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医生提醒:可能与这几个原因有关

 朝_五_晚_九 2023-02-17 发布于湖北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听说过肠息肉这种问题呢?在现如今肠息肉在临床上的患病率是非常高的。

我国结直肠息肉发病率暂时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是临床肠镜检查中显示,结直肠息肉发病率约为10%,目前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肠息肉它本身就是一个坏东西,长在肠子里不痛也不痒,如果你不去检查身体,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癌症让你后悔不已。

那么小小的息肉为什么会长在肠道内呢?肠道内长出息肉又与哪些原因有关呢?接下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点击加载图片

肠道息肉的5个早期症状:

1.便血

肠息肉的症状表现与其大小、部位及数量有关。便血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很多人因此就诊。一般来说,肠息肉导致的便血通常是隐性出血,大出血很少见。

如果息肉位于直肠或结肠,通常会引起间歇性出血,血液鲜红。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严重时需立刻进行手术。

点击加载图片

2.大便习惯改变

当患上肠息肉时,患者可有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或是出现便秘,不明原因的腹泻等症状。

尤其是如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或是伴有腹痛现象的,那么就要引起注意,很可能是有肠息肉,要及时就诊检查,以便确诊。

点击加载图片

3.息肉脱垂

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黏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患者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黏膜层松弛,并发直肠脱垂。

4.腹部疼痛

腹部不适、疼痛是肠道息肉早期且明显的预兆,因每位患者息肉的部位、大小、多少等情况不一样,其腹痛程度也有所不同。

疼痛部位一般在中腹部或脐周,可为隐痛、绞痛、胀痛或钝痛,一般呈间歇性疼痛,病情严重时,可伴有肠鸣。

点击加载图片

5.便秘

患有肠息肉的人是不能正常排便的,他们会有便秘的症状。

如果大家真的经常便秘的话,请一定要重视这件事情,因为它真的有可能是肠息肉的表现,便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

肠道长出息肉,多半和以下5个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内长出息肉的风险也会越高,比如在50岁以后出现肠道息肉的风险大约在20%~25%左右。等到了70岁以后,大约有半数的老人都可能存在肠道息肉。

如果能提前了解这些肠息肉的诱因,或许能尽早发掘肠道内是否出现病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息肉发生癌变。

点击加载图片

2.饮食不节制

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可能会导致人体内肠道粘膜遭受损伤,对肠道造成异常刺激,诱发肠息肉。

比如在肥胖人群身上,或许更喜欢吃辛辣,刺激较油腻的食物,饮食不节制,也可能出现频繁的腹泻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对肠道造成异常刺激,菌群紊乱,很可能诱发肠道病变。

点击加载图片

3.遗传因素

息肉的出现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息肉。

比如父母本身带有息肉的话,那么子女出现的概率也非常大,而且这样的息肉一般无法去除,要引起重视,注意防范。

尤其是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来保护肠道,防止息肉的生成。

点击加载图片

4.既往史

很多其他疾病都会导致肠道息肉,肠道慢性炎症会提高感染炎性息肉的发生率,造成肠黏膜损伤的疾病会让肠道黏膜增生肥厚,最终形成息肉。

感染幽门螺旋杆后肠道息肉患病率增高,同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肠道息肉生长速度会提高。曾经有过其他部位肿瘤病的患者,肠道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点击加载图片

5.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如果长期存在便秘或者肠道当中存在异物的话,随着异物的不断蠕动增长,就会导致肠粘膜上皮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直肠粘膜损伤,导致细胞出现异常增生,甚至形成息肉。

这种情况引发的肠道病变,希望大家引起重视,日常还要养成好习惯,才有助于保护肠道的健康。

点击加载图片

肠息肉不能吃什么食物?4种食物要注意

1.红肉

红肉一般是指肌肉颜色呈现暗红色,纹理较深的牲畜肉类,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等。红肉中含有极高的脂肪含量,正因为如此,长期过多摄入红肉也能诱发直肠癌。

但是对于肠息肉的朋友来说,这也不是我们完全杜绝的理由,恰恰相反,红肉能为我们提供身体所需的铁、锌、蛋白质、烟酸等营养物质。我们只要选择瘦肉部分,适量摄入,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点击加载图片

2.甜食类食物

肠息肉患者平时应少吃甜食,含糖过高的食物,容易发酵的食物,消化不良,息肉炎症恶化。比如各种豆类,奶制品,薯类等等都不能够吃太多。

3.辛辣刺激性食物

直肠息肉是在直肠黏膜的表面有增生组织,引起上述疾病的原因和直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有关,也和饮食因素、粪便异物刺激有关。

直肠息肉的患者不能吃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上述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导致直肠黏膜受到刺激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点击加载图片

4.腌制的食物

腌制的食物最好别吃,因为腌制食物里富含亚硝酸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长期摄入腌制食物,不仅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延伸:肠息肉癌变的概率多大?

肠息肉癌变几率是较大的,尤其是腺瘤型息肉。大肠的腺瘤型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很多结直肠癌是从腺瘤癌变而来的。

尤其是腺瘤性肠道息肉,比如目前较为常见的绒毛状腺瘤、应激管状腺瘤等,可视为癌前病变,癌变概率非常高,尤其是直径大于两厘米以上的肿瘤。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是错构瘤性肠息肉,癌变概率则相对较小,而如果为炎症性肠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通常认为其不会发生癌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