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版-工·无界®] 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工笔系列画集-李娟·花鸟卷

 乐学楼 2023-02-17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李娟

艺术简介

李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2019年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导师苏百钧先生。

参展&获奖

《觅》入选“2021雨花满天全国花鸟画作品展”

《清幽》荣获“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那些记忆》入选第九届“全国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

《记忆之源》入选“诗乡画城、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秋天的回忆》入选2018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

《天地有禅意,山水在心间》入选2019“新时代·新意向全国山水画双年展”

《1490》入选2020厦门全国小幅工笔画双年展

2019年荣获娄底市文学艺术奖二等奖

《秋天的回忆》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奖

《夏日》荣获娄底市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文章图片2

清幽 240cm×12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文/李娟

人到中年,远离安逸,选择重新开始,看上去很洒脱,做起来很难。舒适区像极了一锅温水,消磨人的斗志和意气,那些锋芒,那些棱角,那些与生活与自我的冲突与不和谐,通通会慢慢钝化。人越来越慵懒,越来越油滑,越来越容易与环境和自我达成妥协——这对于生活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坏事,但对于艺术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灾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再认真钻研经典,不再锻炼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艺术和学术问题,也很少看书提升自己,那些因为某件作品而瞬间生发的莫名感动与激情突然消逝了,整个人仿佛被生活的琐碎掩埋。虽然也偶尔为有些小小的成绩而兴奋,可更多的时候,莫名的的怅惘和焦虑,代替了原有的冲突和激情。

文章图片3

觅 180cm×96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因此,我的心中常怀恐惧,怕自己沉沦,怕自己被平淡的生活完全吞没,怕失去那个曾经常常被艺术和生活打动的自我。我是那么的期盼找回继续前行的动力,做出一点点成绩,得到一点点认可,让我在迷茫和虚妄的现实中找回自己,找回信心。此前的我,愿意去改变,也努力去尝试,奋力去有所作为,这让我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一步步走到今天。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在虚度中叹息,在沉沦中焦虑,在迷失中惶恐。我曾经沉浸在因为画出一张满意的作品而小有得意,因为初涉市场被人接受而有些许欢喜,曾经在脑海中灵感闪烁时立刻拿起画笔记录那一闪而过的念头……我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在一种巨大的惯性和对于绘画的强烈的兴趣驱使之下,走到地方小有名气,有房有车,孩子一天天长大,工作相对顺利。

文章图片4

荨 180cm×96cm 纸本设色 2022年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慢慢的那种推动自己的向前的动力渐渐消失了,觉得似乎也可以停下来歇歇了,可以享受一下人生了……于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有心情画几笔,发了工资就与闺蜜逛街喝茶聊天,偶尔旅游放飞自我,世俗的生活中夹杂着中年人要面对的婚姻、情感、孩子的成绩等鸡毛蒜皮的事情,时间流逝,日子逍遥,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好在,内心对于绘画的兴趣和追求一直没有泯灭。每每在各种各样的展览会,艺术沙龙活动上,看到那些年青的同道那些远远超出自己水平的作品,便感觉被刺激了,会开始反省自己——别人都在前进,而我自己似乎是原地停滞不前。在这个发展飞速的时代,原地不动其实就意味着退步。

文章图片5

惘 180cm×96cm 纸本设色 2022年

以往刷刷手机、聊天交游、柴米油盐、按时上班成为生活的日常,很难强迫自己再像从前一样,为一张满意的作品静坐几个小时,为一本见解深刻的书沉入和痴迷,为一个新颖的艺术主张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可是,在自己放松、放纵自我的时候,别人却在艰难的前进。我知道,因为自己这一“歇”,就歇得自己慢慢找不到方向了,歇得自己慢慢被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艺术拉下了。我就在这样的“歇息”中感到焦虑不安。我知道问题的所在,也知道怎样改变,可总觉得难以鼓起勇气去否定,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正如有人所说:中年的人生最难过、最尴尬的是进入某种瓶颈期,那种进退不得的无奈,让你无计可施。是时候做了改变了。我深深地知道:忙与累其实同时意味着充实感和成就感,走出舒适再出发,除了“自救”没有更好的解脱办法!

