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史记·孔子世家4

 一中大语文 2023-02-18 发布于福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鳌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后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缠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暮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邱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有继承、继承人、子孙、后代等多个意义。第一个加点""指儿子,第二个""指继承。
B.卒,死。《礼记》中有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伯,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也用“孟”。古代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
D.《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解说《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作“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国大夫孟麓子临终时曾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因为孔子是圣人的后代,而圣人的后代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他认为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B.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在鲁国做过几任官吏之后,他就离开鲁国。但他在别的几个诸侯国那里也屡屡受挫,于是又回到鲁国。
C.孔子虚心好学,善于深研领悟。他曾向师襄子学习鼓琴,并不像常人那样只学曲子和演奏技能,他还领悟出了曲子传达的思想和作曲者的“为人”。
D.孔子认为,人生不能过于淡泊,死后应该留名,于是他选择著书立说来扬名后世。《春秋》这部史书就是他苦心经营的经典著作,因文辞简约而千古留名。
4.请将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5.根据节选内容谈谈孔子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D(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C(文中的不是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而是指爵位等次公侯伯子男中的。)
3.DD项,整个表述对孔子的思想境界有所贬低,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死后留名是针对君子而言的;留名的目的是要传其道,影响后世;《春秋》千古留名不仅仅是文辞简约,更是指博。)
4.(1)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得当,这样以后,才能成为君子。(“野”、“史”、“然后”各1分,大意正确1分)
(2)它的文辞描写都是都是寻常小事物,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切近(身边小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称文小”、“指极大”、“举类迩”各1分,大意正确1分)
5.好礼守礼,为官有道,虚心好学(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灭败。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走路时顺墙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干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思想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思想,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是《文王操》啊。”
孔子说:“不可以啊,不可以啊!君子最痛恨的是死后而名声不被世上称颂。我的主张不能推行,我用什么东西留给后世呢?”孔子就凭着鲁国史官的记载资料编写了《春秋》,上至鲁隐公,下讫鲁哀公的十四年,前后一共十二个国君的历史。《春秋》是以鲁国史料为主体,宗主周王室,以殷代制度为古典,上推承三代的法统。《春秋》一书文辞简练而义旨博大。所以吴国、楚国的国君自行称王,而《春秋》则贬斥他们为“子”爵;践土的会盟,实际上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避讳这件事,就说是“周天子狩于河阳”:推出这些事情,是为了纠正当世不合于礼乐制度的行为。这种贬斥责备的深义,是为了使后世英明君王举用和推广。如果《春秋》的义旨能够得到推行,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就会恐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