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海之春,开启牧草产业新征程!

 昵称57689400 2023-02-19 发布于江苏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召开体系建设与运行会议

春风春雨春好处,新年新景新征程。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

为准确把握牧草产业扩种增产、良种选育、加工提效、效益评估四个重点工作方向,及时传达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度首席科学家考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做好体系工作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推动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提升体系高效化、科学化管理运行水平,2023年2月11~12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召开体系建设与运行研讨会,岗站专家按照功能研究室、牧草优势产区分组,谈经验、找问题、明定位、谋发展。以分组讨论、集中汇报的形式,总结了体系建立以来积累的重要经验,梳理了体系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岗-站对接协作的工作机制和方案,明确了综合试验站所在区域牧草产业发展的特色以及区域产业示范主体。首席科学家张英俊轮流参与了各小组讨论。

图片

一、谈经验,产业从无到有

自2008年牧草体系成立以来,岗站专家开展了体系、功能研究室等不同层级的共性重大任务研究,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解决了产业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建立了一支从实验室到大地、从地头到餐桌的服务完整产业链的科技队伍,有效促进了牧草科技水平提升。实现了我国牧草产业从“0”到“1”,从无到有,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不断壮大,为畜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在保障奶业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 高效岗站联合,构建了牧草产业“一带两区”的产业布局,准确、清晰地确定了牧草产业技术主攻方向,丰硕成果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形成了“联合、友谊、创新”的牧草体系精神和“勤、实、深、简”的牧草体系态度。

图片

二、找问题,落地支撑产业

牧草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政策调整,如耕地“非粮化”政策导致的畜牧行业严重缺草,但又“无地可用”;且存在产业底数不清,产业效益核算体系不完善,岗位研发技术未能高效应用到综合试验站、推广到主产区,试验站与区域行业管理部门、企业联系不紧密,成果示范与辐射县企业生产需求脱节,饲草产业链各环节的联系不够紧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牧草种植空间开发、种植边界拓展和体系技术精准聚焦是亟待解决的共识问题。

在区域发展方面:华北、东北片区重点解决苜蓿、青贮玉米等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研究示范天然羊草草原改良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等技术;南方片区抓好“三块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山坡地白三叶 黑麦草/鸭茅高产人工草地放牧利用模式、冬闲田种植一年生高产优质牧草的粮草轮作模式和林下种草发展放牧畜禽模式;西北片区以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燕麦为核心,在灌区推广节水种植模式,发展商品草生产,在雨养区发展自给自足型草畜一体化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牧草种子生产;青藏高原地区瞄准冷季补饲草不足的瓶颈,大力发展饲用燕麦 箭筈豌豆混播高产人工饲草基地,在水热良好的平坦区域建设打贮草场提升生产力,并强化农牧系统耦合,建立冬季饲草配送中心。

除了关注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草业企业外,还要聚焦乡村振兴,关注千家万户的家庭牧场或小农牧户的种养一体化技术需求。

图片

三、谋发展,共筑小草大业

遗传改良研究室聚焦高产育种,针对不同区域,明确育种目标,聚焦主要草种(苜蓿、三叶草、柱花草、饲用燕麦、披碱草、羊草、无芒雀麦、狼尾草、黑麦草等)开展三个方面研究:一是种质创新,种质资源精准评价鉴定,优异种质创制和基因资源发掘;二是新品种培育,育种目标在广适的基础上突出高产;三是良种扩繁,研究种子产量提升技术,构建种子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提升国产草种自给率。

在南方地区针对草山草坡改良、粮草轮作、林下种草开展新品种选育;在东北地区针对退化草地改良,开展苜蓿和羊草新品种选育;在华北地区针对盐碱地饲草种植,开展苜蓿、饲用燕麦等耐盐碱饲草新品种选育;在西北地区开展苜蓿、无芒雀麦等饲草新品种选育、良种扩繁,建设西北种子产业带;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饲用燕麦、披碱草等饲草新品种选育。

