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中医界,盛行一句这样的话:“出来行走江湖,小柴胡汤是必备”。初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很懵。但后来学了经方的“三位两性'辨证手法后,才知道其中的真意义。所谓的“三位两性”,是指三个病位(表、半表半里、里),两个病性(阴、阳)。而病性中的阴,包括了寒和虚; 阳,包括了热和实。即是说,无论什么病,通过辨证,都归纳回这三位两性中。也就是说,只要你弄懂这个问题,出处方就不难了。这是出自经方医学体系的讲法。 接着讲回小柴胡汤。最记得的是,初初学小柴胡汤时,里面有一句“但见一证便是”。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只要有小柴胡汤里所讲的其中一种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了 ; 也有人讲,只要你辨不出是什么病,都可以用小柴胡汤 ; 更有人讲,妇女月经期间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至于各种讲法,我都半信半疑。后来学习了三位两性辨证手法后,才规范了小柴胡汤的用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柴胡汤是属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那么什么是半表半里呢?即病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也就是说,通过辨证,既不有表证,也不有里证的时侯,就可以归入半表半里证了(这可能就是“跑江湖万能方的道理”)。病位确定为半表半里后,再辨病性,如果辨为寒、虚,那是厥阴病,如果辨为热、实,那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了。当然,在此条件上,脉还必须是“左关脉实有力”,才是小柴胡汤证,否则,绝对不是。 因此,无论是辨小柴胡汤证,或其它病症时,要先辨三位两性,再辨脉症,最后还必须要辨方证。胡老讲:“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其实讲白就是“辨证挑药”。呵呵^_^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此 祝大家身体健康!
|
|
来自: 昵称6582038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