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0)基辅之战(下)

 梦想童年594 2023-02-16 发布于江西

9月10日夜里,就在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着急寻找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的位置时,其麾下的第48摩托化军,在肯普夫将军的带领下,在克列缅丘格附近到达了第聂伯河西岸,德军合围态势正在逐步形成。

情况已经相当紧急,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向布琼尼请求撤退,老元帅完全支持他的想法,但莫斯科却这样回电:“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认为,必须按我军条令规定继续在西南方面军各部队占领的阵地上奋战。”

在第聂伯河西岸,苏军第17集团军在这里据守着一个小小的桥头堡,这里的路面和道路同样被夏末的暴雨变成了一片泥潭。

苏军在暴雨中殊死抗击,尽管如此,9月11日中午,德军还是在河上构建起一座临时桥梁。

第1装甲集群第16装甲师的一部渡过河去,整个夜里,这个来自莱茵兰—威斯特法伦的装甲师冒着漆黑和大雨,朝着河对岸飞奔。

布琼尼坐不住了,他致电莫斯科请求允许撤退:“延误西南方面军的退却,可能使军队和大量兵器遭到损失。”但没有收到回复。

第二天早上9点,胡贝的坦克投入了战斗,面对苏军的顽强抵抗和没膝深的泥泞,该师在12个小时里前进了将近70公里,而胡比基将军率领着来自维也纳的第9装甲师尾随其后。

当天,斯大林直接向基尔波诺斯发去电报,他指示基尔波诺斯停止寻找退却地区,立即改变兵力部署,抽调精锐力量配合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粉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

斯大林的电报使指挥部陷入沉寂,脸色苍白的基尔波诺斯向指挥室里的军事委员询问:“同志们,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基尔波诺斯回电斯大林:“目前我们还没有考虑后撤的问题,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指示,将会立即得到贯彻。”

9月13日,第16装甲师猛攻卢布内,守卫该城的是苏军防空部队以及工人组成的民兵,另外还有克格勃部队,他们是斯大林的秘密警察。

第16装甲师工兵营第3连,通过突袭夺取了苏拉河上的一座桥梁,他们利用“步行斯图卡”(呼啸的烟雾发射迫击炮)迷惑、蒙蔽了苏军,并通过一次英勇的攻击,夺取了镇郊。

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是第64摩步团第2营,野蛮的巷战开始了,苏军战地指挥员将城内的平民召集起来,发放了武器,子弹从屋顶,从地窖的窗户里射出。

进攻卢布内城的德军

街垒后的守军,还配发了“莫洛托夫”鸡尾酒,以此来阻止德军的坦克,可怕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

9月14日,星期日,第79摩步团也投入战斗,当天下午,卢布内落入德军手中,到晚上,第16装甲师师属侦察营距离第2装甲集群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先头部队还有96公里。

危险来临了,西南方面军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越过基尔波诺斯直接向斯大林发报:“就在今天,九月十四日,请批准部队撤到第聂伯河左岸。明天一切都晚了”。

斯大林很快要求与方面军司令员通话:“基尔波诺斯,你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吗?你到底持什么态度?”,基尔波诺斯回答:“相信我们,斯大林同志,我再次向您保证,我们一定会完成您的任务,誓死保卫基辅。”

基辅之战德军合围示意图

作为来自北面的打击力量,古德里安的部队已经夺取了罗姆内和普里罗基,第3装甲师师长莫德尔麾下的一个团,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着冲向洛赫维察,师里其他的部队仍被困在后方漫长的泥潭中。

此情此景,使得第3装甲师的参谋长蓬姆陶少校焦急万分。

两个装甲集群之间的距离,仍有48公里,一个48公里宽的缺口,否则,苏军将有机会从这里撤出。

苏军侦察机在缺口的上方盘旋,指引着补给车队穿过德军的防线,仓促集结起来的坦克群向前冲去,以便为部队清理出道路。

赶至先头营营部视察情况的第24摩托化军军长施韦彭堡将军发现,自己正处在一支苏军部队的攻击下,这股苏军试图突出德国人的包围圈。

该营部立即进行防御,并向第6装甲团第2营发出了求救信号,但此刻该营仍在20公里外。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福佩尔中尉的第2连,成功地救出了这位几乎必死无疑的德军军长。

德军的攻势继续向南,中午12点,瓦特曼指挥着一个装甲连,涉过泥潭来到第6装甲团新任团长蒙策尔中校的指挥车旁。

15分钟后,这个连的坦克引擎发动了,第394摩步团第1连第3排的装甲车,在施罗德中士的带领下,向右而去,他们为这支坦克队伍担任先锋,坦克手们拆除了车辆上的伪装。

瓦特曼中尉奉命组织起一个强有力的战斗群,向南侦察前进。他得到的命令是:穿过敌方的防线,设法与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会合。

