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接西藏,北连新疆,东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望。自上古时,一代又一代的青海人正是凭借着四通八达的古道,书写出了自己的厚重与繁华。这些呈桑叶状分布的古道,宛如一条条血脉,为青海输送了生机与活力。盘点古道便是盘点一部厚重的青海史。 氐羌道,也称羌氐道,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一条重要支道,不同的历史时期氐羌道有过不同的称谓。上古时期,因为氐羌道曾是沟通雍州(今陕、甘、青、宁的部分地区)和梁州(陕西汉中及周边)的古道,所以也被称为雍梁道;西晋末,吐谷浑建国青海,这条古道联通青海与中原,所以这条古道也被称为“吐谷浑道”;又因南朝称吐谷浑为河南国,而且北凉、柔然和吐谷浑使者由此道至中原,必须经过黄河河曲以南的地方,所以它还叫“河南道”。 在青海为数众多的古道中,氐羌道是最重要的一条。 ![]() 岷江上游地区的羌寨 曾是逃亡路 青海省师范大学原历史系教授张得祖介绍,战国时期,秦国拓展疆域,一路西进,秦献公派遣军队到达了现在的甘肃临洮、渭源一带。面对势如破竹的秦国部队,许多世居在西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很是担忧。 居住在青海及周边地区的羌族,虽然离临洮、渭源还很远,但因为惧怕秦国军队,他们还是决定远离故土,迁徙避难。于是,他们便收拾行囊,扶老携幼,赶着牛羊,踏上了漫长的迁徙之路。 逃亡的人们选择了两条路线。一条是逃亡到今青海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一条向黄河以南迁徙,移居到了四川岷江,白龙江乃至长江上游一带,和当地的氐人生活在了一起,逐渐演变成了越巂(今四川西昌)羌、广汉羌等。 《后汉书·西羌传》关于秦献公兵临渭首,羌族南迁的记载,是氐羌道,也就是河南道最早见之于史籍的开始。 在漫长的迁徙之路上,这些来自青海的羌人经过今同仁县,进入甘肃境内,再进入四川松潘,再顺着岷江进入蜀地,与当地的氐人融合。据了解,在今四川西北部还流传着一首羌族叙事诗,叫《羌戈大战》,诗中说羌人原本生活在西北大草原:“在远古的时候,大地一片莽原。牛群羊群多兴旺,羌族儿女乐无边。”但是战争迫使他们背井离乡,沿着氐羌道一路迁徙。也是这次被迫的迁徙,将羌人的血液输送到了我国西南地区,在不断的融合中,成为了西南许多民族的祖先。 ![]() 姜维西平俘郭氏 我国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这样认为:“湟水两边土地肥沃,宜于人类居住,况湟河河谷文化发达,由史前至汉,皆为人类活动甚盛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河湟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国时期,据《青海通史》记载,自曹魏太和四年起,河湟地区就成为了魏蜀争夺的对象,时间长达25年之久。其间,河湟地区战争不断,氐羌道因为便于蜀国运兵,又一次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国时期,青海地区也是动乱不安,很多地方豪强和羌人酋豪企图建立割据政权。建安十九年,曹操派遣夏侯渊前来讨伐,之后河湟地区战火不断。蜀后主延熙十年,为了支持西平(今西宁)的羌族首领蛾遮塞和凉州治无戴的反魏斗争,蜀国派遣大将姜维沿着氐羌道,一路北上前来支援蛾遮塞和治无戴。姜维与前来讨伐的魏将郭淮大战于'洮水之西’。结果,姜维战败,蛾遮塞也被魏将郭淮击败于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两年后,姜维又经氐羌道再次北上进兵西平,却无功而返。”张得祖说。 姜维虽然无功而返,但是他在西平俘虏了西平大户郭修。郭修的后人成为了魏明帝曹叡的皇后,若干年后又成为了明元郭太后。郭修被抓后,被姜维从氐羌道带到了蜀国。谁知郭修原是伪装被俘,他想伺机刺杀刘禅,但是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刺杀了蜀国大将费祎。郭修死后,受到了魏国的表彰,被追封为长乐乡侯,青海郭氏一族也因此进入了魏国的上层。 牧马下江南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氐羌道一直发挥着连接我国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交通要道的作用。十六国时期,统治北方的前凉与东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前凉向东晋执臣下之礼,年年进贡给东晋。 “当时前赵和前秦先后占据中原,前凉想要通使和进贡到东晋的道路被阻隔。这时的氐羌道又成为了前凉通向东晋的主要途径。”张得祖说。 到了南北朝时期,吐谷浑在西部崛起,与漠北的柔然,以及西域各国与南北魏宋两大政权开始交往,当时的国内形势日渐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开始持续发展。南方汉族政权也力图打通与西方的交通,以便于和西方贸易。“但是,当时从江南向漠北或是西域的主要道路都被强大的北魏所控制,所以南朝历代政权只有从四川西北经吐谷浑与漠北的柔然和西域交往,氐羌道就更加兴盛了起来。”张得祖说。 刘宋时期,一支支来自北凉、吐谷浑的朝贡队伍不断往来于氐羌道,经今天的四川松潘,顺着岷江到成都,再到达南朝宋国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就是处于漠北的柔然,虽远在今天的新疆,也派遣使者由居延路或蒙古草原南下,经酒泉和张掖,再入氐羌道到达建康。 各国派遣使者的同时,也有许多商人往返于氐羌道之上,将南朝宋国的瓷器以及丝绸运送到吐谷浑、柔然,乃至西域,西域的商品也由此道进入了南朝宋国,产于于阗国的玉也经过氐羌道运达南朝,一直到了隋唐时期,氐羌道都很繁盛,到处都是马蹄阵阵,驼铃声声。 文物 卧式羊形铜灯·汉 错金银铜盆·汉 ![]() 狼噬牛金牌饰·汉 ![]() 铜羽人连枝灯顶部构件·东汉末至魏晋 ![]() 熏炉盖·汉 ![]() 银壶·汉晋时期 ![]() 金花饰件·东汉末至魏晋 ![]() 双马形铜牌饰·魏晋十六国时期 ![]() 金扣蚌壳羽觞·十六国时期 ![]() 铜瓶·土蕃 ![]() 铜盆·土蕃 ![]() 藏文卜骨·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