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札记】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陌上花开 2023-02-18 发布于广东

            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余映潮,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知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上个世纪90年代,余老师曾经到通城传经送宝。他的授课内容已不可考,我却还记得当时和余老师同台授课的是通城县实验小学一位老师,讲授《藤野先生》,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取代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法。那时候我才踏上讲台不久,余老师正年富力强。如今余老师已经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课堂教学睿智干练。

通常我们都觉得教语文累,学生学语文也累。余老师讲授的《中国石拱桥》,将课堂任务明确为若干个6分钟,化难为易,各个击破。余老师的课没有表演,没有秀,紧扣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读写方法的传授和训练。

后面的讲座《简说课堂阅读教学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先开宗明义,为我们解释了新课标的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性质、核心素养、学习任务、实践活动和学业质量。而学习任务是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余老师认为,从阅读教学来看,最有利于一线广大语文教师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学的角度是:在统编语文教材单元主题统领下的单篇课文教学。最现实的教学要求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的课中实践活动。
 
尽可能地几乎没有训练作用的课堂碎问,是语文教师目前提升教学能力、向新课标要求走近的重点。

余老师的课堂范例很好地给我们展示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板块设置的学习任务,就单篇教学而言,精美词句的识记、诵读和积累,课文间架结构的分析,重点段落的学习,以读导写的训练等,任务明确,避免了冗杂的各种角度的细碎的提问。作为传统的单篇教学,重在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王君:全国著名初中特级教师,广东清澜山国际学校首席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

王老师是“青春语文”的代言人,主张青春语文的大概念,青春语文意义疗法,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

王君老师首先展示了她的群文教学《八下第六单元教学: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针对生活中人们由于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等等的设限,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所有不能有所突破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问题,都是自己给自己的设限。

讲座《我的20堂代表课,我的20次学术突围和灵魂疗愈》,展示了王君老师是一位创新型课改型教师,她的课总是另辟蹊径,从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切入课堂,总是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她的课不仅仅是语文课,也是生活课,扎根在深深的红尘之中;也是心理课,疗愈一些内心有伤的人,所以有人说她的课能救人;也是哲学课,引领学生的灵魂精神成长,打开一个辽阔的领地。她个人热情、诗意、博学又温婉,无论哪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把她当做知心朋友。

她在课堂上展示了《青春》这首散文诗的诵读,很好地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做了注解。

她的课堂,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要学到真的太难了,因为,她是王君,是被上帝吻过的语文教育者,而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能耕耘在自己狭窄的语文空间。

无论是作为传统语文教育的代表的余老师,还是作为创新青春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的王老师,给我们展示的都是对语文、对教育的无比忠诚和热爱,一颗赤子之心,感人至深。

附《青春》

青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青春不是生命里的一段时光,不是指红润的脸颊、红扑扑的嘴唇和柔软的双膝;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指不懈的干劲、丰富的想象力和滚烫的情怀。它是生命春意正浓时鲜活的记忆,它是生命之源勃勃生机的涌泉;青春意味着战胜懦弱的那股大丈夫气慨和摒弃安逸的那种冒险精神。往往一个60岁的老者比一个20岁的青年更多一点这种劲头。

人老不仅是岁月流逝所致,更主要的是懒惰不思进取的结果。光阴可以在颜面上留下印记,而热情之火的熄灭则在心灵上刻下皱纹。遗憾、恐惧、缺乏自信,会扭曲人的灵魂,并将青春化为灰烬。无论60岁还是20岁,您需要保持永不衰竭的好奇心,永不熄灭的孩提般求知的渴望和追求事业成功的欢乐与热情。

在你我的心底,都有一座无线电台:它能在多长时间里,接收到人间万物传递来的美好、希望、欢乐、鼓励和力量的信息,您就会年轻多长时间。当天线倒塌时,您的精神就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厌世的冰雪所覆盖,您就会衰老下去,即使您只有20岁;而当您的天线巍然矗立着的时候,凭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您就有希望在80岁死去时仍然韶华不逝。

作者简介:

塞缪尔·厄尔曼(1840.4.13-1924.3.21)是一名生于德国的美国作家。儿时随家人移居美利坚,参加过南北战争,之后定居伯明翰,经营五金杂货,年逾70开始写作,著作有知名散文《青春》等。本文就是他丰富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对“青春”的最好诠释:“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