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物史观与历史决定论

 潘海露 2023-02-18 发布于江苏

马克思主义的论题里,起初是没有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对立的。尽管他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预测,但马克思本人并非因此就是一个波普尔意义上的历史决定论者——这种预测来源于他关于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剥削个人、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矛盾的辩证运动。这种超越的实现首先需要的反而是人的自觉,甚至这种超越也可能并非唯一方式。而恩格斯也指出,过去的必然王国将走向自由王国,这样的指认表明了唯物史观对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肯定,同时也表明,人的自由意志在历史中,不是一瞬间取得的,而是随着对与自然矛盾的逐渐超越而取得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宿命论”的攻击以及“生产力决定论”的误解。对此,马克思主义的论阵也曾提出过“是决定论而不是宿命论”的这种论题。然而这不过是名词上的开解,就“自由意志”来讲,两者都有着一样的限制。而生产力决定论则更是将生产力封为新的神,极大地贬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对“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无视。

在这里,我将基于广松涉的论述,梳理唯物史观对于历史规律和个人自由意志的认识,并作出一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出发的历史进路。

文章图片1

大致如图

一、自由意志的局限

是否有一种全面的自由意志?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是没有的——至少要接受时空的限制。而就处于社会中的主体而言,它的自由选择实际上局限在一个范围里,这个范围由主体的“一切关系总和“所构筑。这里我们再提起意识和存在的关系:人的存在作为一切“关系之总和”,而意识作为自由意志之前提,是“被意识到的存在”。因此,正是在人主观性地认识存在的过程中,意识得以实在,在这个意识里,人又获得自由意志。

二、一对多的非典型映射(多值函数)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相互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全部生产活动的条件,当然,依照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因此,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这里的一些论述似乎指向了生产力决定论,然而,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影响并非如同函数关系一般,是一对一的映射,而是一种一对多的映射,于是也就不可能肯定一种生产力条件下所对应的就是适应的生产关系。而同时,在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生产资料发生变化的时候,生产关系也会反过来影响到生产力:正因为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生产,因此,社会关系的范围也就反过来决定生产力的范围。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密不可分而交互影响的。生产关系诞生于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反过来也会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里,我们论述的只是一种存在于历史的,从属于必然性的生产关系的诞生和应用。而人类要真正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就不能停留于这种必然性,而是要以其主观能动性,“敢叫日月换新天”,从而使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从属于所有人自己,使得自己可以创造历史。

在一些论述中,论者指责生产力的增长趋势为神秘主义,这事实上也是生产力决定论者造成的 。然而,这实际上是人独立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脱离人的愿望去谈生产力的增长趋势,就会走向神秘。生产力的增长趋势,其实质不过是人对于脱离动物性,脱离生存斗争的愿望,是每个个体对于更佳生活希冀的合力。有些时候这个合力的现实表现为零,那也不过是因为寄生虫磨牙吮血,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顿足不前——然而在个人那里,无论是谁都对于富足的生活有着恳切的愿望。也正是这样的合力,使得资产阶级组织起来进行了革命。然而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还存在着不劳而获,也还将面对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因此终有资产阶级食利者面对危机的时候。

三、唯物史观经由阶级斗争史观下沉至经济基础确立

“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其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观念形式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该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恩格斯作出了这样的指认:以往全部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以这样的阶级斗争史观回溯,就要指认阶级的存在。什么是阶级,阶级何以实在?马克思将以生产资料作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生产关系”,而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划分,也正是在生产资料上的占有和社会关系的共同性上所作的区分。生产关系,也就是阶级划分的实体

而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探讨的那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交互决定。生产关系的范围确定了我们如何去生产,影响了人的组织方式和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在恩格斯所指的现实基础中,其包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交织——从而产生了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因此,以经济基础为中心,也就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中心,也就可以把握历史的阶段性发展的脉络

四、自由意志的真正实现要经过人的自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代。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称为自然界的自觉地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运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这一段话里,恩格斯明确地指明了唯物史观中对于人类自由意志的看法,如果对于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没有省察,那么自由意志无非是历史规律借以贯彻的一个条件:因为这时的生产还是为商品和利润生产,生产者困顿于生存斗争,它的自由意志,它所意识到的存在仅仅是存在的一部分,它没有意识到也不可能改变这个生产关系,不能让它的对象化产物回到自身。因此,在人真正获得自由意志之前,是需要一个觉醒的过程的,在这样一个过程里,人要能意识到自己的全部存在,这样人才能通过阶级斗争,通过对象化的活动改变整个关系,从而实现个人对于关系的把握和对于历史的把握。只有这一切都实现,自由意志才是可能的。

今天,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由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而揭示,然而,在人们的存在和意识之间却还保持着“分离”。所谓分离,也就是人的存在并不能为意识所意识到,过去人们为生计奴隶般地从属于12小时的劳动,今天人们却自以为自由地服从8小时工作外加4小时消费。而生产关系中的剥削、不平等却并不在意识中占据什么位置。因此,呼吁团结、呼吁觉醒、保持批判,从来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想要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也就没有革命的基础。一切虚假的自由所不能给予的,当由无产阶级的联合而给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