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换季,正是海虹大量上市之时。眼下在胶东半岛,无论是城里的市场,还是乡下的大集,都能看到众多卖海虹的摊位。
海虹,正式名称为贻贝,属双壳纲软体动物,在我国沿海区域有广泛分布。其具有相应的食用价值且市场价格相对亲民(按照现在的行情,十块钱也能买上四五斤),因此广受欢迎,属于一种大众海鲜。
作为“大众海鲜”,海虹的优点是吃着实惠方便——在市场买上几斤,回家蒸煮出来装在盆里就可以大快朵颐。缺点则是不便拿上台面——自家吃没有问题,但拿出来招待贵客就有些不合适了。换句话说,“海虹”这道菜在酒店当中通常很难上桌。
不过,难归难,倒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对于价格相对较低的贝壳类海鲜来说,登上正式场合的前提往往是“去壳存肉”,而海虹也是如此。黄瓜拌海虹、海虹小炒(搭配时蔬)或者带海虹的海鲜汤,皆可以用到海虹肉。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做法之外,海虹还有另外一种吃法可以登上大雅之堂,那就是炸着吃。
“炸海虹”这道菜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所需原料就是海虹肉、鸡蛋、湿淀粉、面粉以及相应调味品。
在制作的时候,第一步需先将海虹肉拨出洗净,放至锅内炒开口后捞出,取出内肉,再次洗净。第二步用食盐等调味品将海虹肉喂好,再挂糊(用鸡蛋、淀粉、面粉调制)。第三步将喂好的海虹放入八成热的油中炸成金黄色捞出,再用十成热的油一冲,捞出将油空干即可。端上桌的时候,可以搭配椒盐作为辅助调料。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其加工过程和吃法跟常见的胶东菜“炸蛎黄”有不少相似点。
炸海虹这道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列入烟台市(烹饪)技术等级培训的菜谱之中,可见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不过,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它似乎并没有普及开来。
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点:其一,这道菜的做法虽不复杂,但比较耗时间;其二,炸海虹和炸蛎黄的相似度较高,而后者的价值和知名度要更高,完全可以取代前者。因此,在实践中,很少有酒店会列出炸海虹这道菜,客人一般也不会点。
当然了,这道菜不流行并不代表它不好吃。大家如果对蒸、煮、拌黄瓜的吃法有些腻的话,有机会不妨自己在家里试试炸海虹吧。具体口味如何,品尝之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