下午13点,该战斗群在洛赫维察附近,驰过德军前哨阵地,向南冲去,德国空军的斯图卡轰炸机护送了他们一段路程。

明媚的阳光从晴空中播洒下来,起伏的地面一直延伸至遥远的地平线,前方出现了一片树林黑色的轮廓,他们必须穿过这片树林。

突然,一支仓促后撤的苏军队伍横穿过他们的路径,其中有补给车辆、重型火炮、工兵营、机场地勤人员、骑兵部队、后勤行政机关、燃料补给车等等。

车队由拖车和马匹牵引,携带着许多汽油和机油桶。“一点钟方向,高爆弹,开炮!”

紧跟着,苏军的燃料车像火炬那样燃烧起来,马匹四散奔逃,苏军士兵逃入树林中,躲进了一个村落的茅草屋后,道路上一片混乱。

德军战斗群没有恋战,继续前进,他们的任务是设法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取得联系,与此同时,他们仍与师里保持着联系。

在师部里,蓬姆陶少校坐在报务员身边,一字不漏地监听着该战斗群对敌军部署、地形以及桥梁的汇报。蓬姆陶读到了这样一条信息:“遭遇敌人的顽强抵抗!”

随后便是沉默,发生了什么情况?

此刻,从瓦特曼的坦克望去,情况就是这样,被遗弃的马拉大车和拖车停在道路上,苏军的机枪和反坦克炮火力不断从向日葵地里射出。

瓦特曼停下自己的坦克,用望远镜查看着情况,附近山头上的一具风车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具风车的动作非常奇怪,一会儿往一个方向转动,过了一会儿又往另一个方向转动,然后就停了下来。

瓦特曼轻轻吹了声口哨,显然,苏军的观察哨就设在那里,以此来指引他们的行动。

“坦克前进!”片刻后,50毫米的坦克炮弹炸毁了那座风车,它再也无法转动了。

蓬姆陶少校的报务员戴着耳机,在记录纸上写道:“16点02分,到达卢卡,正由完好的桥梁渡过苏拉河。”,这是个好消息。

瓦特曼的战斗群继续向前,穿过布满了深深车辙印、沼泽和疏林的可怕地形,但无论他朝哪个方向望去,都能看见苏军的队列。

瓦特曼的战斗群已经前进了50公里,这一天即将结束,突然,无线电联络中断。

南面,一个城镇的轮廓清晰地投映在夜空中,无疑,那就是卢布内,第16装甲师的作战区域,他们能听见那里传来的激战声。

显然,他们已靠近了南部战区的战线,可苏军在哪里?是会正面接敌还是被苏军一头撞上他的侧翼?

装甲侦察车伴随着坦克,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广阔的麦田,地里堆放着割下的麦秸秆,他们以一堆堆的麦秸秆为掩护向前推进。

突然,一架飞机出现在上空。“快看,是德国侦察机!”“发射白色信号弹!”瓦特曼命令道。

伴随着嘶嘶声,一发信号弹从坦克炮塔上腾空而起,白色信号弹的意思始终是表明:这里是德国军队。

这是一个令人紧张的时刻,飞机看见了信号弹,开始降低高度,它转了一圈,接着又转了一圈。

“他要着陆!”话音未落,这架侦察机已经停在麦田的秸秆堆间,就在敌人的防线中间。

今天已经没人知道这三位果敢的飞行员究竟是谁,他们向瓦特曼中尉通报了前线的态势:

他们距离克莱斯特的第16装甲师已不到10公里。

过了一会儿,这架侦察机再次起飞,瓦特曼的部下们看着它低低地飞过一条宽阔的沟谷,投下了一个信息桶。

“坦克前进!”他们向前冲去,穿过沟谷到达了对岸。

身穿原野灰军装的步兵排成战斗队形,正在攀登山坡。“发射白色信号弹!”

这个命令是瓦特曼当天第二次下达。白色信号弹升空后,对方立即作出了回应—也是白色的信号弹。

对面的士兵们挥舞着武器,他们是林申中尉率领的第16装甲师工兵营第2连的士兵。

两位军官握手拥抱,这一握手意味着基辅东面210公公里处的缺口已被封闭。

莫德尔的师部里,无线电报务员突然间激动起来。“通讯联系恢复了!”他喊道。然后,他仔细聆听起来。

五分钟后,参谋长指示他的绘图员在一小块蓝色的湖泊旁写下了如下条目:“1941年9月14日18点20分,第1和第2装甲集群会师。”