文章图片6

福门 236cm×15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好在,我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家人的支持。安顿好工作和家事,带着一满满腔对绘画的热情、一丝对过去自我的“诀别”,义无反顾地漂向远方。2017年,夏天的余热还没有散尽,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结束了我在南方小城安逸的前半生生活,拉着行李箱来到了陌生的北京,成为了众多人口里的“北漂族”中的一员。

开学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报到,在开学典礼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美术界前辈,也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导师苏百钧先生。苏老师是我国工笔花鸟的领军人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那天的苏老师,浅色衬衫映衬着线条感十足的脸庞,夹带着岭南风味的普通话儒雅谦逊。

文章图片7

午后 220cm×132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老师告诫我们,学习画画,先学为人,务必把个人品德修养放在首位,好的修养和深厚的学识最终会在笔墨中体现出来。开学典礼结束,在兴奋的同时,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从我的内心深处重新萌发,熟悉,又有点陌生。我知道,我终于在同某种自己嫌弃的生活决裂了,我终于又重新找回了真正的我,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终于可以自由的拼搏进取、放飞梦想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离苏老师高研班画室很远,第一天报到、挤公交、挤地铁、跑上跑下安顿自己的小窝便磨破了双脚,回来后便把高跟鞋狠心的收起,决计从此后都会选择平跟鞋出行。

北京是一座奇妙的城市,就如汪峰的那首同名歌曲,给无数人带来梦想,同时也带来痛苦与迷茫。

文章图片8

姑苏城外 230cm×14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这里有形式多样并且齐全的艺术,形形色色为了梦想而打拼的艺术家,有高额的房租和物价,无比拥挤的地铁……没来的时候,我无数次在地图前面对这座城市,心怀钦羡,却不敢贸然踏进。但现在,我终于来了。两天下来,交学费、付房租、买东西,安顿好一个简单却不失舒适的小窝,刷爆了我原本就微薄的储蓄卡,我毫无悬念的成为靠刷信用卡生活的“负翁”一族。

第一次师生见面会,苏老师约齐了他所有的博士、硕士、访问学者一共十一人。我们相互介绍自己,努力认识对方。我的这些同门,有90后的美女博士,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有多所艺术学院的硕士。感谢苏老师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机会和平台,让我这个既没有高学历,又没有高职位,凭着“泯然众人”的小小副高职称的老师,进入了一个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的高规格艺术圈。

文章图片9

梦回大唐 240cm×12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感恩之余,我有些忐忑,更有压力。不过,我知道,这也正是我想要的蜕变自我超脱自我的动力所在。同门成立了一个微信群,苏老师给这个群取名为“闳约逸致”。苏老师解释道,“'闳’就是格局要大,格局不大气度就不大;'约’就是要有法度,要有规矩、要有这些去约束,没有这个'约’,也就没有了传承的法度;'逸’,能品是有能力的作品,上升一级是神品,再上升才是逸品,逸品再追求就是自然之品。'致’则要做到极致,当达到极致,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境界,才能触摸到工笔花鸟画的灵魂。”这既是老师对于我们的期待,也是他对于我们在学术上的要求。

文章图片10

瑞翔 236cm×11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我暗暗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这短短几年的学习,我会努力追求艺术视野之“闳”,抛弃小我、放宽眼界,让作品展现出全新的境界;掌握学习方法与表现手法之“约”,从别人的经典作品中学习法度,规矩,以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追求创作和艺术境界之“逸”,通过对于经典的学习,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滋养,形成作品独特高远的风格和意境。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从此始终贯穿于我的学习与创作之中,也成为了我个人的艺术主张,正如老师所说,画品如人品,做人何尝不是要“闳约逸致”呢!苏老师的教学体系科学严谨,从美术欣赏、宋元画临摹、壁画临摹创作到写生,这些课程的学习,在拓宽我们“眼”的同时,让我们有更加宏大宽广的艺术视野,又充分锻炼我们的“手”,让我们站在经典的肩膀上,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文章图片11

