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眨眼睛清嗓子,关于儿童抽动症,这6点常识家长要了解!

 儿推论坛 2023-02-17 发布于山东

春天是儿童抽动症高发的季节,也是疫情三年对孩子最大的后遗症。

春天肝气升发,容易出现肝火旺盛,中医认为:风胜则动,肝主筋,开窍于目,所以眨眼睛是抽动症的最常见特征。

三年疫情,许多孩子由于长时间在家,好长时间不下楼,似乎忘记了还有户外大自然,以至于在刚放开的阶段,很多孩子依然不习惯下楼玩,就像小动物被圈养习惯了一样。

在家的结果就是看电子产品增多,矛盾增多,运动减少,视野打不开,局限于一个小空间,内心变得狭小,敏感,忧郁。

最终开始抽动

关于儿童抽动症,家长有几个问题可能想不到,或者过于焦虑,导致孩子抽动症严重。

笔者对通过对大量抽动症孩子观察发现,这类孩子之所以抽动和其体质,性格有关,这类孩子特别聪明和善良,详细解析请参考往期文章:“抽动症”源于孩子太“完美”!请焦虑的妈妈接纳敏感的孩子!

以下主要探讨关于抽动症,家长的几个认识误区,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一、源于过敏

凡是抽动症的孩子绝大多数是过敏体质,可能比较隐蔽,有很大孩子吃了好多年面食,最终发现对小麦过敏。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抽动症,家长首先分析孩子最经常吃什么食物或零食,比如鸡蛋,牛奶,巧克力,奶油甜食等。

很大家长对过敏有误区,认为看得见的皮肤症状才是过敏,其实很大过敏是隐形的,尤其是食入性过敏,不容易发现,比如很大顽固性便秘,其实就是肠道过敏。

还有就是过敏也可以表现在情志上,情绪上比较敏感,容易生闷气,肝郁气滞,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情绪过敏。

所以家长更应关注孩子情绪,敏感的情绪,尤其是刚生二胎,应多关注老大情绪;刚上幼儿园,应多和孩子交流沟通。

上述食物过敏,和情绪敏感是治疗抽动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手机

看手机多容易诱发抽动症,最常见的是眨眼睛,但为何有些孩子看手机多怎么不抽动

如果把抽动症怪罪手机,可能会忽视了孩子体质的原因,性格的原因,而且每天为控制孩子玩手机而引起亲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情绪出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控制看手机时间,一次15分钟左右,看完手机让孩子多看户外景色,往远处看,条件允许多带孩子户外运动。

经验总结:户外运动,踏青,多接触大自然是预防缓解抽动症最好的方式。当孩子户外运动增多,看手机的时间自然减少。

三脾胃  

抽动症的孩子脾胃弱是肯定的,而且是自小就脾胃弱,吸收不好,很多食物过敏,营养不足,好生病。

所以这类孩子普遍气虚,气虚就容易感冒,容易患鼻炎,容易咳嗽。

所以很多家长分不清,耸鼻子,到底是鼻炎还是抽动症?清嗓子到底是有痰,还是抽动症?其实两者相互影响。

气虚的孩子肠胃代谢,蠕动慢,更容易产生痰湿,便秘,这种痰湿又阻滞气机运行,尤其是元气通行,导致孩子频繁的清嗓子,气机上逆,喉中异响。

抽动症的孩子多体胖气虚,看似壮实,实则臃肿。还有一类孩子能吃不长肉,虚火旺,容易面部肌肉抽动。

四、玩积木抽动

临床遇见很多例因为玩乐高积木加重抽动症,这个需要引起家长重视,很多人认为玩积木可以提升专注力,但由于孩子太过投入,尤其是积木非常小,对孩子眼睛损耗不亚于看手机。

因为这类孩子太追求完美,太执着细节,甚至玩起来,废寝忘食,拼不出来誓不罢休。

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眼部肌肉得不到放松,很容易出现眨眼睛。

和玩积木相似的还有拼图游戏,如果孩子沉迷拼图,也容易损失眼睛,所以劳逸结合很重要。

五、智力开发过早

曾经有一个三岁多孩子会背诵很多古诗,会识好多字,会唱好多歌,奶奶引以为傲,周围的人都夸是“神童”。

5岁的时候,家长带过来推拿,说是抽动症,现在不敢让孩子过度学习了。

其实5岁之前,孩子应该快乐成长,但当下的社会内卷,“鸡娃”,严重,很多孩子童年不快乐,每天都有很多任务,很多兴趣班,被家长催促着。

不要过早开发孩子智力,报各种辅导班,违背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代价就是各种稀奇古怪问题出现。

六、喝中药与按摩

如果没有靠谱的中医,尽量不要选择中药调理抽动症,不是说中药不好,而是孩子脾胃太差,长时间服用中药对脾胃二次伤害比较大。

在文章开始我已经告诉家长,首先规避过敏原,让后调整情绪,包括家庭氛围等等

最后是选择推拿按摩,大量的案例证明,推拿是最有效的方式,道理很简单,穴位按摩和吃中药相比,最大优势是不经过脾胃吸收,通过经络传导,条件脏腑气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轻柔的按摩,可以让孩子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再放松,症状很快缓解。

一般推拿5~7次,症状就消失了,但根本的改变需要家长调整饮食,疏导情绪。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的是请不要焦虑,焦虑会传导,而且会导致过敏,可以改变沟通方式,改变家庭氛围,让孩子轻松愉悦,因为她们生来敏感善良,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关于抽动症症状特点请观看视频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