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圣”关羽被害,钟繇欣喜若狂,写下此帖,被称为“楷书之祖”中国

 衆妙之門 2023-02-16 发布于陕西
“武圣”关羽被害,钟繇欣喜若狂,写下此帖,被称为“楷书之祖”
中国古代名将如云,孙膑、白起、卫青、李靖、岳飞再到阿桂、福康安,他们都是百胜军神。不过,“武圣”这一至尊称号与他们无缘,而是归属一位战绩并不那么顶尖的人物,他就是关羽。“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无不告诉世人,义薄云天才是关云长最为难得的品质。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麦城之战失败后,关羽率十余骑出逃,突围至临沮时,遭遇东吴将领马忠的埋伏,与其子关平一道被擒,之后英勇就义。这一消息在当时震惊了曹、刘、孙三方。我们不讨论关羽为何会兵败,而是想告诉大家这件事带来的某些不为人知的影响,就比如它直接影响了书法史的发展。
如今使用颇广的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初具面貌,为楷书成为一种独立书体做出极大贡献的就是钟繇,他也因此被称为“楷书之祖”“小楷鼻祖”,钟繇的作品中,地位举于魁首的当属《贺捷表》,北宋《宣和书谱》评价它:“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而《贺捷表》就是因关羽被杀而作。钟繇与关羽属于不同阵营,各为其主,他是曹操、曹丕的宠臣,位列三公。在关羽遇害的当年,68岁的钟繇写下此文,言辞中颇为得意:“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憙,喜不自胜”。
《贺捷表》正文共计13行,158字,单字大小仅有1.5厘米。南朝书法家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评价钟繇:“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即是说他擅长楷、行、草书,尤其精妙于“八分体”。所谓“八分书”是楷书的前身,相传是蔡邕取小篆二分,隶书八分,形成的一种新书体,钟繇是蔡邕笔法的继承者,其楷书就是在八分书的基础上开拓出来的。
《贺捷表》在笔画、结字上仍能看出隶书笔意,如“获”“舍”等字就很明显,撇画带钩、捺画出锋。但在竖弯钩、竖钩等笔画上已经脱去隶意,较为成熟了。此帖结字宽绰略带扁方,行间茂密,点画古拙圆润,章法浑厚朴茂。与后世王羲之一路飘逸妍美的小楷形成鲜明对比。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称赞钟繇:“(元常)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贺捷表》则是这一点评的极好代表。
由于年代久远,钟繇已无真迹传世,所幸有拓本可以一观,如要练习晋人楷书,《贺捷表》绝对不能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