栽培与土肥研究室聚焦在哪里种、怎么种、种了如何用等问题,一是要发挥好在牧草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与纽带作用——上连育种研究室,加强良种与良法的衔接落地,下接加工利用和机械研究室,农机农艺配套融合,为加工调制优质草产品提供优质原材料。二是要集中力量,创建显示度高、效益好的重大产业模式,加强技术展示,突出亮点,体现特色。三是要积极开拓种植空间,开发新的土地资源,例如从盐碱地增收牧草,让天然草地提高产量,利用轮、间、套、混等引草入田,改良耕地,兼顾生产饲草。

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针对各区域的病虫草种类及危害程度家底不清的问题,一是要从2023年开始,开展覆盖全国的调查与监测,提高病虫草害识别诊断APP的准确率,建立监测平台;二是要细化已开发的生物防治产品在各区域的使用方法,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三是要开展重大病虫草害损失测定和防治经济效益评价,拿出科学防治的阈值依据。

机械研究室要保障牧草“种得下去、收得起来”。一是要摸清家底,联合栽培研究室和试验站,进行我国主要饲草种植面积的本底调查,首先以苜蓿打头阵;二是要加强专用牧草机械研发,具体为种子生产机械(扩繁、采集和播前处理机械等)、牧草播种机械(天然草地免耕补播、间套作混播机械等)、干草调制机械(饲草割、搂、捆、压、垛、运机械等)、青贮收获机械(收割、裹包和饲喂机械等),以及草产品加工机械(草粉、草颗粒、添砖和转化利用机械等);三是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开展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饲草和牧草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推动草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加工研究室是实现牧草从“物品”到“商品”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南方地区高温高湿青贮技术研发;二是要加强实现草产品多样化,如研制高湿玉米青贮、(发酵)全混合日粮、叶粉、提取物等调制技术;三是既要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流通产品和技术,又要开发具备前瞻性的技术,如针对单胃动物、宠物等产品研发。

图片

四、共创新,开启新征程

体系创新,离不开岗站协作。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提出岗位研发工作应注重引领性、市场化和产业急需,技术研发应围绕政府主导和市场关注的方向,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为政府决策、用户增产提效、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综合试验站要全面准确掌握区域产业现状及需求,及时将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反馈给体系和相关岗位科学家,集成岗位科学家的技术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落地生效;积极与当地企业、政府推广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技术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在地方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做好“体系名片”,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邀请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盐池综合试验站上一任站长张蓉研究员、德宏综合试验站站长薛世明研究员分享了工作经验。一致指出,综合试验站一定要做好政府助手,明确自身定位,建好示范基地,做好培训推广。要坚持问题导向,摸清所在产区需求,把握工作重点。积极主动与当地产业部门、体系相关岗位紧密联系,互推互助。要选择有诚心和认真做产业的企业开展合作。注重团队建设,培养梯度性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团队成员以及当地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示范县谋福利、促发展。

图片

最后,张英俊首席强调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创新目标是实现我国饲草生产的“拓面增量”和“减损增效”,促进产业“效益化”“商品化”;落实论文要写在核心产区的大地上;要求体系专家及成员认真学习《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管理办法》和《“十四五”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前者是牧草体系运行的依据和标准,后者是牧草体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提出在完成产业技术体系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和配合做好相关行业司局提出的工作任务。要加强综合试验站对体系技术示范推广度、与企业联系紧密度、在区域影响力等方面的考核。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本次会议开启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新征程!为更好地建设“农业强国”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注:文中照片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提供。

- end -



图片

主办: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  联合 · 友谊 · 创新  — 

—  勤 · 实  · 深 ·  简  —


总编:张英俊

策划:刘刚、孙娟、肖国庆

审稿组:刘国道、梁庆伟、刘刚、刘忠宽、

李彦忠、李学森、师尚礼、王德成、王明利、

辛晓平、薛世明、杨青川、玉柱

编辑:刘刚肖国庆、方丘

文中图文如有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