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372条诸家解说

 rainsman 2023-02-16 发布于湖南

太空游客 独秀经方 2022-09-02 08:20 发表于安徽

第372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下利腹满者,里有虚寒,先与四逆汤温里;身疼痛,为表未解,利止里和,与桂枝汤攻表。

清·吴谦《医宗金鉴》


此承上条(第364条)互发其证,以明先里后表之治也。下利腹胀满者,里寒邪也;身体疼痛者,表寒邪也。凡表里寒邪之证同见,总以温里为急。故当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集注

方有执曰:里虚表实,惟其虚也,故必先之,惟其实也,故可后焉。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下利而腹尚胀满,其中即伏清谷之机,先温其里,不待其急而始救也。里和而表不解,可专治其表,故不曰救而仍曰攻。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下利而腹又胀满,是太阴脏病腹满自利之证俱见矣,而其身体疼痛者,又有太阳经病,是当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以驱寒,攻表宜桂枝汤以驱风,里温则发汗不虑其亡阳矣。此与太阳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章法同。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此节原文,当列太阳篇「医下之」条上,编篡者误列厥阴也。盖太阳失表,则内陷太阴而病下利胀满,医者误与阳明吐后胀满同治,下以调胃承气,遂至下利清谷不止。此病情之次第,可以意会者也。故未经误下,因下利而胀满,与因胀满而误下,至于下利清谷,均为四逆汤证。利止而表未解,至于身体疼痛,均之为麻黄汤证。若夫桂枝误,已详论太阳篇中,兹不赘(又按前后两条皆白头翁汤证,中间此条,亦夹杂不论)。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虚寒下利兼有表证的治疗法则。

腹胀满与下利并见,多属于虚。《灵枢经▪经脉》说胃中寒则胀满,脾肾阳虚,温运失职,寒凝气滞则下利,完谷不化,腹胀满。身体疼痛,说明表证未解。里虚又兼有表证,所以要先温其里,乃攻其表,即先用四逆汤温里扶阳,等里气恢复,清便自调,抗邪能力增强之后,再拟桂枝汤以攻表。这是治疗表里同病而里气虚的一个法则。如果不遵循这个法则,先攻表,误发虚人之汗,就会造成亡阳虚脱的严重后果。张景岳对这一治疗法则作了很精辟的分析:此一条乃言表里俱病而下利者,虽有表证,所急在里,盖里有不实、则表邪愈陷,即欲表之,而中气无力亦不能散,故凡见下利中虚者,速当先温其里,里实气强则表邪自解,温中可以散寒,即此谓也。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下利,腹胀满,这是虚胀虚满,这是阴寒下利。身体疼痛,它是表证,这个痢疾常常外边有表证,一般表证不明显,像「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汤主之」,这种下利所限的是葛根汤证,那个恶寒的很呀,脉紧无汗,头痛。这个它没有,只是身上疼的厉害,这个是阴寒下利,这个虽然没说下利清谷,可准是下利清谷,这时要舍表救里,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

答:㈠张仲景既论“下利”,又论“身体疼痛”,重点突出病是表里兼证。㈡辨识“下利”的病变证机是阴寒充斥肆虐于下。㈢辨识“腹胀满”的病变证机是阳虚不温,阴寒阻塞,浊气壅滞。㈣辨识“身体疼痛者”的病变证机是营卫受邪,经气不通。

②怎样理解“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答:㈠张仲景论“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目的是突出表里兼证,以表证为主。㈡辨识“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里证为主,先治里,然后治其表;二是辨治表里兼证,虽有主次,若能相互兼顾,治疗效果会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