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1918大流感看关键节点后,接下来这段时间,要做什么准备?

 佛前花开 2023-02-20 发布于山东

0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会一次次重演。那些擅长预测未来的人,通常只是因为他记住历史。

历史事件一旦被剥离细节,它就不再是真实的历史,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

为了预防未来,你必须去追究细节,知道当时发生的种种事项,百姓的日常遭遇。

如果预防传染病,应该如何应对失控时候的医疗挤兑?当然应该去回顾历史细节。

我们看看印度疫情大爆发时代的一些事情。

2021年,4月26日,一个视频震撼了印度媒体。一位名叫Goals 的印度青年跪在抬氧气罐的警察面前,求他们给他母亲一罐氧气,因为没有氧气,母亲就会死。

警察的回答是冷漠的。因为这是给VIP病人的氧气罐。氧气不足的时候,优先供应VIP病人,普通人无法得到氧气。

警察抬走并全程护送的那个氧气瓶,确实是给VIP病人用的,Goyals的母亲确实没资格用。

二小时后,Goyals的母亲因为没有氧气,死在医院。而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原本她靠吸氧就可以恢复。

在黑市,一罐氧气的价格暴涨十倍,涨价到6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000多元。对于月薪一、二千元的普通印度百姓,显然无力承担。

图片
图片

医疗挤兑就是这样冰冷。任何一个城市的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有突然爆发的医疗需求,大多数人是抢不到的。只能VIP用户优先。

2020年1月27日,某市发热门诊涌入上万人,平均每个医院一天接诊的发热病人174人,而这一万人中,真正需要留观的只有377人。医护人员个个疲惫不堪,医院秩序乱作一团。

在某些医院,更是出现了可怕场景:医院门口拍起了几百米长队,医院病房早已爆满,一些重症患者无法入住。而更多的病人抢占病房。

情绪激动都患者家属殴打医务人员。一些医务人员精神崩溃,躲在办公室嚎啕大哭。

更有极端患者家属持凶器威胁医务人员,或者撕烂他们的工作服,叫嚣着「如果我爹死了,你们谁也别想活,大家一起死」。

在面临疾病大流行的时刻,即便是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城市纽约,也会面临医疗挤兑的危机。

图片

02

回顾历史,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下面二张照片,就是当时的典型场景。

图片
图片

1918年大流感是怎样结束的?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从某种程度说,它到现在也没有结束,因为流感一直在流行,即便今年是一百多年后的2022年,也依然有很多人感染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从未消失。

但是传统上,大家认为1918年的大流感是早已结束了。只要它不再造成大规模的死亡,即便依然感染率很高,也可以不再担忧。

从1918到1920年,大流感经历了三波的大流行。此后基本上就平息了。

平息的原因,专家总结为三点:

首先是大量人群感染,形成了免疫屏障。每个人都可以经常接触到流感病毒,抗体增强,相当于利用病毒当天然疫苗。

其次,病毒传播过程中,变得也来越弱,致死性变差。

第三,在病毒肆虐期间,各国都采取了防疫措施,以减少危害。大家普遍戴上口罩,美国某些城市甚至让市民戴上防毒面具。

在西雅图之类城市,甚至不戴口罩就不许上公交。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疫苗并未发挥作用。流感疫苗是1945年才研发出来。即便流感疫苗到今年已经开发了78年,有效率也只有60%。

西班牙大流感哪些人群死亡率最高?据统计,死亡率最高的住在偏远地区的原住民土著。尤其是生活在极地或太平洋岛屿被视为原住民的人。他们与欧亚大陆交流较晚,对于源自欧亚的疫病缺少抗体又缺少可靠的医疗条件,一旦患病致死率极高。其中住在北极的因纽特人甚至出现了整村整村的死亡,粗略统计死亡率高达59%,而美国整体的死亡率只有0.5%

西班牙大流感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和疫情混在一起。

有人这样描述疫情在战争中的传播:

