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消灭从瑟乔夫卡与伏尔加河河曲部之间突入的苏军集团军,第9集团军付出了沉重得令人震惊的代价。 但是,如果考虑到整个“中央”集团军群危在旦夕的命运,这种代价是值得的。 现在,从北面而来的苏军,对德军实施合围的致命威胁已被消除,而在“中央”集团军群南翼,苏军第10集团军的部队已在别廖夫与卡卢加之间,突破了德军防线,并已绕过苏希尼奇,试图到达斯摩棱斯克东面的公路,深入第4集团军的后方,从而切断“中央”集团军群的生命线。 沃因集体农场的马厩和牛舍,伫立在奥廖尔与姆岑斯克之间广阔的平原上,德军第18装甲师师长内林少将把他的师部,就设在这里。 负责师部事务的温特中尉,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老旧的苏式卡车和德制装甲车,安排在岗哨与这座农场的办公楼之间,这样,便建立起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师部成了个“刺猬”。 这个措施是必要的,因为冬季战事中,苏军快速而又危险的穿插以及游击队的袭击,常常使高级指挥部也变成前线阵地,因此,这些行之有效的部署,在薄弱的德军主战线与后方区域之间,构成了强化的支撑点体系。 内林少将刚刚视察完前线回来,参谋长埃斯托少校向他汇报:“集团军司令官急着找您。出事了。他请您立即打电话给他。” 内林亲自接通了施密特大将的电话,这位大将已接替古德里安出任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 施密特说道:“我们需要您。请您明天早上过来一趟,事情很重要。” 埃斯托少校的作战日志中记录下这通电话的时间:1942年1月6日,星期二。 第二天早上,内林驱车赶往奥廖尔,熙熙攘攘的基地身处后方,但一夜之间,这里也成为了前线。 施密特大将不在司令部,他赶到屈布勒将军那里去了,圣诞节过后,屈布勒便担任了第4集团军司令,此刻,他发现自己正处在敌军的重压下。 接待内林的是集团军参谋长冯·利本施泰因上校,利本施泰因先给内林端来了一碗滚热的鸡汤,直到今天,内林将军仍牢记着这一细节。在冰冷的雪地里奔波了一番后,这无疑是最受欢迎的。 没有任何客套,利本施泰因直奔主题:“别廖夫与卡卢加之间的缺口,形势变得越来越危急。必须采取某些措施,否则,第4集团军就危险了。” 他指着地图说道:“这些强大的苏军部队已深入到屈布勒的后方。位于尤赫诺夫的第4集团军司令部已成为前线。 我们没有预备队,冯·吉尔萨将军的第216步兵师已于12月底时被最高统帅部从法国调至苏希尼奇,当时,苏军的第一次攻击已被我们仓促拼凑的部队挡住。 但现在,吉尔萨将军的部队已被苏军第10集团军包围,吉尔萨正在拼死抵抗。他的部下装备精良,也很勇敢,但他们还不习惯在这种冬季气候下作战,补给只能由空投提供。 吉尔萨报告说,他师里的伤亡人数已上千。如果这道最后的防波堤被冲垮,将意味着一场灾难。” 内林站在态势图前,研究着卡卢加与别廖夫之间缺口处的红色箭头和圆圈,过去的两周里,这一缺口已成为集团军司令部人员挥之不去的噩梦。 “会发生些什么呢?”内林问道。 利本施泰因回答道:“我们别无选择,尽管我们自身的压力也很重,但只能从奥廖尔前线抽调部队,以便稳定住缺口处的态势。 我们必须与吉尔萨的部队再度会合,加强他的防线,那里就是您和您久经考验的第18装甲师,要去的地方。 您的部队将获得加强,我们构想的是,第4装甲师的第12摩步团,还有冯·舍勒少将的第208步兵师,这个师刚刚从法国调来,目前被部署在别廖夫南面担任侧翼掩护,这些部队都置于您的指挥下。 当然,第208师的第309和第337团已被抽离,因为瑟乔夫卡地区的第9集团军急需他们的支援。” 内林是个经验丰富的德军指挥官,经历过许多危急的状况,对这一安排并不感到高兴,但他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 1月16和17日,得到加强的第18装甲师准备从日兹德拉出发,该师的左翼由冯·吕特维茨上校指挥的第12摩步团掩护,而右翼则由第208步兵师的一部提供保护,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 ![]() 正在推进的德军装甲部队 德军强有力的滑雪巡逻队掩护着前方区域,临时代用的推雪机为行进中的队伍清理出道路。 “苏希尼奇”行动开始了,这是冬季战役中最非凡、最轻率、最危险的行动之一。 内林将军现在对此的评价是:“这个做法毫无战略合理性!”他说得没错。 大约200公里的旅程,内林的部队花了十天,从自己的防区出发,经过奥廖尔、布良斯克、奥尔忠尼启则格勒,到达了日兹德拉附近的集结地。 他们的这番跋涉,冒着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穿过大约1米深的积雪和巨大的雪堆,这完全是一场地狱之旅。 