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及处理(一)

 党红梅 2020-04-09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内膜腺体增生病变,属于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增生最终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不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增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及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在国内外尚不统一,2003年修正版的WHO分类将内膜增生按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1)增生内膜;(2)简单增生;(3)复杂增生;(4)不典型增生。循征医学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存在不典型增生者与无不典型增生者在治疗及预后有很大的差异,因此2014年WHO又对其分型方法进行了修订,根据是否存在细胞不典型性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两类:(1)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另一种分类方式是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变分类,该方法将内膜增生分为:(1)良性:良性子宫内膜增生(BH/EH);(2)恶性前期:子宫内膜内皮瘤样变(EIN);(3)恶性:内膜腺癌,其中EIN对应WHO分类中的AH。
EH是指子宫内膜腺体过度增生伴腺体大小和形态的不规则改变,腺体和间质的比例增加,但不伴有细胞的不典型性变化,EH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1%-3%,超过80%患者可以自动转归正常。AH/EIN是指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腺体存在细胞的异型性,但缺乏明确浸润的证据,约25%-40%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同时存在子宫内膜癌。约1/4-1/3的AH/EIN患者在诊断后行子宫全切术时或诊断后1年内发现有子宫内膜癌病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长期风险增加14-45倍。所以针对不同的分类作出恰当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这种癌前病变转化为癌的风险。

参考文献:《中国子宫内膜增生诊疗共识》

来源: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特此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