在一片果园外,分别喷涂着白色G和白色K字母的两个装甲团的坦克和装甲车并排而立,他们在树木和篱笆的掩护下伪装得非常好。

没有任何悬念,炮火的闪烁照亮了天际,迫击炮的齐射轰鸣着,这场军事史上最大的围歼战,最后一幕的帷幕正在拉开。

基辅被围苏军西南方面军示意图

此时,由于布琼尼向斯大林屡次提出撤退的要求,他被撤销西南方向总指挥职务,由铁木辛哥接任。

铁木辛哥接管了全乌克兰苏联红军部队的指挥权后,立即发现德军已形成合围,局势已无法挽回。

于是,铁木辛哥派出西南方面军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飞抵莫斯科,面见斯大林,坚决要求将部队撤出基辅地区,斯大林仍严令坚守基辅地区。

在前线,铁木辛哥元帅下令第40、第38集团军及第2、第5独立骑兵军从东而发起进攻,以求割裂德军合围正面,击退德军装甲兵团,苏联红军坚决执行了铁木辛哥的命令,但未能成功。

与此同时,铁木辛哥再次坚决要求最高统帅部准予西南方面军全线突围,撤出基辅地区。

15日凌晨,斯大林回电: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

当天,德军第9装甲师以其辖下的第33装甲团,夺取了米尔哥罗德后沿着苏拉河东面的道路向北推进,在先恰的一座桥梁上与第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会师。

至此,德军的铁钳完全合拢,包围圈在苏军西南方面军第21、第5、第37和第26集团军身后80公里处封闭。

铁木辛哥集合各部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并尽其所能地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突围行动,另外,还有在包围圈外,苏军最高统帅部派来营救的解围部队,德军防线上出现了一些紧急情况,特别是沿着古德里安延伸的东翼。

9月18日,罗姆内附近,苏军四个师对德军第10摩步师和几个高炮连发起了侧翼攻击,距离古德里安设在镇监狱瞭望塔上的观察哨不到900码,德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挡住。

但苏军的这些努力纯属徒劳,由于指挥系统已遭破坏,难以集中大量兵力,几次突围均未成功。

在古德里安248公里长的侧翼上,苏军甚至没能成功地在任何一处达成突破。

9月19日,第6集团军的步兵,更具体地说,第29军麾下的步兵师,夺取了基辅。

位于乌克兰的基尔波诺斯墓地

9月20日,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带着一千余官兵钻进了森林,由于缺乏管理,部分官兵到周围村庄找吃的遭遇德军巡逻队。

随后,大批德军和坦克迅速赶到包围了他们,基尔波诺斯上将等高级将领直接参与了与德军的交战,他的左脚脚踝受伤。

当天下午,基尔波诺斯上将和其他参谋人员正在布置夜间的突围计划,德军开始了炮击,一枚弹片穿入左脸,一枚弹片穿入左胸,基尔波诺斯上将遂光荣牺牲。

到9月26日,这场大会战结束,苏军的5个集团军被彻底歼灭,两个集团军遭到重创。阵亡、负伤、溃散或被俘的苏军士兵达到了一百万人,只有15万多苏军突围而出。

布琼尼元帅(这位斯大林的老战友,曾在沙皇军队中当过中士)按照高层的命令,乘飞机离开了包围圈,斯大林不想让这位革命时期的英雄落入德国人之手或阵亡。

基辅之战被俘的苏军

这场战役的统计数据如下:66.5万名俘虏,3718门大炮,884辆战车以及大批作战物资被缴获。

单是肯普夫将军的第48摩托化军,麾下的 3个师在这场庞大的歼灭战中便抓获了10.9097万名俘虏,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坦能堡战役中的俘敌总数。

从数字上看,这场战役的规模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德军获胜的原因在于上级出色的作战指导、部队大胆的机动以及士兵们的顽强。

对斯大林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牺牲,同时还搭上了整个乌克兰。

现在,通往克里木和顿涅茨盆地的道路敞开了,斯大林的错误和顽固导致了可怕的、几乎是致命的后果!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正是这一错误造成了俄国的胜利,战役的快速进展,对已实现的战略突然性的迷信,以及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切使希特勒产生了极大的骄傲,进而犯下了一连串致命的错误。

基辅战役胜利后,希特勒犯下的第一个大错,是他所下的结论,他认为苏军在南方已不再有能力构建一道牢固的防线。

因而,他下令:“冬季到来前务必到达顿涅茨盆地和顿河流域。对苏联工业中心的打击必须迅速达成。”

希特勒急于尽快获得苏联的工业中心,以便利用其为德国的战争效力。

与此同时,基辅之战的最后一天,希特勒下令展开莫斯科战役。行动代号“台风”,进攻日期为10月2日,目标——莫斯科。

不过,希特勒未能如愿,基辅之战结束后,西南战区司令铁木辛哥立即重新组建了西南方面军司令部,自己兼任方面军司令员,同时迅速重建了西南方面军,又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