梧桐花开 240cm×102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每天,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前人的养分,同时,努力把这些养分变成自己的东西。我知道,我离开得太久,我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我才能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东西。每天上课听课,去图书馆阅读前人的文学和绘画作品,充实而又忙碌,沉浸于艺术世界的日子,纯粹静好。其他老师的课程也各有特色。

其中,曹境老师的美术欣赏和宋画临摹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的创作实践有十几年的经验,以前大学时也曾受过专门的训练,对一些经典画家和经典作品也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传统工笔画系统的学习和认识并不充分。课堂上,老师从工笔画史的宏观角度,从传统工笔花鸟画到当代的一些优秀工笔作品,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及时代特色,都进行了讲解。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于工笔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形成了一个整体详尽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工笔画的认知逐渐清晰。

文章图片12

小憩 65cm×8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如果说,我过去对于工笔画的认识,只是远远的欣赏,如同一个博物馆的游客,只能隔着遥远的时空,与这些伟大的经典对话,但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之后,我终于踏进了这座艺术宫殿的大门。与当代的精品对话,则让我认识到从理念和载体都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当代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这种由眼到心、从识到知的过程,培养了我从“看画”到“读画”的能力。让我逐渐抛弃简单的技巧思维,开始用一种努力贯通传统与现代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从中国传统哲学角度来说,我慢慢开始从一个“术”的维度上升到了一个摸索“道”的维度。构图课上,博学的陈运权老师一再提醒我们在学艺路上的“四、三、三”思维。即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

文章图片13

秋天的回忆 232cm×14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当前的艺术圈,各种艺术的门庭似乎越来越狭窄,古人那种能够打通各个艺术品类之间的宏博恣肆在年轻的艺术家之间越来越变得不可企及:搞书法的只会抄书,画画的不会题款,写作的无法提笔写字……传统断裂,底蕴缺失,作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空。对于陈老师的理念,我深表认同,之前我也已经开始了尝试。在小城的日子,虽然拿起画笔的时候少了些,但我在书法和古诗词上下的功夫却更多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没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则对于我们传统绘画经典的认识就无法入门,中国画的格调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是一脉相承,异说同源的。因此,我会有意识地练练书法,背背唐诗宋词,常常会用毛笔将这些古典诗词反复地抄写。事实证明,这些努力,都是在基本技法掌握之后,提升艺术气质和绘画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文章图片14

风雨 43cm×3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这些看似与绘画关系不大的努力,最终会融入一个人的创作之中,表现为作品独特、高古、华丽的气质和风格。讲授元画临摹课的是幽默风趣的陈相锋老师。他一袭古装,仙风道骨,把从国美、央美两所高校沉浸形成的气质,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他的外表与授课风格天然合一,一如元代作品的沉静、悠远、闲适、高古。陈老师旁征博引,生动地给我们讲授中国画中书写的重要性,他示范时运笔之姿犹如行云流水,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通过学习感受之后,再来读古人的作品,感受会更加深刻。壁画课的美女老师赵芳,挟着北京的寒风走进教室,但她的授课内容却很快带给了我们温暖,她带着我们玩转各种材料、各种技法的同时,特别强调艺术的“情感论”。她说优秀的艺术作品多是关注人或物的情感的。

文章图片15

蝶舞 90cm×9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我们创作的作品,自然是我们情感的流露和表达,但不限于此,我们用来创作的素材,甚至我们创作的工具,都有具有情感的。只有将情感掺入作品之中,我们才能真正创作出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伟大作品出来。是啊,人是万物之灵长,而感情,始终是各种品类的艺术作品所歌颂和描绘的对象,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志”也是“情”之一种,只是英雄志士的“大志”略有点瞧不起小儿女卿卿我我的小“情”,故又有“诗庄词媚”一说。其实,何止文学,我们的音乐、建筑、绘画等等艺术,无不是人类情感的表征。没有感情没有自我的艺术品,是没有灵魂的。“情不知何所起,而一往情深”,人类最独特的无疑就是有“情”。

