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很实用(收藏备用)

 昵称79078513 2023-02-17 发布于广东

不论你是要施针、艾灸,还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过在经络穴位上实现的,因此必须学会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一、穴位怎么找?

  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下面来分别介绍:

  1、经验取穴法(即简易取穴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为劳宫穴等。

  2、体表标志法: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

  3、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

  4、指寸取穴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图片

穴位怎么找之一

图片

图片

穴位怎么找之二

图片

图片

穴位怎么找之三

图片

指寸取穴法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千金方》有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寸取穴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为了准确的找到经络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于人个体之间还会有差异,因此我们还要结合如下标准和某些穴位特点来取穴:一般正确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两骨相接的关节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间,或两肌的中间,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侧部位的经穴(腹部无骨处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触电般的感觉说明取穴正确。如无此感觉,只觉麻疼(有的数分钟才感觉到酸麻)应加深或偏左偏右试之,如按压对了穴位其效会立见,有的会缓慢见效,有的会在压后较长时间见效。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图示和表格,还是不太明白怎样找穴位。我们以手上治心脏的内关穴为例,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2寸,而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总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处。又如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3寸。而从足内踝到髌骨下方(膝盖骨下方)总共为13寸。从足内踝开始第一个3/4段,就是三阴交的准确位置。再如关元穴在脐下3寸,从肚脐眼到耻骨最高点总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点就是关元穴。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掌握中医教你怎样找穴位的技巧,而成为快速找到穴位的自我保健医生了。希望读者在学习完后能亲自比划比划,也不妄此学呀。

  人体穴位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大类。十四经穴是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简称“经穴”。十四经穴与经脉的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络和脏腑的病症,也可以反映与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和脏腑的病症。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它有固定的穴名,也有明确的位置,但它们不属于十四经脉,这些穴位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部位及其周边,这一类穴位的特点是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

快速找穴方法

  掌握正确的取穴方法是准确取穴的基础。常用的取穴方法有简易取穴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度四种。

简易取穴法

  此法分为触摸法、抓捏法、按压法三种。是通过食指、拇指指腹按压皮肤,观察和感觉皮肤及指腹的反应来找穴的一种简单方法。

体表标志法

图片

快速取穴方法:体表标志法图

  此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它可以分为固定标志取穴法和活动标志取穴法。固定的标志,是指在人体上不受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乳头、肚脐等。找到这些标志就可以确定腧穴的位置,如脐中旁开2寸处“天枢穴”等,活动标志是指人体在做某些动作时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穴等。

手指比量法

图片

简易取穴方法图:手指比量法

  这是一种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量到穴位的方法。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所以此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穴:

  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第一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指”,患者将除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第2横纹处为准,4指横宽作为3寸。

  注:手指比量法只能在骨度法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故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不相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

最准确的取穴方法

骨度分寸法

图片

最准确的取穴方法图

  骨度分寸法,它是一种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全身各部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以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骨度分寸法又叫“分寸折量法”,是按照人体比例计算的,因此不论患者为成人、小孩或体形高矮胖瘦均可适用。

骨度分寸表

图片

  骨度分寸法中,将人体各部位分成若干等份,每一等份作为1寸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

  骨度分寸是指将全身各部以骨节为主要标志规定其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按照此种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折量的分寸都是一样的,很好地解决了在不同人身上定穴的难题。

二、中医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

1.曲池

[位置]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上肢关节疼痛、瘫痪、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

图片

2.合谷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点。

[主治]感冒、五官科疾病、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疼痛等。

图片

3.尺泽

[位置]在上肢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外侧处。

[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臂痛、肘关节疼痛、皮肤病等。

图片

4.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痛、呕吐、各种疼痛等。

图片

5.劳宫

[位置]手掌中心,握掌时,中指尖所点处。

[主治]中风昏迷、心绞痛、癔病、手指麻、掌痛等症。

图片

6.神门

[位置]腕横纺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善忘、不寐。

7.外关

[位置]腕背横纹上2寸,心烦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耳聋、耳鸣、肘臂屈伸不利。

图片

8.扭伤穴

[位置]屈肘,掌心向内,曲池穴与腕背侧横纹中央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

图片

9.里内庭穴

图解里内庭穴的位置

图片

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取穴方法】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即: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俯卧或仰卧、跷足的姿势取之。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

里内庭穴位的作用功效

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

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

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

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10.印堂穴

[印堂穴的准确位置]

图片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

印堂穴又名曲眉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取穴时用左手拇,食两指将印堂穴局部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快速由上向下(鼻尖)方向平刺0.5寸左右。施捻转提插手法,针感以局部酸胀或向鼻部放散者为佳。可用艾灸、埋针、透刺、三棱针点刺出血等法。本穴有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疏风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印堂穴是人体三大经络的汇集之地。分别是:起于内眼角的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旁的足阳明胃经;从印堂正中穿过的任脉。膀胱经主宰人体的阳气,胃经主宰血气,任脉则主宰人一身之阴。印堂汇集了人的阳气、血气、阴气所以它的状况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关联。

