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评《百年孤独》&有关《百年孤独》/博小牛

 置身于宁静 2023-02-17 发布于浙江
按:《百年孤独》是个坑,有多深,读者自知。所有的个体都在接收后形成了自我的认知,吐哺即是一种分享。《百年孤独》的伟大就在于它给了读者多重感受,似乎无法穷尽,又总能觅到一些光影。在这里,作为一个平台,我们共享最真实,最大众的感观。
官方小站从今日起会不定期发布广大读者对《百年孤独》一书的评论,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文章观点仅为作者本人所有,不代表官方小站),欢迎自荐,也欢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有关《百年孤独》/博小牛

受到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和卡夫卡《变形记》的影响,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伟大的《百年孤独》虚构出了一个神奇的马贡多村庄,并用一种从儿童视角展开的宏大叙事讲述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1982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时,评价《百年孤独》“汇集了最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可以说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几乎都热爱着这本被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以至于现在当我拿着笔提起它时,仍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为了能准确地将我的想法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想我得试图控制一下情绪。
  
小说之所以虚构出一个独立于我们所处现实的艺术世界,是为了追求一种更大限度的真实。比如《阿Q正传》就是虚构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物,然后将我们身上只有一点点的缺点放大到最大,并在现实生活的事件中进行演绎。而正是这个不存在的人物,却使我们平时一闪而过的缺点赤裸裸地曝晒在阳光之下,无比真实。这就是艺术了。除了虚构人物之外,空间和时间也都可以进行类似的虚构。关于时间虚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另一个大师:博尔赫斯。而马尔克斯所虚构出的马贡多无疑属于空间,它是如此的封闭自足,自成体系,简直让人相信它真的存在过。如果说另一些伟大的小说在叙事技巧的使用上让人觉得鬼斧神工的话,那《百年孤独》采用最简单的线形叙事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姿态。另一方面,只采用20多万字的篇幅叙述整整7代人的历史则更象一个几卷本的宏大作品的梗概——情节如此浓缩,许多三四行就一笔带过但又可以窥见其细节的故事都可以发展成相当优秀的短篇小说。事实上,关于这部伟大的作品我还可以说得更多,我曾在一个阅读随笔中将他与他的恩师卡夫卡和我国的王小波作过一些比较,可这不是这么小的篇幅所能容纳的。
  
还记得几年之前,我读矛盾文学奖的获奖小说《白鹿原》和《尘埃落定》时,前者让我折服,后者曾一度令我爱不释手。而现在我再回头去看看这两个明显受到马尔克斯影响的作品,已经觉得《白鹿原》的模仿比较拙劣,即使唯美的《尘埃落定》也只能说是对西方文学学习意义上的一件收获,而谈不上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如你所知,学习远比创造容易。这就是差距了。
  
最后叙述一件事情,因为也与这本书有关。三天前在教室里,当我正准备第四次阅读这本《百年孤独》时,我的一个同学很有兴致地跑过来翻我看的这本书,可当他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兴致顿减,说,这本书一点也不好看。我说,那你给我推荐一本书啊。接着,他不出我意料地说出了小四写的那本几几年到几几年夏至末。老实说,这种时候我总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但我想我得试图控制一下情绪。

原文来自:天涯社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