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自私孤僻难相处?避免孩子“爱无能”,家长要培养“同理心”

 momo666 2023-02-16 发布于辽宁

我不曾想过,我的朋友经历过那样的童年。

小时候,她只有奶奶陪着她。虽然爸爸妈妈都在身边,但是他们白天去上班,晚上回来都在吵架。不仅如此,妈妈还和慈祥和蔼的奶奶吵架。她说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她,只对弟弟妹妹好。

"我同学说怎么一件新衣服也没有,他们怎么知道我妈一分钱都不给我买,还总是骂我什么事都做不会,考差一点都要被她说好几天。"她难过地说道。"我当初嫁给他,就是想快点离开这个家。没想到,我连在爱情里也是不幸的。"我握着她的手,始终说不出话。

试想曾经孤僻的她,终于在遇见她前夫时开朗了许多。但如今,她又开始"自闭"起来了。我多么担心她,也无奈不能改变她过去的经历。

谁不想有个快乐的童年,有个和睦快乐的家庭。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琐事、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常常令人心情烦躁,我们父母常常一回家就不经意将一天最坏的脾气发泄给最亲近的人,常常话一出口就不经意伤害了我们。曾经父母如此,而现在的我们对待孩子是不是也像自己父母那样呢?我不得不反省起自己来。

像我朋友那样的孤僻,甚至像一些孩子自私难相处,是"爱无能"的表现,甚至被称为"时代病"。而这个"病"往往是在孩童时期逐渐形成,通常是因为家长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01 孩子自私孤僻难相处,或是"爱无能"的表现

如今的孩子多数有个性、有主见,但似乎又显得自我与自私。

像我一个朋友的四岁小儿子俊俊不喜欢出去玩,一出去玩就和别人小孩闹别扭,朋友感觉十分尴尬。这不,昨天朋友带俊俊去找他表哥玩,一到那看见他表哥手里拿着模型飞机,就一声不吭地上前抢了下来,两个人就打起来了。朋友赶忙劝架让俊俊道歉,俊俊就是不肯说话,躲在一边自己玩玩具。

像俊俊这样自私孤僻难相处,我们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爱无能"。"爱无能"一开始源于一本同名书籍,本来主要指人们在爱情中脆弱不堪一击,想爱对方但不懂得也不会爱对方。后来,"爱无能"泛指为人们对于深刻的爱,或者其他深层的需要相互交流的情感不感兴趣、或无所适从,总的来说就是不具备爱的能力。

而孩子"爱无能"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点:

(1) 孩子患有亲密关系恐惧症,最突出表现为性格孤僻。

有些孩子会躲开父母的拥抱和安抚,经常与父母或者亲人保持距离,或者是不向父母说心里话。还有一些孩子性格孤僻,常常在幼儿园里独来独往,不合群,像我朋友的孩子俊俊就是常常在幼儿园一个人玩玩具。

(2) 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爱。

通常他们语言表达上、行为习惯上时而表现得小心翼翼,时而表现得乖张暴躁,对外界产生戒备、抵触的心理,不轻易相信他人,用粗暴、谨慎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比如大发脾气、想要爸妈陪着睡觉这些在我们眼里看来是脾气不好、胆小的行为,其实可能是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3)不懂照顾别人的感受。

逢年过节亦或者家庭聚会时,家长们往往会发现这种现象:在这群孩子中总有一类孩子,凡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照顾别人的感受,什么吃的喝的都往自己身上揽。很多家长以为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这也是孩子爱无能的表现。他们不懂如何表达爱,也不懂如何用这份爱去关怀别人,于是就会情感失衡,进而使他们逐渐偏向自我,过分关注自我。

总的来说,往往"爱无能"的孩子,不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变得胆怯、懦弱、自卑、暴躁。他们对待自己越亲的人脾气越坏,对父母任性妄为、无理取闹,他们不懂感恩之心。出了家门,到了学校,他们不懂如何与他人沟通、相处。

02 孩子"爱无能"源于缺乏"同理心"

有人说,在屡禁不绝的校园霸凌事件背后,是现在的孩子不懂"爱"。什么是爱?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理解,关于"爱的教育",也早已有许许多多的教师致力其中,努力培养孩子懂得去爱自己、爱他人,我们家长对孩子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可为什么依然还有很多孩子表现出爱无能呢?

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缺乏"同理心"。

那么什么是“同理心”呢?

所谓"同理心",又叫"共情",就是善于感觉别人的感受,这是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是一个人与其他人正常交往的基础,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理心"与"同情心"并不相同。

同理心实质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的关系。而同情心带有一定的强者对弱者的态度。

比如一个人掉进黑漆漆的洞里,大叫:"这里好黑,我真难受!"对此同情心的人只会在洞口说:"哇真糟糕对吧,你现在要来点三明治吗?"然后自己吃上了三明治。而对此同理心的人会爬下洞底对他说:"我知道这里很黑,但是你并不孤单。"

同理心的人很少以"至少"来开头,因为说"至少"时候往往是为了给对方挤一点希望,比如有人说"我流产了……"时候,他们不会说"至少你还能怀孕",有人说:"我怀疑婚姻破碎了",他们不会说"至少你还有段婚姻",但这种"强迫"的希望让难过越来越明显。他们会在对方难过时候从心底理解对方感受,与对方一样难过,会说:"我现在不知道说什么,但是我能明白你的感受,很高兴你愿意肯与我分享你的难过。"

