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本科中医三班黄小鹏,指导老师:王明炯 咽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见于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外感疾病中风寒之邪及温热之邪均可导致咽痛,《伤寒论》少阴病篇第四节咽痛证,以咽痛作为主证,并配合了相应的方剂。少阴咽痛中原文有五,第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少阴病病因由来:(1)寒热:第310条猪肤汤属少阴阴虚,虚热上扰咽喉。第311条甘草汤与桔梗汤属少阴客热咽喉。第312条苦酒汤属少阴病咽中生疮证,属邪热与痰浊闭阻咽喉。第313条半夏散及汤属少阴客寒咽痛证。(2)经络循行: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脉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由上综合,无论是少阴阴虚的虚热,还是少阴客热的实热,还是少阴客寒的实寒,还是痰热结合均可循少阴经上达咽喉,导致咽喉不利,咽喉疼痛。 方解少阴咽痛证:1,猪肤汤病机为少阴阴虚,虚火上炎。猪肤汤由猪肤,白蜜,白粉(米粉)组成,中药药名词典中猪肤性味甘凉,滋阴,润肤,可治疗咽痛,下利。白蜜甘寒,可以滋阴润燥,清虚热止咽痛。米粉炒香可补脾和胃止利,三药合用,滋阴降火,养阴润燥,甘缓止痛。 2,甘草汤及桔梗汤的病机是少阴客热,循经上扰。甘草汤由以为甘草组成,桔梗汤由甘草,桔梗两位药组成,甘草,甘,平,补气,解毒,祛痰和中,治疗脾虚食少,胃脘疼痛,咳喘,疮疡,食物中毒。桔梗,辛苦平,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可治疗咽喉肿痛,生用甘草一味,凉而泻火,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咽喉。加用桔梗,辛开苦泄,宣肺散结,利咽止痛。两方为治疗“风热咽痛”的基础方,适用于客热咽痛而病轻者。 3,苦酒汤的病机是痰热壅阻,咽喉不利。苦酒汤由半夏,鸡子,米醋组成。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止呕消痞,治疗咳嗽,痰饮。眩晕,呕吐,胸脘痞闷,疮疡。鸡子性味甘寒,可清热消肿。苦酒即米醋,可消肿敛疮。半夏得鸡子,有利咽之功而无燥津之弊,半夏得苦酒,更能辛开苦泄,以增涤痰敛疮之力。 4,半夏散及汤的病机是客寒咽喉,痰湿凝聚。半夏散及汤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半夏涤痰开结,桂枝与甘草通阳散寒,缓急止痛,三药合用,起通阳散结,涤痰开结之功。 临床中需要辨别咽痛寒热性质,以发病特点为例,猪肤汤的阴虚发热的咽喉症状是咽部轻微干涩疼痛,伴有口干咽燥。甘草汤与桔梗汤的实热导致的咽喉症状是局部的红肿热痛,疼痛较为剧烈。而苦酒汤的痰热互结的导致的咽喉症状是咽部损伤,局部肿胀溃烂,局部肿胀,声门不利,不能言语。半夏散及汤的寒性咽喉疼痛的症状是咽喉无红肿热痛,可见恶寒,痰涎多,气逆欲呕,舌淡苔润等。结合方剂,《伤寒论》在咽痛证中治疗咽痛证或因阴虚内热,或少阴客热,或少阴客寒,或痰热互结,治疗以滋阴润肺,清热解毒,敛疮消肿,散寒通阳散结为主。 现在临床研究:《伤寒论》中少阴咽痛,猪肤汤可治疗慢性咽炎,声音嘶哑,失音,虚火牙痛等病症,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人群为教师,声乐工作者等,慢性咽炎,传统中医称之为“喉痹”病理变化以局部咽喉黏膜层充血,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喉不利,如发痒,干燥,灼热,疼痛,或异物感,以中医角度就是“红肿热痛”,现在西医大多采取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但因慢性咽炎病变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症状顽固,所以疗效不佳,且易复发,谢瑞丰3治疗慢性咽炎用1)化痰祛痰利咽法;2)养阴安神利咽法;3)和胃降气利咽法;4)疏肝解郁利咽法;5)补中益气利咽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牛庆瑞等通过辩证将慢性咽炎分为,肾阴虚血热型,肺阴虚血燥型,肾阴虚痰浊型,肝气郁滞型,治愈率达百分之七十七,总有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李彤4等人以半夏汤,李权英甘草干姜汤治疗慢性咽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咽痛一症除见于慢性咽炎外,临床上还常见于急性扁桃体炎,其中以热,实为主者占十之八九,中医称之为乳蛾。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中正式提出“乳蛾”之名。《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盖肿于咽之两旁者为双蛾,肿于一旁者为单蛾。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说: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故名乳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指出:“乳蛾是因邪客咽喉(扁桃体),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或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病。分为急性乳蛾和慢性乳蛾。急性扁桃体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季节气温变化时最容易发病,急性扁桃体炎可随病情的反复发作转化为慢性扁桃体炎,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无论是扁桃体炎还是乳蛾,我们似乎做不到一成不变,仅用古人传承下来的古方而一成不变的在使用在治疗,《伤寒论》中张仲景在谆谆教导我们要辨证论治。《吕氏春秋》云:时易世变,变法宜矣。《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金代张元素说:古方不能尽治今病。所以,后世医家并没有停止对咽痛一症的研究,仲景之后,不乏有专论咽痛者,明朝时期政府就开始设立咽喉专科。清代萧山人陈根儒所著《喉科要旨》一卷,对喉科之症研究颇多,而学有本源,其所发议论,没有卓识,除了论述喉证内外用药之法外,陈氏尤其强调喉证的防护。“今欲防喉证,莫如使血勿热,欲血勿热。当慎其居处,节其饮食,时其药饵而调之,无病之时,常如有病,则病无自入也矣”。实可谓真知灼见也。 对于急性扁桃体炎中医多以清热凉血化痰等论治,李清,5用清热解毒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李建新6用普济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李小梅7以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的咽痛方(银翘散基础上加玄参,青天葵组成)。现代医学对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强调抗炎,预防感冒。 临证加减:咽痛可见于临床上多种疾病,其证可为寒可为热,还是要结合临床症状,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仲景以《伤寒论》为例,告诫我们要辨证论治,有是证则用是药。正如《素问,示从容论》:“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听说妄想着恢复中华民族汉唐医学雄风的仲景门徒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关注这个账号,因为它代表着梦想、坚持、努力、和创造!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23.中医治咽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