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8次列车无人驾驶冲过车站,106人惨死杨庄,谁难辞其咎?

 天下第一食神 2023-02-16 发布于湖南

《寒窑赋》中写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世间万事,变幻莫测,无法预料。天灾人祸,时时发生,人力不胜,酿就悲剧,深感惋惜,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朋友们应该都有看过《中国机长》吧,机长与全部航空乘务组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冷静处理,最终化险为夷,将所有乘客安全带回地面。这部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原型正是四川航空3U863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无法预测一些事故的发生,但是可以凭借众人的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无论是飞机还是火车、高铁,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甚至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汽车事故,至于事故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在发生事故时,我们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而这次事故之后,则是我们的一个很重要教训。

曾经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发生过这样一件较大的火车相撞事故。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场面往往是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两列处于高速状态下的列车相撞,那个场面简直不忍想像,造成的后果肯定是巨大的。

1978年12月16日,在我国兰考县杨庄车站,368次列车与87 次列车相撞,前者是由西安开往徐州,后者是由南京开往西宁,本应该擦肩而过的两列火车却意外发生事故,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故。结果是惨烈的,更是惨痛的,有106人在那次事故中死亡,还有将近两百人轻伤,47人重伤,代价如此之高。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呢?众所周知,火车在我国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 也算历史悠久。刚开始,都是西方列强在我国修建火车,后来我们才慢慢将修建 火车的权利收回自己手中。

按理来说,我国本应该有一套成熟的列车运营体系,具体到每个车站都可以顺利完成各趟列车的进站与出站,做到既合理又不耽误每趟列车的正常运行,这也是为什么火车、高铁以及飞机的时间是固定的原因。而之所以368次列车与87次列车会在杨庄相撞,在事故发生后经过一系列调查, 发现竟然是368次列车在当时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

在事故发生后,保障列车上人员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寻找事故原因也是很重要的。经过一番调查后,矛头直指368次列车的正、副司机与运转车长三人,前两人在当时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副司机阎景发甚至已经处于熟睡状态,尽管正司机马相臣多次呼叫也没有醒来,而随着马相臣因为长时间疲劳驾驶很快便失去意识,彻底导致368次列车进入“无人驾驶”状态。

至于运转车长王西安本应该实时注意列车运营状况,并反馈给正副司机。可是他在发现列车于兰考停站时间过短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异常,所以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事后,他们三人被告上法庭。无论怎样来看,这三个人都难辞其咎,尤其是在驾驶列车时竟然熟睡过去的正副司机。不过,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他们三人还是有各自的辩护律师,虽然因为对方的失误导致那么多人伤亡,但本着职业精神,还是需要努力寻找证据。

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也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首先是导致两人熟睡的原因,在此之前,两人因为多次倒班导致休息不规律,再加上两人家庭的因素,他们在驾驶368次列车之前根本没有充足的睡眠,可尽管这样,两人所在的车站还是照旧安排他们上岗。

另外,便是运转车长王西安的问题,在发生事故前他正与另一位乘务员聊天,倒不是他玩忽职守,是因为那趟列车上根本没有他应该所处的工作车厢,只能被迫待在其他车厢。

最后,368次列车的正副司机分别被判十年有期徒刑,而运转车长被判三年有期徒刑。从结果看来,应该是综合各方面因素所给出的判罚,虽然主要责任在他们三人身上,但车站的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所以说是综合作用所造成的事故,事后该车站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顿。而直到今天为止,每一辆经过兰考杨庄的列车都会鸣笛,以表对那次事故以及死亡人员的沉痛悼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