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癸卯淘书记|03:今日雨水,却晴空万里

 tcfzhf的图书馆 2023-02-19 发布于陕西

平生最爱是读书,淘书不计囊中枯。

莫问痴心何如此,只为夜来灯不孤。

                 ——题记                 

 ​    俗语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俗语又言: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杜子美曰:春眠不觉晓。上班前两周,忙得团团转,到了周末实在打不起精神来。又逢倒春寒,本打算周六早晨早起去大唐西市的,却怎么也叫不起来自己,一觉睡到近八点,暖暖的被窝让人更恬于外面的寒意。

  

    好在周六的傍晚,呼啸了两天两夜的北风终于停下来了。一夜无话,周日早晨醒来却发现天气格外的好,询问了小爱同学,说今天是个大晴天,风和日丽,空气指数为优。不能再窝在家里了,于是6:30强迫着自己起床,简单洗漱完毕,7:00出门,20分钟车程,终于到了,已经久违了20多天的八仙庵。

      之所以说久违了,是因为上次去逛是大年初八,转眼正月快过过了,中间的两次早市,一次是正月十五,家里小朋友开学报到,上一周却是因为下雨。今天倒还顺利,没有风的空气里,总算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到达八仙庵时已经天放大亮了,早起的鸟儿早已经挑了好几遍,有好书早就被他们抢去了。但转念一想,首先是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总用他们挑剩下的。其次是如果把逛书市当成一种生活中的闲趣的时候,也就真的不会在意是否捡漏了。

     无机心便少俗虑,没有牵挂也没有了后悔。随意漫步,从最东头的咸阳小刘到最西头的老潘老赵,一路下来却毫无收获,再信马观花的看不下去,的确没有中意的。于是边走到巷子里头柳师的书摊前面,低头挑了半天,本着贼不走空的信念,最终选中了两本书。

    这两本书其中之一是《萍踪识小》,一本没有出版社的书,扉页上写的是我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编辑部印的内部参考本。作者林藜是一位大陆去台人员,原文发表于台湾《自立晚报》,内容都是他在大陆期间游览全国各地名胜古迹的回忆性文字。在这些文章里寄托了作者寄托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对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故都名城,古老传说,乃至一些历史事件等,做了许多生动的描述和概括的记载,有的还广征博引古今名人的唱合题咏,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前线广播电台编辑部从台湾报纸收集整理了454篇作为对台宣传参考用的。1980年编印的,32开全725页。封面右上角略有破损,内页无划痕。

      另一本是个名叫《西安游记选》的小册子,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8月1版1印,32开全145页。本以为这是现代某个人的游记散文集而已,打开目录却发现是一本宋到民国时期名人游览西安的笔记节选,包括宋人张礼的《游城南记》、马可波罗的《西安府》、赵崡的《游城南记》、徐霞客的《游太华山日记》、林则徐的《壬寅日记》等等,……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小选本。

   过了里头刘老三和小刘的书摊,也是一无所获,于是出巷子到路口的唐渡古旧书店的书摊上,低头看到了一本儿93年一印的贾平凹的《废都》,品相非常不错,特别是扉页上写着前主人的购书日期:1993年8月4日。我印象没错的话,这应该是该书在西安最早的发行日期吧。老板开价30元,于是便搞了下价20元纳入囊中。没城墙,过了一会儿在小刘的书台上又发现了一本儿基本上也是近乎完美品相的一印本,并且这本有签名,签名时间是94年,也算是早期签名了吧。好事成双,便一块儿拿了下来。这算是今天的第2笔收获。

    《我与文学》也是在唐都古旧书店买的,郑振铎、傅东华编,上海书店1981年据生活书店1934年版复印本,新文学经典代表作,近乎全新品相。该书是《文学》一周年纪念特辑,收录茅盾、余冠英,陈子展、巴金,郑伯奇,赵家璧,萧乾,龙榆生、胡风、朱光潜、张申府等名家小文60篇,多为作者的文学小传。这套上海书店80年代影印的新文学都是原版影印,非常漂亮,有一些旧书店老板冒充民国版。

    再逛下来却没有新的收获了,甚至又转了一圈,却没有一点儿新的发现。期间遇到了姚老师,欣赏了他上次冒雨淘到的几件文房雅器,都是一顶一的好东西,看了后只有眼羡的份儿。与姚老师辞别,在一个小摊儿寻觅,却不会轻易的发现了三本书。

     其一是陕西旅游出版社的《搜神记四种》,足本·白话·注释·插图,霍松林先生题签,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年10月1版1印,32开全974页。该书收录干宝《搜神记》、陶渊明《搜神后记》以及《搜神记》的稗海本和句道兴本4个版本,并附录搜神记的佚文和《晋书·干宝传》《陶渊明传》,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正文加注释加白话翻译,字大行稀,老少皆宜。书是库存自然旧的,但装订质量较差,封面有一些凸凹——不能太难为人家省二级出版社呀,但绝对是好书。

    其二是近乎完美品相的一版一印本《裴多菲诗选》,兴万生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绿平装32开上下两册近500页。书的封面设计、外观和内页品相都堪称完美,跟库存的新书相似。译文经典、世界名著,可遇不可求。

    其三是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板《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上下两册,王利器撰,中华书局2013年1月2版7印,全873页。书的封底上边略有污渍,但不影响内页。

    正在看这三种书,突然发现角落里有一本儿16开的薄本,隐约看起来,封面设计很典雅。抽出来却是罗福颐的《西夏官印汇考》,这下算是找到好书了,真是得了全不费工夫。最后4种书一块拿了下来,花了一个小几百呢。

    最后临走的时候,狠狠心从小刘的书摊把那一本1976年版的《陕西省地图集》拿了下来,据说这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陕西省地图集。打开仔细端详,果然名不虚传。

    对了,还有一本郭化若的《孙子今译》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5月1印本,却忘了在哪买的了,应该是和《废都》一块买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