文章图片16

秋实 43cm×43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艺术这颗人类文明的明珠,必须以“情”为基本的底色。有情才能有打动人心的作品。色与墨为何能组成为艺术,关键就是靠技法之上塑造一种情的感染力。可以说,能调动情、善于表情,正是大师、名家与画师、工匠所不同的区别所在。宁静而美好的学习生活,因一场大火戛然而止。某个平静的晚上,北京因一所公寓大火,导致很多公寓关停,令我也遭受了池鱼之殃。我漂泊在刺骨的寒风里,拉着行李流浪在北京的大街上,北方的寒夜滴水成冰,我的心也变得异常冰冷。突然,很想回家,想念家里的温暖,想念亲人和朋友的呵护,想念那种踏实的安全感……在我犹豫无助的时候,眼前的行囊,似乎又在提醒我过去那种麻木的生活,告诉我当初狂热的追求和断然的选择。

文章图片17

闲庭絮 50cm×5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我在冷风中质问自己,我能回哪里?我为自己做出的选择后悔吗?不!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必须向前,只能向前。现在的我,就是一只蜗牛,我的家是背在身上的,我走到哪里,哪里便是我的家。仿佛突然想明白了,于是,我临时在教室里搭铺,盖上厚厚的被子,钻进被窝那一刻,觉得没有什么“温暖”比一条棉被来得更直接。就这样在寒冷的煎熬与学习的喜悦中这个冬天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春天开学后,这种漂的生活又遇到了新的困难。班主任刘老师很遗憾地告诉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原来公寓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妥善解决,离上课地点近一点的只有一家叫乐乎的公寓,二十五平的房间,每月房租却要三千五百元。这对于我们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正苦闷之际,爱君师姐向我抛出了橄榄枝,建议我到宋庄租房。平时在她工作室画画,重要的课程就坐车去。

文章图片18

闲庭絮 50cm×5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我想想这大半年也是搞创作,课也不多,在师姐工作室,师姐还能教教我。于是我果断的花了几百元在师姐边上租了房子,条件马马虎虎过得去,而且离师姐工作室特别近,宋庄的同行艺术家也挺多,平时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多,觉得还挺满意的。开开心心的叫车,把部分行李拉过来,用最快的速度在这里安了家。忙忙碌碌一整天之后,我倒床就睡着了。深夜时分,突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断断续续。感觉像磨牙,又感觉像有谁在撬门,在寂静的夜晚,城市郊外的地方,是那样的恐怖,令人毛骨悚然。我不敢睡着,好不容易熬到天快亮,我眯上眼睛睡了一会。可刚睡着,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我的脚上连抓带爬。我猛的坐起来,吓得大叫一声后,一只老鼠从我的床上窜了下去。原来是这只老鼠在作祟。斗!我要和老鼠斗,看谁斗得过谁!

文章图片19

那些记忆 170cm×17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我找了个扫把追着老鼠到处跑,老鼠跑到衣柜后边时,我乐了,随手把鞋柜拉过来,就把唯一的通道给堵上了,扫把往柜子下一敲,笨老鼠就窜出来无处可逃了,我用扫把压住了它的身子,提起脚想一脚踩死他,可是听到它在扫把底下悲凉的吱吱叫声,我这一脚却怎么也踩不下去了,扫把稍微一松,它趁机逃命了。我把这事和老板娘说了,老板娘给了我几包老鼠药,教我怎么使用,还教我把下水道等容易进老鼠的口子都堵上,扎扎实实给我上了一堂防鼠课。还说如果这些办法不行,她那里还有“电猫”,没想到一整晚我都睡的很安神。接下来的几天,老鼠再没来打扰我。也许它是畏我的神威或感激我的仁慈,审时度势地知险而去了。

文章图片20

天地有禅意·山水在心间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搬来没多久,师姐出去写生了,我一个人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后来有同学问我,你自己一个人住宋庄,怕不怕?我只是低头笑笑,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怕不怕?我也不知道。其实最难面对的可能还是孤单。一个人独自生活,一个人搬家、一个人收拾房间……终于一个人学会了很多事情,包括孤独。所以我经常不关灯睡觉,这样我深夜醒来时才会觉得夜不会太黑。我喜欢盖厚厚的被子,这样我才不会觉得太冷,我喜欢把房间布置成温暖的色调,这样我才会觉得温暖……我把物质生活简单化,饿了就吃,醒了就画,让自己每天十几个小时沉浸在绘画和其他学习之中,勾、摹、点、染成为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外的全部。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提升水平,冲刺国展。

