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小平离世前饱受疾病折磨,临终遗言令人落泪,他到底说了什么?

 燕山茶社 2023-02-19 发布于河北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离世,享年93岁。

文章图片1

图 | 邓小平

那天晚上,注定是一个难熬的夜晚,很多人怀着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入睡。眼眶湿润了,时不时一行泪水滑下脸颊,人们也顾不上擦,只希望那个老人能够回来……

晚年的时候,邓小平饱受疾病折磨,连吃饭、说话都有困难,甚至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呼吸。

那一年的2月6日,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洋溢在过年的氛围中,鞭炮噼里啪啦,处处张灯结彩,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可在北京301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一位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床边有他的亲人和医护人员。这里似乎与外界的热闹隔绝了,众人很沉默,没人说话。

但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祝他早日康复!

病床上的老人自然就是邓小平,除夕夜还在医院治疗,不免对邓小平感到难过和心酸。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在医院待了快两个月。

也就是说,他从1996年12月就来到了医院治疗!

遗憾的是,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邓小平还是因病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一言一行让身边人记得很清楚,他的临终遗言更是令人落泪。

他到底说了什么?

1996年12月12日,按照邓小平以前的习惯,一大早醒来,他应该先洗漱一番,然后开始吃早餐。在这个时候,秘书会把他要看的文件、报纸摆在旁边,还会准备好眼镜、放大镜、手表等物品。

邓小平一天的很多时间都待在办公室,看看书、报纸。有时也会打牌、游泳,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散步,照顾他的护士每天十点都会提醒他:“首长,该出去散散步了。”

文章图片2

图 | 邓小平

然而,这天早晨醒来,他却觉得身体不舒服,呼吸不顺畅,还会接连咳嗽,导致往常的习惯没有继续。

在家里照顾他的医生急忙为他检查身体,可情况不明确,只好送去了301医院。从家里到医院,只不过20里,但这段路程,对邓小平来说却非常遥远。

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后来说道:“我怎么都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根据医生的检查,邓小平的心脏很好,肝脾也好,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也没有。最危险的地方是神经系统,他患上了一种症状,或许大家听过:帕金森综合征。

这种病是没有办法根治的。

这病已经折磨邓小平很久了,开始的时候症状较轻,对他的生活影响不大。后来,咳嗽变多了,吃饭变慢了,因为只能吞咽,外出活动也受到了影响。

再次到医院治疗后,邓小平的身体时好时坏,医护人员不敢大意,随时在一旁照顾。没过多久,就迎来了1997年的元旦,那天下了雪,整个北京被一片白色笼罩着。

邓小平住院后,有时精神好一点,还可以看电视,医护人员就会给他放正在播的纪录片《邓小平》。

邓小平看了一会,看不清屏幕上的人物,询问旁边的医护人员黄琳:“那个……走来走去的人是谁啊?”

黄琳看了眼电视,忍住内心的酸楚,笑着说道:“那个是您啊!”

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邓小平笑了笑。黄琳解释道:“这是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的,有12集,您啊,慢慢看。”

黄琳知道邓小平上了年纪,耳朵不太好,就靠近他的耳朵,把电视里怎么说的,一句一句说给邓小平听。

邓小平一边听着,一边露出了微笑,那种微笑似乎还带着一点“羞涩”,想必他是觉得“夸”过头了吧?

文章图片3

图 | 邓小平

病房里这种温馨的时刻是不多的,更多的时候邓小平是被病痛折磨着。

虽然饱受痛苦,但他从没有向身边的医护人员提什么要求,或者需要什么药。哪怕是很痛,他也只是默默忍受,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呻吟。

看到邓小平如此忍耐,医护人员非常难受。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宁愿自己为邓小平承担折磨,可没有办法。医护人员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让邓小平舒服点。

症状后期,医护人员找邓小平的血管都要费不少功夫,有时要扎好几针才能找到血管。这个时候,邓小平没有责怪,也没有提出换一个人扎针,只是全力配合。

严重的时候,邓小平很痛苦,可他还是显得很平静。有时昏睡过去,有时比较清醒,但都不怎么说话。

医护人员黄琳有些疑问,像邓小平这样的伟人,指引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一桩桩大事在他的设计下实施,国家为之巨变。国家在不断繁荣富强,人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难道他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于是黄琳问过他有没有什么想说的,邓小平淡淡地说道:“该说的都说过了。

是啊,他说的已经够多了,操的心也够多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1997年2月6日除夕夜,邓小平仍旧待在医院。医护人员简单做了几个菜,包了饺子,大家坐在一起,举起杯子,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祝首长早日康复!

