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中国古代高度看重“孝道”?

 爱游泳的黑熊 2023-02-18 发布于福建

这是武穆的第145篇原创文章,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在传统社会“孝”甚至称得上最根本的道德规范。

大部分皇帝的谥号都会带有“孝”字,很多朝代都宣称“以孝治天下”,《孝经》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被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

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

科举制成为主流之前,一个人如果是个大孝子,他会被举为“孝廉”,是有机会当官的。

后来,一个人不再能凭借“孝”而有机会当官,但只要被告发“不孝”,他将无权辩解,可能会被直接处以极刑:父母能以“不孝”为名,请地方官给自己的子女判刑乃至处死,而且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讯(《大清律例》)

反过来,儿孙要是胆敢对父母、祖父母不敬,则是大逆不道,位列“不赦”的“十恶”。

为什么“孝”在中国传统社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呢?

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在传统社会,“孝”传达的信息不只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家庭关系,它反映的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治理逻辑。

两千多年间,“孝”其实一直都是支撑传统社会大厦的重要基石。

要想理解这一点,咱们首先要明白,古人所说的“孝”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孝”,含义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常说到“孝顺”这个词,内涵无非包括两点。

首先尽到赡养义务,维持父母的正常生活;

其次,要尽可能让父母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简言之就是“对父母好”。

不过,“孝”的对象最初并不是父母。

而在古代,“孝”最初是先秦时期贵族维护自身特权统治的一种手段。

随着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居于上层的统治者会面临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这就是如何管理这个愈发庞大的群体。

那时还没有成熟的官僚体制,统治者想到办法是充分发挥血缘的力量。

简单说,就是提醒大家:往前追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我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共同的血液,所以,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应该对“祖宗神”心怀敬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反映的便是先秦宗法社会的现实。

所谓宗法,简单理解就是家法,天下的政治秩序就是家族秩序,孝道用以保障天下秩序井井有条。

既然“孝”的对象最初的是祖先,后来怎么演变成父母呢?

因为社会结构变了。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社会结构从宗法转向集权,许许多多的个体家庭产生了,天下秩序不再是家族秩序了,传统的孝道讲不通了。

这时,只靠血缘、只强调对已逝祖先的崇敬,已经无法把社会聚拢在一起了。

被打破的社会秩序怎么才能恢复呢?

儒家主张,应该继续在“孝”这个古老的观念上做文章。

中国古代有一个长期不变的社会特点,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村落组织是构成“农耕中国”的全部基础。

所以,农村治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

但麻烦的是,中国的地域过于广阔,各地情况过于复杂,仅凭农业时代的国家系统,根本没有办法处理天南海北每个村落那么多的事情。

所以,中国历史研究者常说“皇权不下县”:像村落这样县一级以下的社会单元,需要靠本地力量来治理。

依照什么原则来实现自治呢?

答案呼之欲出——“父为子纲”。

在家庭内,由于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差别,父子之间长期是领导、教育和指导的关系。

即便孩子成年了,体力超过了父亲,父亲的经验、人脉也会保障他在家庭决策中的支配地位。

在传统农耕社会,绝大数父亲是当之无愧的一家之主。

要想保障父亲的决策能够被顺利落实,自然要贯彻“孝道”,儿子要坚决服从父亲,服从家庭秩序。

图片

这种“孝道”的背后有一种强大力量,即它能作为一种可以复刻的模板,嵌入社会各个角落:“父为子纲”的逻辑,可以从最初的血缘关系发展成纵向层级关系。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在集权社会的结构下,儒家开始给“孝”寻找新的理解。

历经演变之后,集权社会的政治秩序被解释成一种虚拟的宗法秩序,帝王集“天地君亲师”于一身,不光是政治上的权威,还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天子)、全体人民的伟大导师、天下所有人的爸爸。

因此,中国的古代王朝,不但政教合一,而且政家合一。

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下,孝道的逻辑终点就是忠君,“父为子纲”的真正含义是“君为臣纲”,所以帝王们才会有动力为那么大的热情去弘扬孝道,乃至给《孝经》做注释:如果与儒家其他经典相比较,《孝经》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孝道的核心内容已经从本义——“善事其父母”,发展到其引申义——“以孝治天下”。

 《孝经》的绝大多数章节,不是讲“事于亲”,而是讲“事于君”的。

 明白了这一点,也许你会对“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全新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