大地震。我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这场举世注目的抢险救灾行动。



(一)  

接到抗震救灾命令

 1976年,我在38军114师高炮团警卫排三班(公务班)当副班长,部队驻河北省望都县。7月中下旬,我团机关首长参加军里组织的军师团三级机关首长带通信分队的演习,拉到太行山去了。这次是班长王留树带领几个战士前去负责勤务保障,班里只剩下我和另外三名同志留守。
  
27日晚上,天气阴沉沉的,不过没有下雨。班里的其他同志,有的住在值班室,有的住在团首长的宿舍里,因为团首长宿舍都是平房,容易被盗,只好分散看护。班的宿舍里只有我和一名战士,没有电视机,我俩侃了一会儿大山就早早睡觉了。那天天气不算热,年青人觉好睡,不知不觉就进了梦乡。半夜时分,我被一阵玻璃窗振动的声响惊醒。心里说:“雷声把玻璃震得这么响,真奇怪。”又隐约觉得不太对劲,是火车震动的吗?虽然铁路离得不远,可从来没听到过呀!突然听到屋外有人说话,吵杂得很,情知不妙,我轱辘一下爬起来冲出屋去,看到离我们宿舍仅几米远的围墙已倒塌大部,才知道是地震了。此时大约是28日凌晨三、四点钟。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地震,很恐慌,很紧张,甚至不敢回屋拿件衣服穿,只是穿着裤衩背心站在晨风中。天慢慢放亮后,我们的心情才逐渐归于平静。                  
 
早晨,我从团值班室了解到,本团营房除团部的围墙外,其它无损失。但地震中心在何地尚不清楚。我照常带领战士们整理办公室,干我们自己的事。
 
上午九点钟光景,管理股留守的干部通知我说:“三班副,部队要去唐山抗震救灾。我给你一辆解放车,你赶紧做出发准备,两小时以内就走。”这下我着急了,时间这么紧,不是要命嘛!我赶紧找来班里的三名战士,作了布置。具体是一名战士留守,我和两名战士随部队出发。需要迅速展开准备的工作非常多:⑴立即移交责任区钥匙,搞好交接。⑵分头准备以下物品,并装载上车:一是办公用品,包括桌、椅、台灯、稿纸、墨水、信封、浆糊等文化用品;二是首长生活用品,包括床铺、被褥、脸盆、洗涤用品等;三是机关保障物品,包括小锅炉、块煤、保温瓶、口杯、汽油灯等;四是招待物资,包括烟、酒、等食品;五是武器,我们和团首长配用的手枪若干支,子弹若干发。⑶个人被包等用品准备,插空进行。我强调,以上准备项目,必须在两个小时以内完成。

 任务布置下去后,我们分头忙乎开了。可具体准备工作不像说话那么容易。被包要一个一个地打,生活用品要整理装箱,锅炉要拆卸,块煤要装车,糟糕的是领取办公易耗品和招待用品时,或是管理人员不在,或是物品不齐,能不耽误时间吗?快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有两吨块煤和锅炉没装车,我急得满身大汗。

 临近十一点时,炊事班做好了饭菜,我哪里吃得下呢,只得胡乱扒了两口,就去求助管理排长。他很爽快,派了几个司机,迅速把块煤和锅炉装上车去。这样,我们班才算按时完成了准备工作任务。

12时左右,我团部队已陆续开到县城东的公路上集合。确定了行军的编队,规定了行进间的通信联络办法,整装待发。当时,团的主官在外地演习,主持工作的是张干元副团长。张三号是老同志,作风干练,能力很强,威望很高。全团除去留守人员,一千来号人马,两百来台车辆,在两三个小时内能够收得拢、拉得出、开得动,很不简单。我们公务班在全团士兵中是唯一装备短武器的,我和两个战士身背手枪,腰束武装带,倒很威风。我吩咐一个战士跟随张三号行动,而我和另一个战士上了物资保障车。坐这辆车倒很舒服,我们车上装了许多被包,放好铺平,就是很好的软臥待遇。

下午一点钟,部队接到师指出发的命令。


(二)