新年到来了!医护人员、警卫人员、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多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发生奇迹啊!

可是奇迹没有出现。

2月19日晚9点08分,一代伟人邓小平因病逝世!

消息顿时传遍全国,惊闻噩耗,无人不悲伤落泪。

可更让人难受的,是邓小平的临终遗言。

在邓小平去世的前几天,他的夫人卓琳就向党和国家表达了邓小平的遗嘱: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

邓小平对自己的后事安排得很简单,竟然连最起码的告别仪式都不需要。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然连自己的遗体都要捐献出来,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这是多大的胸怀啊!

骨灰撒入大海,说明他对祖国的疆土怀着赤诚的眷恋!

令人感动!令人落泪!

在邓小平遗体火化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把他的衣物一同烧掉,可在他的遗物中,竟然发现了一件带着洞眼的衣服。

看到那件衣服,工作人员再次落泪了,邓小平这么伟大的人物,居然还穿着破了的衣服。

说出去有几人会信呢?

1997年2月2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到301医院送别邓小平。

文章图片4

医院的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邓小平的巨幅遗像摆在中央,遗体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礼堂里摆满了花圈,有中央领导的,也有首都各界群众的。

上午9点多,邓小平的遗体被抬上灵车,即将开往八宝山公墓。从医院到八宝山公墓,仅仅几里路程。灵车从医院出来后,道路两旁挤满了人民群众。

那天,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似乎老天也在为邓小平的离去而哀伤。往日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如今却只有一片肃穆,徒增了几分凄凉。

2月的北京,仍然被雪覆盖着,可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不顾严寒,顶着风雪来到大街,只为送那位老人最后一程。相比身体的寒冷,他们的心更冷。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泪水,一些妇女甚至泪流满面,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哀伤。

从各地汇集来的群众,胸前都佩戴着一束白花,静静地站在路旁,眼睛一直看着灵车,看着看着,眼泪又落了下来,灵车渐渐远去,人群却没有退去。

在人群中,北大的学生打出了一个横幅:“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文章图片5

在1984年阅兵仪式上,北大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顿时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十几年过去了,对邓小平的尊敬、热爱之情,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只好再汇聚成这一句话。

灵车驶进了八宝山公墓,过了许久,人群还没有散去。很多人把胸前的白花轻轻拿下,系在路旁的松柏上,以此表达他们对邓小平的哀悼。

3月2日上午,中南海怀仁堂悬挂着邓小平的遗像,在遗像的下方,摆放着他的骨灰盒。

不久后,卓琳和邓小平的子女怀着巨大的悲痛之情,抱着骨灰、遗像,坐上灵车前往机场。

飞机升到大海上空后,81岁的卓琳颤抖着双手,缓慢地捧起邓小平的骨灰,又久久不愿松开,口中不断地呼喊着邓小平的名字。

那场景,令人太难受了!

卓琳和邓小平于1939年在延安结婚,两人相伴了近60年。从战火年代到改革开放,二人同甘共苦,感情深厚,早已不能和普通的夫妻相比。面对邓小平的离去,卓琳的内心是无比悲痛的。

文章图片6

图 | 邓小平和卓琳

过了许久,卓琳才将邓小平的骨灰洒向大海。风吹过去,邓小平的骨灰洒满了祖国的大海……

一代伟人邓小平,以最简单、最深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后事,走得那么安详、从容。

简单的遗言中,透露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情的爱意!

今天是邓小平逝世26周年,谨以此文缅怀一代伟人邓公!

这盛世,如您所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