印堂穴位的作用功效

1、治疗头痛、头晕、前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等

2、治疗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等

3、治疗高血压、失眠、精神乏力等

【作用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11.俞府穴

【俞府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片

【俞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即:胸正中线(璇玑)旁开2寸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俞府穴位于上胸部,人体正面中线左右三指宽,锁骨正下方。

俞府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呕吐、胸痛、不嗜食等。

【作用功效】俞府穴,止咳平喘、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现代用于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

【穴位配伍】俞府穴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缓解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俞府穴配天突穴、肺俞穴、鱼际穴缓解治疗咳嗽、咽痛。气喘风痰:俞府、乳根。

常用的64个穴位定位口诀


肺经

孔最穴:太渊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少商穴:拇指桡侧,距离指甲角约0.1寸。

合谷穴: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图片

胃经

颊车穴:咀嚼时咬肌隆起处,按之凹陷处。

下关:颧弓与下颌角切迹行成的凹陷中。

头维穴: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梁门穴:上腹部,肚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天枢穴: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

大巨穴:下腹部,肚脐中下2寸,旁开2寸。

水道穴:下腹部,肚脐中下3寸,旁开2寸。

归来穴:下腹部,肚脐中下4寸,旁开2寸。

梁丘穴: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3寸。

足三里:犊鼻(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犊鼻(外膝眼)下6寸,胫骨前缘1横指。

条口穴:犊鼻(外膝眼)下8寸,胫骨前缘1横指。

下巨虚穴:犊鼻(外膝眼)下9寸,胫骨前缘1横指。

丰隆穴:犊鼻(外膝眼)下8寸,胫骨前缘2横指。

解溪穴:足背横纹中央。

内庭穴:足背,2、3足趾间,趾蹼后方赤白肉际处。

图片

脾经

隐白穴:足大趾末节内侧,距离指甲角约0.1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漏谷穴: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内踝尖上6寸。

地机穴: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血海穴: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大横穴:中腹部,欢迎搜长洋中医学府了解,肚脐旁开4寸。

心经

灵道穴: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阴郄穴: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神门穴: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处。

图片

小肠经

后溪穴:手掌尺侧,微微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端横纹头处。

养老穴:见上取穴法处。

肩贞穴:肩关节后下方。上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肩外俞穴: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中俞穴: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颧穴: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膀胱经

攒竹穴:眉头凹陷中。

承扶穴:臀横纹中点。

委中穴:腘横纹中央。

合阳穴:委中与承山连线上,委中下2寸。

承山穴:腓肠肌尖端凹陷处。

昆仑穴: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至阴穴:足小趾末节外侧,距离指甲角0.1寸。

图片

肾经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照海穴: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横骨穴:下腹部,肚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气穴:肚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心包经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

液门穴: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中渚穴:手背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凹陷处。

外关穴:腕背横纹上2寸。

支沟穴:腕背横纹上3寸。

胆经

带脉穴:章门下1.8寸,平肚脐。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

肝经:经、带、胎、产病,少用。

任脉

中脘穴:肚脐上4寸。下脘穴:肚脐上2寸。

水分穴:肚脐上1寸。气海穴:肚脐下1.5寸。

关元穴:肚脐下3寸。中极穴:肚脐下4寸。

督脉

腰阳关: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人中穴: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

三、常用锻炼法

1.拍打肩井穴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图片

【取穴方法】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功效】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2.揉拍打腹部
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图片

【取穴及功效】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辅助治疗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推荐:肚子软绵绵,百病都不缠;肚子大硬凉,揉腹来帮忙(少生病的关键)!
3.拍击肾俞穴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治疗,能强肾固本。

图片

【取穴方法】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缓解治疗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推荐:抖3分钟,气血传遍全身!每天抖一抖,活到九十九!

4.脚跟踢然谷

肾经的荥穴,“然”,就是燃烧的意思;“谷”表示这个穴的位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间,这个位置精气埋藏得特别深。

这个穴名意指有火在人体深深的溪谷中燃烧的意思。

所以说,荥穴属火,而肾经属水,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升清降浊、平衡水火,专治阴虚火旺。

然谷穴的去火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对老年人更适合,因为老年人就仗着这点火气来维持生命呢,如果用中药祛火会适得其反,所以用然谷穴来灭虚火就行了。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起到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图片

【取穴方法】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辅助治疗:1月经不调,带下,阴挺;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小儿脐风,口噤不开;6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延伸阅读:清热利湿除心肾双火,调理眼干耳鸣耳聋(太溪穴 、然谷穴)

5.拍腿部胆经
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图片

【取穴方法】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
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功效】本经腧穴辅助治疗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详见:敲胆经、揉脾经,治百病

推荐:中医治疗高血压,为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打开另一扇门

推荐:这两种同时练,效果非凡!让你年轻15岁

视频:瞬间强肾强身法

推荐:叩齿吞津,健脾补肾!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感恩原作者的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