开赴灾区

 我部以摩托化行军方式向唐山开进

 我团部队在师的编成内,浩浩荡荡,按照团机关、指挥连、五七营、三七营、后勤分队的顺序,以摩托化行军方式,沿京石公路向北疾进。我从地图上看,唐山距离我团驻地500多华里,在望都县的东北方向。此时,天气阴沉沉,能见度不大好。车队行军速度只能在40公里∕小时上下。我所坐的物资保障车处在车队前段六、七辆车的位置。抬眼向后望去,公路上车流滚滚,一眼望不到边。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大部队摩托化行军,作为钢铁洪流中的一员,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庄严感。身边的战士问我:“副班长,莫不是搞战备演练吧?”我说:“谁知道呢,讲是去救灾的。”确实,出发前,很多干部战士都这么猜测。也难怪,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行进了一个半小时,部队到达保定市。这是我们38军军部所在地,也是一座历史名城,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说的就是这里。没想到我3年之后,在军部当了8年参谋,这是后话。我们并没进城,而是沿着城墙根下的南环路向东北方向挺进。这个时候,云层更低,雾气更重,在远处的地平线上,云雾缭绕,天地连成一体,钢铁巨龙一无返顾地驶向云雾深处。部队通过雄县之后,停车小作休息。我们跳下车来活动时,才发现柏油路面上现出了一道道蚯蚓状裂纹,小的如麻线,大的似草绳。这可是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情景,大家感到不可思议,议论纷纷,情知此去必是抗震救灾无疑了。部队继续行进后,慢慢下起了小雨,路面较滑。这段道路的两旁,树木茂密,玉米成片,视野受到限制,观察情况更加费劲,给行车增加了困难和危险。我们看到,不时就有汽车翻倒在路沟里,那种交通事故的密集度,也是我所未曾见闻的。身置在这样的环境中,灾害的气息越来越浓烈了。

天黑时分,部队进至天津郊外。天津城遭到了轻度破坏,从倒塌的瓦砾中,我们看到了大地震的凶狠残酷。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清楚地知道部队此去目的地是唐山。我拿出的确良布质的地图研读着,天津距唐山尚有二百多华里,这样算来,再有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天黑下来了,雨也停了,汽车打开前主灯,如一条火龙见首不见尾,坚毅执着地向前挺进,一辆辆扑向茫茫的夜色。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评价我们这支部队,完全是:一往无前入险境,奋不顾身救众生。非在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不能显示出人民军队的崇高伟大、舍生忘死!

几小时后,部队抵达宁河。宁河是个集镇,坐落在运河边上,距唐山市仅100余华里。可惜的是,宁河公路大桥已被震塌了,并不宽的运河成了一只无情的拦路虎,阻住了我们这支心急如焚的救灾部队。虽北京军区派遣舟桥团正在赶往这里,但远水难救近火。此时已是半夜时分,部队又饥又渴,在待命中,便抓紧时间埋锅造饭。各连队一般都是煮面条,做得快,吃得快。等吃完饭,上级命令也来了,要求我们绕道玉田、丰润再进唐山。因此,部队只好掉头往回走,然后再转向西,经由武清、宝坻,直指玉田。次日中午进抵丰润一线,终于来到了唐山的大门口。

唐山被地震毁坏的建筑物一角

然而,震后的灾区交通乱了套。倒塌的房屋阻塞了一部分路面不说,交通管理机关也早已瘫痪,无序的车辆堵死了唐山的进出口。部队进到此间,便寸步难行了,我们只有呆在车上干着急。丰润的街头,震灾的破坏已经不小,倒塌的房屋随处可见。我们看到三三两两从唐山城内过来的人,都是在自行车后架上绑块木板,上面驮着硬棒棒的尸体。特别是人们的表情,悲伤、绝望、麻木,使人看上一眼,便会从心底里感到悲哀,一生都难以忘却。

 一个下午等过去了,天渐渐黑下来,部队进不得退不得,指战员们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上半夜,张副团长从师指开会回来,立即召集各营干部开会,传达师首长指示,研究对策。他说:“根据任务分工,我团担负丰南县救灾任务。师指要求各团针对当前困难,积极动脑筋,各自为战,设法尽快赶到救灾任务区域。我团怎么办,请大家发表意见。”与会营长们七嘴八舌提建议,有的提出,丰润离丰南仅60余华里,部队是不是徒步走过去。有的则说不行,部队需要走七、八个小时,那时说不定路早通畅了。最后,张副团长决定自己先去接头,部队见机行事。

散会以后,张副团长喊我:“小温,你和郜宏参谋跟我走。”我背上手枪,又拿了些干粮,便登上了吉普车。小车活像一只小爬虫,左拐右弯向前面拱着,我和郜参谋也不时跳下车来进行疏导。吉普车单车毕竟便于穿行,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下半夜挤进了唐山城内。此时,天已转晴,在昏蒙蒙的月色下,但见万世浩劫之后,闻名遐尔的美丽煤城已不成其为城市,满目残垣断壁,尸横遍野,一座名城瞬间化成了一个硕大的建筑垃圾场,变成了活脱脱的人间地狱。在尚可分辨的街面上,这边排放着一条条扒出来的遗体,而那边则是死里逃生人们的栖身之地。没有粮,没有水,没有药,逃过震魔的人们仍然面临着饥渴、伤病、瘟疫等死神的威胁。我们经过市中心的时候,正有一辆洒水车运来了水,人们不顾一切地去争呀抢呀,绝望中的求生挣扎啊,这就是我第一眼看见的大地震之后唐山市的惨象! 我们无心细看,吉普车穿过城区直往南开,来到离唐山市仅有20华里的丰南县城——胥各庄。这时,已是30日黎明时分。

请继续关注下期连载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子弟后代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