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被平反,是赵宋官家良心发现?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3-02-17 发布于北京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5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春节档电影《满江红》都给我们带来无数谈资。其中影片里面有一节秦桧高声朗诵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里设计的不错,完美的继承了中国历史电影胡说八道的传统。

◇ 电影《满江红》中的秦桧形象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岳飞被赵构和秦桧合谋陷害冤杀,在死后20多年等到宋孝宗即位的时候才被平反昭雪,恢复官职爵位,岳飞名气那么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死后没多少年,下一任皇帝登基后就被平反了。不过,在历史上背负冤屈的大臣,快的要几年,慢的要等几百年才能平反。

在这里边比较有名的是明宪宗朱见深为于谦平反。

当年于谦在北京城危在旦夕的情况下,拥立景帝上台,等到明英宗发动政变重新登基,对景帝朝的大臣们进行清算,于谦属于“祸首”必须要杀。然而谁心里都清楚,于谦当初保家卫国功不可没,要不是他死守北京,大明朝现在还有没有都不一定。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因此等到明英宗驾崩,宪宗朱见深刚刚登基,就将于谦的儿子于冕赦免回来。赦免其子后,宪宗朱见深又下圣旨恢复于谦的官职,在诰文中他特意说到:“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这个“先帝已知其枉”说的很有意思,先帝指明英宗,是他亲自下令杀的于谦,现在诏书里这么说,既能给于家昭雪,也能照顾到自己老爹的面子,两边都不得罪。

但是明宪宗要为于谦平反,自然就绕不过父亲冤杀了于谦这个事实,所以为了顾及先帝的脸面,只能向天下人说已知其枉了。

像于谦属于平反比较快的,因为新皇帝刚登基就发现了他们的利用价值。还有些人死后上百年才发现利用价值,所以也就要等上很长时间才会平反。

当初靖难之役,建文帝不知所踪,他的年号也被剥夺,史籍中没有建文年号,洪武直接就续上永乐。支持建文帝的方孝孺也被满门抄斩,此后上百年,有关建文帝的问题一直是明朝官场的政治禁区,提都不许提。

 张居正画像

不过从万历朝开始,建文帝和他手下各位大臣逐渐被恢复名誉,内阁首辅张居正以万历皇帝的名义下诏,祭祀建文君臣。张居正能给他们平反,是考虑到当时明朝的官场,那时候朝堂之上遍地是党争,张居正的改革推行阻力很大,为了巩固自身权利,稳定人心,所以他推行给建文君臣正名,希望满朝文武像方孝孺死忠于建文帝那样,死忠于张居正和万历皇帝

不过,等到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对他展开反攻倒算,从个人名誉到政治主张全都连根拔起,不过张居正对建文帝的态度却被万历继承下来。万历十三年,皇帝下诏褒录建文帝时期的诸多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

位列首位的是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在朱棣打进南京时,徐辉祖守在徐达祠堂之中不予迎接,最终被幽禁致死,其次就是方孝孺。这次平反也藏着皇帝自己的小心思,在张居正辅政时期,他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不仅能决定朝中大臣的任免,有时候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为了避免朝臣中出现“张居正第二”,号召大臣们 “忠君爱国”,万历皇帝就通过释放方孝孺后代,恢复建文年号的行动,让越来越多的朝臣忠于自己左右。

 万历帝朱翊钧画像

万历的这一番做法得到了朝廷上群臣极大支持,这倒不是大臣们同情方孝孺,而是因为万历十年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出生,因为长子的亲妈是宫女,三子的亲妈是宠妃,所以万历想废长立幼。而方孝孺当初辅佐的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嫡长孙,大臣们支持方孝孺也就是支持背后这一套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他们也有一套潜台词,就是别乱了规矩,赶紧立老大当太子。

无独有偶,清朝也经历过间隔上百年的平反,那就是乾隆四十三年给多尔衮平反。

当初多尔衮作为顺治皇帝的皇叔辅政大臣,权倾朝野,然而在他死后不久就遭到了清算,不仅尊号被虢夺,还惨遭掘墓戮尸。案件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几乎成了没人敢碰的铁案。直到乾隆朝才宣布恢复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让他的牌位重新放进太庙,而且还按照亲王的待遇重修了他的坟墓。

这次平反不仅是针对多尔衮一人,还眷顾了之前被雍正帝打压削爵的宗室。比如豫亲王多铎、廉亲王允禩等人,给他们恢复了亲王地位。

 爱新觉罗·多尔衮画像

乾隆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政治意图,早年经过皇室几代人对满洲宗亲的一系列严厉打压,到了他这一朝,皇家宗亲大多对皇帝敬而远之,没有谁愿意真正伸出援手去帮助当朝皇帝治国理政,为了让这些人继续帮皇帝办事,乾隆把多尔衮树立成先进典型,潜台词告诉各位放心大胆的干,朕不会亏待你们。

另外乾隆这么做也用来缓和正黄、镶黄两旗和正白旗之间的矛盾,当初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而皇帝统领两黄旗,他死后正白旗也归皇帝直属。

虽然旗主都是皇帝,但因为多尔衮死后被打成反贼,所以正白旗出身的官员会遭到两黄旗的打压。比如说康熙初年,正黄旗出身的鳌拜和正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同为辅政大臣,两个人矛盾就非常大,等到康熙亲政,苏克萨哈退休养老,请辞去守陵,但鳌拜借此机会弹劾苏克萨哈24条罪状,胁迫皇帝杀死苏克萨哈全家。

这种历史恩怨让几个旗之间矛盾极其深,而能出现这些恩怨的原因就是多尔衮被踏上一万只脚。所以为了缓和大臣们的矛盾,乾隆皇帝给多尔衮平反,就是要让满洲人团结,不要搞窝里斗。

◇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明末抗清名将

再比如,督师辽东的袁崇焕在明末清初的形象一直是吃里扒外的“汉奸”,被崇祯处死的时候,京城百姓恨不得吃其肉饮其血。不过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却给袁崇焕正名,大力宣扬其忠义。

乾隆帝曾经公开称赞袁崇焕说:“袁崇焕督师辽东,虽与我朝为敌,但尚能忠于所事,深可悯测。”甚至派人找到袁崇焕的五世孙袁柄,授予他官职抚恤。隆为啥给袁崇焕平反?

说穿了,还是乾隆为了给天下人立一个忠君爱国榜样,而袁崇焕就是最好的素材。其次,崇祯帝冤杀如此忠君爱国的袁崇焕,这大明江山就该被我大清取代。还有就是通过平反袁崇焕,进一步拉拢汉人官员。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崇祯帝冤杀袁崇焕,朕平反袁崇焕,高下立判。你们只要死心塌地跟着朕,还能亏待你们?

如此看来,一个大臣是好是坏是忠是奸,全凭皇上一句话。一个人能不能得到平反完全是看他对皇帝还有没有利用价值。中国古代是秦制社无论是岳飞,袁崇焕,还是多尔衮,他们是否冤枉,要不要给他们平反,根本不重要。皇帝的权力稳不稳固最重要。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