文章图片21

微风拂过 240cm×12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在几乎全力以赴学习画画的日子里,我获得了久违的安静,也进入了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一种同过去生活与自我的决裂,是一种新的艺术认知与旧认知的蜕变。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为每一个技巧的进步而欣喜,为每一个细节的完善而快乐,为每一点进步而满足。艺术上的前进、收获,让我真正地感觉到了充实、快乐和安静。这种满满的收获感,“苟日新、日日新”的成长感,完全击败了无聊、害怕、孤独,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平淡无奇焦虑不安的生活,投入对一个人一件事的喜爱,原来真的可以升华平凡的生活。这种美好的感觉甚至替代了因为参展、评奖等名利所带来的种种焦虑。苏老师告诉我,画画是一场修行,有苦修和乐修。任何一种修行,都必须全力付出,才有可能达到想要达到的境界。好在,这种修行有选择,我们当然要选择快乐修行。

文章图片22

禅影归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必须要不断学习各种艺术理念和加强绘画周边相关的文化修养,作品才有思想;同时,又必须在充分地吸收艺术养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独特风格,作品才有灵魂;而且,在艺术的道路上,要超脱于名利,将艺术作为终极追求,作品才会有品格。我要做的,只是踏踏实实地画好每一张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创作之中,该来的自然会来,艺术家离世俗远一分,画的格调就会高一分,如果学会用生命去画每一张画,那每一张画是有生命的。在老师的点拨之下,我渐渐想明白了这些道理,我的创作似乎也慢慢地有了灵感,成绩带来的惊喜不断。到北京后,我的第一幅创作作品《清幽》,就在苏百钧先生的指导下,荣获“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成为我们访学组同学里第一张国展获奖作品。

文章图片23

春江水暖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接下来创作作品更是捷报频传:作品《那些记忆》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记忆之源》入选中国美协主办“诗乡画城、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秋天的回忆》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8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看着这一张张的证书,一项项的荣誉,我曾经卑微的自尊心,开始逐渐有了充实和提升。虽然自己没有高学历、高职位,但这一年的时间下来,获得的这些微薄的成绩告诉自己一个事实:每个人都能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来提升自己,只要把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一个健康的爱好之中,不但可以摆脱旧我,成就新我,还完全可以升华平凡的生活,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路来。

“没有人天生很幸运,只有越努力的人才越幸运”。

文章图片24

如是系列之一 67cm×33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我深信这一点。

北京很多我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在路上”的追梦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内心深处的倔强和不满足,抛家弃子,放弃温暖的生活和熟悉的圈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打拼,其中所经历的挫折和痛苦,冷暖自知,外人哪得知晓?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因为梦想来到这里,接受生活的考验,有些人半途而废黯然离场,有些人虽然留下来了却是泯然众人碌碌无为,只有少数人把握住机会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者,他们在命运的聚光灯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是,那只是世俗标准的成功。艺无止境,我们这些为了艺术舍弃了许多的漂泊者,我们必须自己定义我们的成功,这种成功,无关乎世俗的标准,应该在艺术的范畴之内。这种标准,也只有每个不同的个体才能把握。

文章图片25

如是系列之二 67cm×33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将近两年的北漂生活,我成功地超脱于自己曾经厌恶的生活,在艺术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心安。当然,我所理解的艺术,不是一种高深莫测脱离现实的存在,我的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在活成别人眼中一个艺术家的同时,我也活成了一个能够面对生活的女汉子。都说女人一定要有五样东西:健康的身体,脸上的自信,心底的善良,血里的骨气和刻进生命里的坚强。我觉得自己未臻完美,但我至少部分做到了。我这几年努力尝试,突破,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优秀,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自我终极的成长和安全感。

如果这时候再有人问我:“你一个人在北京,怕吗?”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既然来了,我就不怕!”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 传承文脉·印艺互联

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

图文|李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