来自维也纳的奥斯卡·绍布上尉是第12摩步团的一名营长,他描述了部队挣扎着穿过旷野的情形。 他回忆道,大炮和补给车辆窄窄的车轮陷入雪地,深至车轴,卡车不断地被困在。 总的说来,使用马拉大车的单位管理得最好,那些矮小但却坚韧的农场马拖着大车或雪橇,平均每小时能前进5公里。 摩托化部队的履带和轮式车辆,每小时的前进速度,不到3公里,这跟正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一样。 实际上,在这种条件下,马匹要大大优于机动车辆和坦克。因此,所有的装甲师在冬季都配备了大量的马匹。 而在苏希尼奇地区的苏军部队,不少于30个步兵师,另外还有6个步兵旅,4个坦克旅,2个空降旅和4个骑兵师。 这是一股极其庞大的力量,可是,第18装甲师的德军士兵依靠巧妙、熟练和大胆战胜了他们。 第338步兵团团长库茨马尼上校是一名独臂的奥地利军官,此刻,他正站在他那具小小的农用雪橇上,行进在他这个战斗群的最前方。 他的麾下有三个步兵营,得到了坦克和大炮的加强。他的推进位于进攻的中央位置,经布坎和斯洛博德卡扑向苏希尼奇。 约拉瑟上校指挥着第52摩步团,为其左翼及后方的库茨马尼清理出一些回旋空间,并率部攻击了顽强防御的柳季诺沃镇。 他的部队包括两个步兵营、“冯·施廷茨纳”装甲连、第88反坦克连第2营和第208炮兵团的一个连。 德军的行动,完全出乎苏军意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德国人会像幽灵那样从白雪皑皑的旷野上,突然发起进攻。 ![]() 1942年1月,苏军在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群之间,达成突破。 紧接着,“约拉瑟”战斗群的各个连队将苏军逐出了柳季诺沃镇,并一直追赶至森林和冰雪覆盖的湖泊区。 在激烈的巷战中,面对苏军的守卫部队,“沃尔特”营和“阿申”营清理出一条穿过镇子的道路。 德军在这场战斗中,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抓获150名俘虏,还击毙了500余名苏军。 与此同时,库茨马尼上校的部队也杀开血路,从一股惊慌失措的苏军队伍中穿过,只要苏军试图抵抗,他们便会被德军凶猛的火力彻底粉碎。 第208炮兵团第2连连长克劳克中尉,也站在一具雪橇上,指引着榴弹炮的射击,苏军的进攻被打垮,他们的机枪和迫击炮阵地也被近距离的德军炮火射击所摧毁。 对炮手们来说,现在没时间通过仔细计算来瞄准他们的大炮。“用炮管进行速瞄,知道正确的方向就行!”谈起当时的情形,第2连的瞄准手维尔纳·布尔迈斯特这样回忆道。 与此同时,冯·吕特维茨上校带着他获得加强的第12摩步团,在内林将军的西翼向前推进。 该团绍布上尉在他的作战报告中写道:“车轮不时地卡在齐胸深的积雪中。一直忙碌到深夜,第2连才铲出一条道路,赶到了奥尔忠尼启则格勒—苏希尼奇路线上的一座信号塔。此时的温度为摄氏零下40度。步枪和机枪必须像士兵们的鼻子和双手那样,用布包裹起来,否则,枪膛内的润滑油会被冻住,这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每前进1米,他们都必须用工兵铲铲出道路,同时,苏军可能会从他们的左侧、右侧、后方或是前面突然出现。 为了避免这种突发情况,吕特维茨制订出一种新的战术,绍布对此描述如下: “沿道路两侧,前卫连穿过厚厚的积雪向前跋涉,赶至最靠近的村落,像突击队那样,以狭长的纵深编队对敌发起进攻。进攻开始时配以集中的迫击炮火,随后,手榴弹将成为主要的武器,在近距离内,也会使用工兵铲。与此同时,其他连队继续铲雪,为机动车辆清理出道路。这样一来,我们的战斗群就像一只缓慢前进的刺猬。” 此刻,到处都是前线,甚至连师部人员也要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战。1月20日的深夜,苏军的一个营借着雪地的反光,冲入了斯洛博德卡。 师部卫队的一门20毫米高射炮顽强抵抗,保护着这些师部人员,直到工兵营匆匆赶到后才挽救了形势。 多亏了德军大胆的即兴手法,再加上进攻与防御、前进、侧翼掩护、后卫掩护的交替进行,“苏希尼奇”行动才获得了成功。 两个虚弱的师杀开一条40英里长的通道,穿过苏军的一个集团军,到达了被围困的德军据点。 1月24日12点30分,库茨马尼上校与吉尔萨将军的一个前哨战斗群会合了,一座“桥梁”已被建成,直通被切断的第216步兵师及其所属部队。这座“桥梁”很窄,但却被牢牢地守卫着。 第二天早上,内林将军驱车驶入镇内,与吉尔萨将军商谈相关形势。上千名伤员躺在被毁房屋的地窖里,目前,最紧要的任务之一是把他们运走。这个任务跟此次行动一样,必须采取非常规做法。 ![]() 在莫斯科一个村口暂停的德军装甲部队 柳季诺沃镇内有500具可用的雪橇,由当地的农民和俘虏来担任“驾驶员”。每具雪橇只能搭载一名伤员,因此,每个“驾驶员”必须在40英里的中间地带来回四次。 