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扁桃体炎:中医补益中气,活血化瘀治愈

 经方之道 2023-02-18 发布于山东

患者冯女士,42岁。患者多年前患有扁桃体炎,病情反复发作,服用或静脉点滴中西药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还会上火,于是患者寻求中医进行治疗。

当时诊见患者舌暗淡,苔薄,脉沉涩。经详细问诊得知患者咽痛,咽肿色泽暗红,声音嘶哑,倦怠乏力,颌下肿大,口淡不渴。根据咽肿色泽暗红、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再根据舌质暗淡、脉沉涩辨为瘀,以此辨为气虚夹瘀证。于是给以如下方药治疗:红参,白术,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桔梗,甘草等。方中红参,白术,茯苓,甘草补益中气,生化气血;以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以桔梗汤消肿利咽,缓急止痛。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第二次来诊时说咽痛好转,颌下肿大缩小。后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多次调方,患者前后共服药三十几付,诸证悉除。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因其具辛散苦泄之功,故能开宣肺气而利胸膈咽喉,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那么桔梗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桔梗30克,甘草60克。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温分再服。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排脓。

【主治】风邪热毒所致咽痛、喉痹、肺痈咳嗽。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克。

【方论】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因其具辛散苦泄之功,故能开宣肺气而利胸膈咽喉,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治咳嗽痰多,不论肺寒,肺热俱可应用,与甘草相配有排脓之效。甘草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本品能润肺,有一定止咳平喘之效,因其性平,故寒证、热证均可配伍应用,其还有良好的解毒功效,与桔梗相伍则加强排脓解毒之效,应用于痈疽疮毒,《珍珠囊》中评价桔梗“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舟楫者,有如船之载物上浮也,桔梗与甘草同用,可治疗上焦病证,其他药配用可引药上行达于上焦病所,而上焦为肺之所居,故该方可治肺痈、胸痛、咳吐粘痰脓血。桔梗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日:“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甘草汤即甘草一味,炙用补中,生用泄热,确有缓痛作用,本方用生以止咽痛,桔汤为桔梗、甘草,桔梗宜肺豁痰,后又用此二味通治咽喉诸病,而在《金匮要略》中治肺痈,咳而胸满,阵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吐脓如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仲景认为桔梗汤,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

【医论】桔梗汤源于《伤寒论》,后人又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而王好古的《医垒元戎》载之更详,并行随症加味,如:失音者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钱乙在论咳嗽时指出:咳嗽,有热证,面赤饮水,涎热,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汤治之。《太平圣惠方》论喉痹言:夫喉痹者,为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人也。人阴阳之气,出于肺,循喉咙而上下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而生热,故喉肿塞而痹痛也,其脉沉者为阴,浮者为阳,若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是喉痹之候也,桔梗一两,甘草一两生用,服后有脓出即消。而咽喉干痛者,可用甘桔汤加牛蒡子,甘桔汤亦治马喉痹,马喉痹者,谓热毒之气,结于喉间,肿连颊骨,微壮热,烦满而数吐气。

《御药院方》载桔梗汤为桔梗、甘草、半夏、人参,治咽喉疼痛,如有物妨闷;《圣济总录》载治咽喉中如有物,妨闷,咯唾脓血,肺气上喘用桔梗汤,方为桔梗锉炒一两半,甘草炙锉半两。在《居家必用》中治咽喉肿痛及痄腮,方用桔梗、皂荚刺、甘草各等份,日进三服而神效。《医方大成》对桔梗汤的加减应用可谓详甚,“甘桔汤,治风痰上壅,咽喉肿痛,吞吐如有所碍,苦桔梗一两,甘草炒二两,右为末,每用三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咳逆气者加陈皮,咳嗽者加知母、贝母;咳发渴者,加五味子;唾脓血者加紫菀;肺瘘者,加阿胶;面目肿者,加茯苓;呕者,加半夏、生姜;少气者,加人参、麦门冬;肤痛者,加黄芪;目赤者,加栀子、黄连;咽痛者,加鼠黏子、竹茹;声不出者,加半夏、桂枝;疫毒头肿者,加鼠黏子、大黄、芒硝;胸膈不利者,加枳壳;心胸痞者,加枳实;不能眠者,加栀子;发斑者,加防风、荆芥;酒毒者,加葛根、陈皮。”

由此可见,桔梗汤自古为治咽喉疾病之良方,后人加减化裁沿用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