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扬州个园的书卷气

 昵称45109175 2023-02-18 发布于浙江

       
那年扬州满城飞花、杨柳依依的时节,我在扬州东关街“邂逅”了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个园,且深深为这里的书卷气所吸引。这里的书卷气,与一位传奇人物息息相关,即个园的营造者、清代两淮总盐商黄至筠,他不仅是一位商才卓著、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而且是一位饱学之士,其在文学、绘画上的造诣,同其商道一样高深。从对个园的命名上,就可看出其文化的品位与匠心。

据介绍,作为一位酷爱竹子之人,黄至筠认为竹子本固、心虚、体直、节贞,富有君子气象,因而,个园是以各色竹子作为主打植物。而三片竹叶形如“个”字,竹影撒地上亦像“个”字,正如清代大诗人袁枚诗云:“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另外,黄至筠名字中那个“筠”字,即为“竹子”之意,黄至筠甚至认为,比起竹子的气节,自己仅做到了竹子的一半,只配拥有半个竹子,而“竹”字的一半酷似“个”字,故黄至筠自号“个园”,又以自号作为园名。


扬州个园,不光园名讲究,其整体布局以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颇有书卷之气,尽显儒雅之风。

个园为坐北朝南、前宅后园式的江南私家园林,其布局从北往南依次为竹林区、假山区、住宅区,分而独立成章、各奏华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

我从个园北大门进入竹林区,仿佛置身翠浪滔天的竹海,一个绿色的世界次第展开,我们漫步于悠长的竹林小径,犹如在竹海泛舟,那数不胜数的龟甲竹、慈孝竹、铺地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等,随风摇曳,风情万种,像无数的朋友在向我们致意。在个园中观竹,既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又是一番深奥有趣的学识体验。


假山区以独特而精巧的叠石艺术闻名遐迩,特别是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时令特征为创作的命题:春山为开篇,谈冶如笑而宜游;夏山是展开,苍翠如滴而宜看;秋山是高潮,明净如妆而宜登;冬山是尾声,惨淡如睡而宜居。就像写文章一样有着严密的章法。同时,这春、夏、秋、冬均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浑然一体,比如:一看见冬山上的积雪,让我顿时产生了寒风凛冽之感,可是,透过靠近春山西墙上的圆形漏窗,可见枝枝翠竹正茁壮成长,让我蓦然想起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春山竟用石笋插入于竹林中,以“寸石生情”之态,点出了“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的主题,我感到这是在提醒大家“春光易逝,可要分外珍惜哟”。那一天,我游走于假山之间,仿佛穿梭于四季之间,此种切身感触绝无仅有。

从竹林区穿过一个石门,我们进入了住宅区。据介绍,住宅区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可是,更让我过目难忘的是,一些建筑的设计及匾额、楹联、书画,无不透着浓郁的书卷气。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两边栽满银桂树的小路,进入一座叫“丛书楼”的建筑,这座小楼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黄至筠及其儿女们读书、藏书的场所,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讲解员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依然卖了个“关子”:“这座小楼的楼梯藏在了一个地方,先留个悬念给大家,等游园结束之际我再为大家揭示谜底。”而“丛书楼”门上楹联为:“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其意为,人们读书学习先要让自己像兰竹一样清心、虚怀,心气清净才能进入书中的境界,胸怀谦虚有利于吸收知识学问;而读书学习要见智见仁,勿人云亦云,要如山、似水那般坚持自己的学术个性。

在黄至筠日常待客与议事的“清美堂”,抱柱上那幅楹联格外引人注目:“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 上联写一个家族能够世代相传,没有别的良方,全在于精心种地、认真读书这两件事;下联写家族富裕之后最好的打算,就是始终坚持节俭和勤劳的美德。这无疑表达了黄至筠对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深切体会,已成为贯穿中国家族文化始终的精神主干。

在作为黄家礼仪与接待场所的“汉学堂”,其楹联文字所彰显的,竟不是黄至筠高踞两淮总盐商之位40余年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可细一思量又在情理之中。其厅堂系“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其意为: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人喜欢。“汉学堂”是黄家的脸面,竟让我找不出“以富贵骄人”的丝毫痕迹,却感到了扑面而来的书香气。


“清颂堂”是一处包括祖宗灵位在内的、黄氏家族集体聚会祭祀的场所,在如此肃穆、庄重的地方,堂屋内柱上的楹联为:“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其意为,家有园林美景可供四时游乐,最上乘的美味佳肴就是读书。而“清颂堂”中堂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又是一副影响深远的楹联,现已成为中国颇为经典的家风家训。

在黄至筠言教身传及个园浓郁的文化气氛熏陶下,黄至筠的五个儿子个个饱读诗书、人人学有所成,更有著述等身、名垂青史者。其次子黄奭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竟达到了十几年足不出户的境界,著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共计数百卷,卷卷“重实证而轻议论”,完全不同于其他官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其五子黄锡禧是清代的大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等,其词清丽婉约,淡然天成,如“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给人以朦胧的美感,其一静一动均意境悠远。


我不由得想到了竹子,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三十几厘米的速度拔节长高,飞速长到十五米左右,其实,在前四年中,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几百平方米。我们一些人羡慕竹子“无意争锋已成锋”,可你耐得住竹子此前四年的默默无闻与无足轻重吗?

而在如此的书香门第中,黄至筠的女儿们个个文质彬彬,就连“相亲”时的表情达意,都含蓄而矜持。在那个时代,儿女的婚姻大事往往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在黄至筠家,父母相中的“准姑爷”依然要接受女儿的考察,其方式是女儿躲在绣楼的某处,暗中考察自己“准郎君”的风度才干等,如果相中了,会对黄至筠说“女儿的婚事全凭爹爹做主”,如果未相中,会对黄至筠说“女儿愿意终生服侍爹爹”。


另外,还需说明一点,在个园“四季假山”之秋景假山右侧,有一条蜿蜒起伏的石头小路,能够连接到“丛书楼”二楼的侧面。讲解员点破了此前那个“关子”,这条山上的小路,就是“丛书楼”上二楼的楼梯。当年,黄至筠如此设计,意在告诉黄氏家族的子孙们:“书山有路勤为径。”而我却在想,黄至筠不让子孙们轻轻松松走楼梯上“从书楼”,是否还暗示“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呢?当然,学习是最大的捷径。

我在扬州个园中漫游,宛如在品读一部文化典籍,这部典籍很厚重,一页一页翻过去,其实就是一页一页合起来。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