带领这支救伤队的是一位下士,战前他是一名乡村牧师,他的副手是一名骑兵中士。 “苏希尼奇”行动的重要性,概况在一份特别公报中,希特勒对此大加赞扬。 他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被包围的部队执行了他的命令,不顾已被敌人绕过的事实,继续坚守阵地,他们是不会被抛弃的。 对被包围在前线其他地段的大型或较小型部队而言,这一范例是他们继续坚守的重要前提,例如霍尔姆和杰米扬斯克。 “苏希尼奇”行动是个重要的战略胜利。可是,在对形势的一片赞誉声中,第24摩托化军军长冯·朗格曼·埃伦坎普中将却决定撤离暴露出的苏希尼奇镇。 这一举措,使德军可以建立起一道更为有利的防线,横跨那个恶名昭著的缺口,该缺口刚刚被再次封闭起来。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噩梦结束了,粉碎苏军攻势南部铁钳的条件已经成立。 激战持续了数周,一直延续至春季,突入德军防线的苏军第10和第33集团军主力,近卫骑兵第1军和伞兵第4突击队被歼灭于维亚济马东南方。 这是乌格拉河河曲部的一场大战,其重点在尤赫诺夫、基洛夫和日兹德拉。 在这场战役中,德军那些来自勃兰登堡和巴伐利亚,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和梅克伦堡,来自上普法尔茨和汉诺威,来自黑森和萨克森的部队的战绩彻底展现出来,当然,还包括党卫军第4“骷髅”团和“迈因德尔”伞兵突击团。 有两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文件,揭示出交战另一方是如何看待这场激烈的战事,这两份文件都是缴获的苏军军官的日记。 通过这两本日记,苏希尼奇—尤赫诺夫—勒热夫地带苏军前线部队的士气可窥一斑。 第一本日记属于冈察洛夫中尉,他是一名连长,暂时代理步兵第616团的营长。1942年2月9日,他阵亡于尤赫诺夫西北方的战斗中。 第二本日记属于步兵第385师的一名少尉,他的名字出现在“苏联英雄”名录上。由于无法确定他现在是否还在世,所以我们在这里不会提及他的姓名。 这两本日记的原件尚存,来自德国第40摩托化军情报官的档案。 1942年2月9日,冈察洛夫阵亡于尤赫诺夫西北方6英里,帕帕耶沃附近的战斗中,他们对付的是来自黑森州的第34步兵师。冈察洛夫所在的团被歼灭。 第二本日记的作者是少尉V,是个与冈察洛夫完全不同的人。他也在维亚济马东南方作战,面对的是德军第3摩步师和第19装甲师的部队。这位年轻的“苏联英雄”狂热、有事业心,同时具有令人惊讶的远见卓识。 他的日记,对研究苏联红军下级指挥员的工作来说,是份很有价值的材料。显然,这名少尉多次使他所在的团避免了危险的状况。 1942年2月7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连队的士气是出色的——如果不受糟糕的食物补给影响的话。要是战士们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就能打赢所有的战斗。” 但这场冬季战役的结局已定,当然,置身前线的士兵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进行着极为激烈的防御战。 但集团军司令部内的态势图已揭示出一个事实:“中央”集团军群所遭遇的重大危机已然结束。 接下来的几周里,苏军骑兵部队继续向前推进,直到斯摩棱斯克东面的多罗戈布日,但他们这一最后的前进已失去其势头。 苏军未能实现其冬季战役的战略目标——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并由此造成整个德军中央战线的崩溃。 两个原因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转折点。首先,苏军最高统帅部的胃口太大。他们的作战指挥、条件以及为进攻部队提供的补给,都不足以实现如此深远的目标。 其次,德国军队的出色发挥阻止了苏军的胜利,并防止了一场灾难的降临。在纪律、勇气、艰辛和自我牺牲方面,军官和士兵们做出的表现超过了过去已知的一切。 尽管各部队过度延伸,尽管士兵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他们的建制和作战能力完好无损。这就是1941至42年冬季,受到严重威胁的中央战线为何能挽救形势的原因所在。 就这样,勒热夫得以挽救,苏希尼奇得以缓解,德军在最后时刻,以最后的力量将苏军驱离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 苏军合围“中央”集团军的意图破灭,尽管中央战线上的巨大危机已被克服,但是德军向莫斯科的进攻再也没有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