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左传》:没人提意见,内因是关键

 薄会申 2023-02-15 发布于天津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但有人就是做不到,或者不乐意这样做。

好的环境,你有说话的权利,也有沉默的权利。不论是爱说好话的,还是爱说坏话的,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上位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次,剥夺你说话的权利。大家道路以目,彼此心知肚明,但只能看破不能说破,社会一片万马齐喑之势。

再次,剥夺你沉默的权利。强制每个人必须说话,而且必须说好话,于是满耳歌功颂德,社会呈现一片百犬吠声之势。

最次,剥夺你思考的权利。强制每个人必须说话,还要安排好你说什么话他说什么话,打造出一片百家争鸣的假象。

公元前484年,陈国的辕颇逃亡到了郑国。

辕颇本来是陈国的司徒(国土资源部部长),任职期间征用了封邑内的全部土地税收,说是做为君王陈湣公女儿的陪嫁,结果钱没花完,他就拿剩下的钱为自己铸造了珍贵的钟鼎器具。事情败露后,被陈国驱逐出境。逃亡路上他一时口渴,随从辕咺立即为他摆上了甜酒(稻醴)、小米饭(梁糗)和腌肉干(糗脯)。辕颇很高兴,问:“怎么这么丰盛?”辕咺回答说:“钟鼎铸成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这些食物了。”辕颇一听,合着你早就知道我要被赶出来,于是质问道:“你为什么不劝阻我?”辕咺说:“我怕自己先被你赶出来。”

辕颇被驱逐出国,他认为是因为没有人及早进谏。他没有审视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身边没人及时进谏、及早说话。

辕颇利用公权为自己谋利,身边人不是想不到贪腐的后果,有的人是因为也得到了好处而故意不说话,有的人却是因为惧怕他的强势威权而不敢说话。说的话不被采纳没什么,如果自己因此被打压、报复、责难,说话就变成了祸从口出,实在是得不偿失。

强势威权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都不说真话。看你起高楼,看你楼塌了。

(哀公十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初,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有余,以为己大器。国人逐之,故出。道渴,其族辕咺进稻醴、粱糗、腶脯焉。喜曰:「何其给也?」对曰:「器成而具。」曰:「何不吾谏?」对曰:「惧先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