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癌TCT HE)AH/EEC

 小小竹排江中游 2023-02-15 发布于黑龙江

AGC-FN(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本身可以有核形不规则,细胞退变又容易引起核增大、深染,核染色质模糊等改变,诊断难度较大。

诊断要点

①病史(>45岁)

年轻女性不轻易考虑子宫内膜病变。

②核仁(大小及数目与病变正相关)

细胞退变不会退变出核仁。

正常子宫内膜细胞核仁通常不明显,且常贴在核膜边上。子宫内膜癌可达3微米(中性粒细胞单个分叶核大小)。

③核染色质(变淡)

任何退变细胞的核染色质,都表现为凝集成团、成块、染色质模糊不清,且大多深染。内膜病变时,核染色质往往变淡,呈细腻的颗粒状。

图片
图片
图片
子宫内膜细胞团的三维立体结构明显,低倍镜下容易发现,内膜细胞团数量明显增加,排除经期残留影响,提示内膜病变高风险。

图片
图片

细胞团有三维立体结构,细胞团边缘呈扇贝状,提示为子宫内膜细胞来源。


图片
图片

三维立体感:如以上二图,同一个视野下,不同微调层面,细胞团依次显示不同清晰的区域。

明确是内膜细胞来源,胞质异常丰富,胞质形状不规则要考虑癌的可能。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胞质很少。需要高倍镜下,观察有无核增大,大核仁,尽管细胞核形圆整,核染色质细腻。

图片
图片

⭕️标记:中性粒细胞口袋

中性粒细胞覆盖的内膜细胞团,与炎性细胞团的鉴别在于前者具有三维立体结构,边缘圆滑,像口袋扎紧了一样。

中性粒口袋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判读子宫内膜癌需要在口袋中找到病变细胞,突出的大核仁是其恶性特征。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

诊断标准(4条均满足)

①结构上腺体拥挤

密集或背靠背的腺体灶性分布,腺体在内膜中占比超55%,腺体间仍存在正常内膜样间质。

②细胞学特征与背景内膜腺体明显不同

对比背景,或病变边缘残存的单个或散在正常腺体。

③病变直径大于1mm

在10×镜下,整个视野相当于2mm,病灶大于整个视野一半。

④排除形态学相似的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

包括内膜化生、分泌期内膜、内膜息肉、基底内膜及内膜癌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子宫内膜样癌EEC

诊断标准

①腺体融合呈实性(背靠背)或筛状结构,且直径大于2.1mm

②复杂的腺体分支、筛网状结构或广泛乳头形成,腺体排列紊乱

③细胞明显多形性,极向消失

④正常内膜样间质消失,或变为纤维样间质

CD10、SMA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以上所有图片均为同一患者的细胞学-组织学病理追踪。60岁,绝经(8年)后出血2个月。

参考资料

1.彭振武著.实用宫颈液基细胞学病理诊断.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9

2.郑文新、沈丹华、郭东辉.《妇产科病理学》2022年3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