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风华7:万里长城筑脊梁,长城看宁夏,宁夏看盐池

 桂临塞上 2023-02-15 发布于宁夏

挖掘鲜为人知的有关宁夏的诗歌故事,讲述你不熟悉的诗人在宁夏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诗歌味道!

《宁夏的诗》

宁夏古诗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以诗说史,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美丽宁夏。

那些闪耀宁夏历史天空的诗人7:王琼一首诗,浓缩多少血泪辛酸和忠勇

前言

了解长城历史的人都知道,长城看宁夏,宁夏看盐池这句话不是吹出来的。

1

长城长长万里遥,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可谓是延绵雄壮,在历史长河的洗刷中,它甚至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但是只有宁夏境内的长城显得更为复杂。这也是由于在历史上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宁夏自古为我国北部边防前线和边塞要地,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从先秦时期的秦惠文王“巡游北方”开始,到昫衍县的设置,长城就开始在盐池境内矗立起来了。历经秦、汉隋、金、明等几个朝代进行规模不等的修筑,在面积仅6万多平方公里的宁夏土地上,长城总长度达一千五百多公里。

这也使得宁夏境内的长城以其建造时间跨度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影响力之大,被誉为“中国长城博物馆”。尤其是盐池县,更是有着“露天长城博物馆”之称。

所以那里是了解长城历史和文化别样风韵之美的理想之地。更是当之无愧。

2

其中,在隋朝和明朝时期,盐池长城更是经历过大规模的修筑。所以,现在盐池境内的长城以隋长城和明长城为最。

隋朝历史不过三十八年,可是在《隋书·崔仲方列传》却记载“令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

这是何等大的手笔?要知道同时期,隋朝还开凿了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东西修长城,南北挖运河”。这可是“国家级”的宏大工程,那时候的生产力和如今根本不能比,可是,就是在那样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下,硬是都修挖起来了。

盐池的隋长城修建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西起灵武,向东延伸至陕西境内,墙体本身为堆土筑成。这也使得它在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光阴中,历经风霜雪雨的侵袭,被风化得不成型,成为一条长长的土堆条,和周围地面明显差异。

3

到了明朝时期,盐池长城的作用更加明显。

因为明朝时期,大明王朝北境主要防御的是虏寇。在北境一线设置九边重镇,其中盐池就在在宁夏镇和延绥镇之间的真空地带上,兵力防守有限,这些长城就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

所以明朝廷对于盐池的长城的修筑也是十分用心,盐池境内有东西走向的三道明长城,这些长城修筑时间、长度、方位、动用的兵力、指挥将领等历史和事件在有关史书中都记载得很清楚。

这三道长城(俗称边墙)基本都是修筑于明朝中期。由北到南依次分布,称河东墙、深沟高垒和固原内边。修筑时间分别在成化十年(公元1474 年)、嘉靖十年(公元1531 年)、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 年)。

4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会在明中期修筑。其实这跟明朝廷对虏寇的策略调整有关。

明朝前期,朝廷对北方就是两个字:征伐

从朱元璋到朱棣,真是穷其一生就是北伐。加起来达十七次之多,这也使得虏寇势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削弱。那时候的明朝廷可谓是将帅如云,随便一个都名震天下的将军,每次北伐都是胜多负少,狠狠地揍虏寇。

加上朱元璋采用以“德威兼施”“克诘戎兵”“怀之以恩”“以夷制夷”“因俗而治”等一系列应变防御策略和措施,有效地巩固了北部边疆,虏寇虽然也经常南下“打秋风”,可是都只能是称之为骚扰,突破不了明朝的西北边防线。

这样的情况之下,修筑长城就没必要了,甚至可以说,明朝前期就没考虑过修筑长城(边墙)。

可是不管怎么样,虏寇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彻底剿灭不完。于是有边将提出:“太平之世,不可忘战;略荒夷之地,不如守边”。

5

到了中期,朝廷从积极进取变为积极防御,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明朝廷错失了一举消灭虏寇的良机。天顺年出,虏寇内讧,结果由于朝廷的犹豫不决,加上“土木堡之变”,河套成了虏寇的长居地!并不断侵袭北境。

就这样修筑长城防御被提上日程。

成化十年( 公元1474),巡抚延绥都御史余子俊只能疏奏修筑边墙,东自清水营紫城呰西至宁夏花马池营。接着都督范瑾、都御史徐廷章又上奏,由巡抚都御史余子俊督修了河东墙。

可是,这并没有阻挡住虏寇的侵扰,北部复拥众入河套驻牧。接着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三边总制秦紘奏筑固原内边;可是蒙古小王子势大,再次大举直犯西安之邠州、凤翔之陇州,“杀掠之惨比前倍之”。于是王琼再次奏请修筑今盐池境内的头道边,即深沟高垒以拒之。

6

嘉靖十年(公元1531 年)重阳日,三边总制的王琼在头道边修筑成之日,登上同时修建成的长城关,赋诗一首《九日登长城关楼》,以资纪念。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所有的将军豪情,边民的血泪辛酸,边军的忠勇御敌,都浓缩在这首诗中。

只是如今人们在欣赏盐池长城的时候,有谁能想起来那些曾经的戍边将士们?还有修筑长城的那些民夫们?

这哪里是长城(边墙),分明是他们的血肉铸造的钢铁之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