当我们了解了"同理心"后就明白一个"爱无能"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与他人融洽相处自私孤僻。因为孩子没有"同理心",就不容易感受别人的情绪、不容易体谅他人,常常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甚至是对自己爱的人。

孩子常常懂得爱护自己摔伤的膝盖,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膝盖疼,自然就对待自己膝盖好一些,要不然会更疼。如果把一个人膝盖的疼痛换作其它难过的事,当孩子有"同理心"就会想那一定很难过很疼就会去安慰对方关心对方。

但如果孩子没有"同理心"就不会觉得对方难受,便也不会好好关心照顾对方的"伤口",甚至再往对方"伤口"撒一把盐。即使对方没有难受的事,自己也会做出一些另对方难受的事,还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他们不能像感受自己难受那样感受到对方的难受,自然就不会去爱对方也不懂怎么爱对方,又因为常常只能感受到自己的难受,更是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又不懂控制情绪、表达感受,便使他人误会。

03 孩子的"同理心"需要我们用爱培养和呵护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其《生命的意义》一文中写到:童年时期,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母亲在孩子年幼时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先让孩子感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他人"。然后,她要将这种信任感拓宽加深,直到涵盖孩子周围的一切之物。

同样的,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父母,是最能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的人,也必须要帮助孩字培养"同理心"。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避免"爱无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1)让孩子学会倾听,懂得尊重

倾听是同理心的开始。

因为倾听首先满足的是对方"倾诉"的欲望,表达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其次,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去观察和理解对方的话语及情绪,才能有效地感受和回应对方。

所以,首先要教会孩子的就是,在别人说话时,要专心聆听,不能随便打断插话,也不能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要真诚地注视着对方。

关于这一点,孩子最好的学习途径就是,父母必须学会尊重和聆听孩子。孩子平常找你时,无论你多忙多累多烦心,都记得不要敷衍,要及时反应。否则时间一长,孩子最后学到的就是把你的话都当耳边风,自然也就谈不上去认真倾听别人了。

就算你真的没空聆听,至少也要耐心地做个说明,比如:"宝贝,爸爸也很想和你聊聊天陪陪你,不过现在爸爸确实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先处理一下,我过30分钟再过来找你可以吗?"

(2)启发孩子换位思考,感受别人的感受

这种换位思考,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我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二是对于别人的遭遇,我有什么感受?

当孩子出现伤害他人的言行如争吵、言语及行为攻击时,父母要做的是,首先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同情和关心,启发孩子去换位思考自己的言行给对方带来的不良感受。而不是批评否定孩子的行为,或者是着急马上解决这件事情。

比如孩子抢了别的孩子的玩具,你可以尝试先这样来启发孩子:

"宝宝,如果你正玩得高兴,别人突然抢走你的玩具,你会有什么感觉?你是不是会很生气很难过,并且可能再也不想跟他玩了?"

当孩子面对别人遭遇的一系列事件,无论是好是坏,虽然这些遭遇不是孩子造成,作为家长,你也可以提醒孩子去思考别人面对这种遭遇的感受和反应,以及对方的需要。

假如你和孩子看到另外一个孩子被其他孩子抢走了玩具,你也可以借此机会来启发孩子:

"宝宝,你看那个小朋友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你觉得他会有什么感受?你还记得上次你的玩具被人抢走时你的心情吗?那个小朋友现在一定和你当初一样很生气很难过,你能做点什么来安慰一下他呢?"

鼓励孩子去向对方表达关心和安慰:"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生气很难过,我把我的玩具给你,我们一起玩吧!"

无论哪种情况,你都可以用这几个常用句式来启发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会有什么感觉?""你还记得你……吗?"

(3)教会孩子积极回应对方的情绪

感受别人,是为了更好地回应别人。

所以,你还需要教会孩子,在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之后,要用合理的言行来回应对方,向对方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你很理解他,很在乎他的感受。

这种回应,可能是一段沉默的陪伴、一句温暖的话语,也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分享,比如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等。

如果孩子做出了对别人的不良言行,家长还需要劝导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责任,并督促孩子去积极回应对方的情绪,安慰和帮助对方。

比如当孩子理解了自己抢别人玩具会令对方感到生气的时候,你就可以接着引导孩子进入"回应"这个步骤:

"他现在很生气很难过,你应该怎么做来让他不再生气和难过呢?"这时候就可以鼓励孩子去向对方道歉,"对不起,因为我抢你的玩具让你生气难过了,我把玩具还给你,我们一起玩吧!"

这样一来,孩子才能从这次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进一步提升其同理心,同时也在道德方面走向成熟。反之,简单粗暴地强制及惩罚孩子的父母,则只会阻碍孩子同理心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方法有许多,但都脱离不了我们对孩子的"同理心"以及爱。

如果我们没有滋养孩子的"同理心",没有让孩子在我们的理解和宽容中感受到爱,孩子就更不可能懂得去理解他人感受,有同理心以及懂得爱。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爱去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在平常从不注意的细节上注意对孩子的讲话方式和相处态度,多些理解和尊重,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当你抱怨孩子不懂体贴、理解大人时候,要想想自己平时是否有理解、体谅孩子。

同理心重在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尊重任何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想法,在其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与同伴相处得更和谐,与长辈的关系更融洽。一个具有高超同理心的孩子,毫无疑问,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他虽然不是人民币,但同样也是万人迷。反之,一个没有同理心的孩子其实是很可怜的,他成年后在为人处世方面会存在重大缺陷,他可能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也很难受到他人和群体的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