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钉纹铜斝:你看我像不像一头健壮的猛兽

 那个老撕机 2023-02-16 发布于广东

青铜器的器型名字中有很多生僻字,斝(jiǎ)是我们遇见的第一个。

河南博物院常年展出一件夏代晚期的青铜斝,其高度达到了惊人的45公分,这在当时绝对是属于高规格的器物,当时的青铜礼器处于起步阶段,一般都以小件为主。器型大了就对制作工艺、合金配比、窑炉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使用者的地位可能也越高。


乳钉纹铜斝 夏代晚期 河南博物院

但可惜这件铜斝不是考古出土,其身上的历史信息已经丢失,只能从外形上来了解它。仔细观察这件青铜斝,口部宽大且外撇,口沿周围一圈为了避免容易损坏特地做了加厚。正前方有两个平行的蘑菇状柱子,颈部向内收窄,正后方腰部位置有个弧形的鎜(把手)下盘再度变得宽大,有三个圆锥状的腿。整件器物重心微微后仰,从远处观察很像一只昂首挺胸的猛兽。


乳钉纹铜斝 夏代晚期 河南博物院

整件器物是一次铸造成功的,所以它的器身和锥形足是一个联通的空心容器,也就是说,在倒酒的时候,斝的锥形足里面也装满液体,这跟我们今天对于带腿的容器认知有所区别,这也是铸造工艺初期落后的表现。

早期青铜器是对陶器的仿制,青铜斝也不例外。它的前身陶斝是从5000年前开始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典型器物,早期陶斝一般作为炊器使用,晚期可能兼有储水、温酒等功用。而铜斝因为一般都和铜爵一起出土,所以也被认为是酒器。


弦纹灰陶斝 河南博物院

但酒器不一定是饮酒器,影视剧中端着铜爵喝酒的形象其实是不准确的。铜斝和铜爵大多在口沿处有两个竖起的伞状柱,对这种设计的猜想有数十种之多,现在逐渐被认可的观点认为这两个突出的柱子是为了挂滤网。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把一种香草(可能是麻黄草)碾碎装在滤网中,把滤网改在斝或者爵的立柱上,同时向里面倒入澧酒,这种组合被称为鬯(chàng)酒。斝爵之所以有三足的原因,是为了在下方留出加热的空间。加热蒸发的鬯酒一方面是为了供奉神灵,更重要的是让主持和参与祭祀的人进行熏吸,麻黄的致幻作用会让在场的人以为自己真的和神在进行沟通。

铜斝越做越大的尺寸,可能也昭示着随着文明的进步,祭祀开始变得更完整和繁琐,所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过往铜爵那点容量已经不够看了,所以更大的器型应运而生。

乳钉纹铜斝还有个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初期酷似动物的外形,对于动物形象的重视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铜斝虽然出现在夏代晚期的都城二里头,但其实是商朝人的典型器物,而从商代开始流行的兽面纹又和长江流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真正的夏朝人很可能不用这东西,出土铜斝的都是商人的墓。

 
像拼缝一样的地方,就是铸造时候拼合的范线

为什么会这样?

出现青铜斝的二里头四期(公元前1565 年至前1530年)已经进入了商朝纪年,过去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认为在商人崛起的时候夏代还没灭亡,二者肯定有一个共存的阶段,这听上去很合理。考古学文化诸如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商代的二里岗文化等其实是对出土文物类型的总结,比如这个时间流行这个,下一个时段流行另一种东西。

近年来一些新的观点认为这种现象是有滞后性的。商朝灭了夏朝以后,并不一定马上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和原住民必然有一个比较长的互相融合和影响的时间,而大量的青铜器又都在这个时期出现,所以它们也许都是商朝的产品。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无论真相是怎样,乳钉纹铜斝都是两个伟大时代相交时的闪耀火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