在战场上,战壕中毕竟没有自来水、下水道和垃圾处理系统,胶着时连收尸都不及时,卫生条件可想而知。士兵们则普遍营养不良,内心崩溃,免疫能力低下,当流感进入军队时,在军人中迅速传播,军队的进军路线也成为了流感传播的区域。

在没有战争时,疫情或许可以作为战时管控的演练。一旦战争爆发,主要资源要为战争服务。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跟踪研究表明,流感期间诞生的儿童平均薪水更低,学历也更低。有人认为可能是孕妇感染期间对胎儿影响,但是也有人认为战后欧洲较为混乱是主因。

03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谁付出了最高的代价?从死亡率而言,无疑是那些因纽特人和其他偏远土著,他们多年与主流社会隔绝,一辈子从未接触过流感病毒,因此毫无抵抗力,一旦感染,就是人人都是重症,大部分都死了。

这种情况,正如欧洲人带到美洲的天花导致印第安人大灭绝一样。

如果可以把现代的医院、吸氧设备、人工肺、ICU穿越过去,送到因纽特人居住的地方,结果会怎样?

毫无疑问,一定是医疗挤兑,因为任何医院的ICU都是极少的,感染速度远超ICU可以接纳的病人,大多数得不到治疗,还是会死去。

所以只有一种情况可行:让他们打有效的疫苗,或者让他们分批慢慢感染,同一个时间段感染的人数不超过医院的救护能力,一直到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感染一次而有了抵抗力(新加坡在疫情期间就是采取这种模式)

除了因纽特人,还有很多人也是受害者。这些人是因为医疗挤兑而无法得到治疗的其他疾病患者。在西班牙大流感期间,几乎所有的医疗资源都被大流感占用,普通百姓的其他疾病得不到医护,死亡人数也很多。这些人虽然不是死于流感,却死于因为流感引起的医疗不便。

回顾历史,我们或许应该这样预测:历史也会有以类似的情况重演。最终结果就是所有人都感染一次。有些人因为先天抵抗力好,安然无恙。有些老年人因为打过很多次疫苗,虽然疫苗不能防止感染,但是降低了死亡率。有些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无症状感染,又不知不觉痊愈,早已经是属于「安全人群」。

最后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一遍不那么严重的低毒性病毒,就跟流感一样,不那么可怕了。

04

接下来要准备些什么?

首先,大众对于病毒并没有正确知识。比如说,一群年轻的打过疫苗的大学生,或者富士康工人,他们感染病毒的死亡率比老年人低千百倍,基本上接近于零,完全不需要担心。但是从他们的反应看,大部分对感染觉得恐惧,可见大众对于病毒危害的知识非常缺乏。

这意味着即便病毒已经无害,还可能出现医疗挤兑。成千上万完全不需要去医院的人,仅仅因为自己感染了,抗原检测阳性,就以为自己很危险,或者担心子虚乌有的后遗症,惊慌失措涌向医院。

这时候,你要去医院看病就没那么容易。

如果你有各种基础疾病,一定要把身体得好好的,囤够大量的药物、医疗用品,可以在医院拥挤的时候在家里照顾自己。若有可能,尽量多了解一下与自己和家人疾病有关的知识。

你要有一些医生朋友,自己不清楚的时候给他打电话问一下。网上有很多愿意提供付费咨询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你可以联系几个人。

买房子可以少买几平米,把省下的钱用于向医生咨询健康问题。生命和健康都比财产重要。医生的知识值得你付费咨询。

为了防止出现挤兑乱象,或许会加强管理,快递、外卖、物流、店铺都可能不那么方便。所以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囤货——甚至囤更多的货。

最近网上很多人在讨论要不要购买制氧机。

如果你家里有容易感染的老人,而老人从未打疫苗,或者因为健康原因和观念原因拒绝打疫苗,他依然是脆弱群体,正如从未感染过的因纽特热一样脆弱。

或者你担心由于某种原因,即便打过疫苗,这疫苗对老人也不能有效保护。

这时候购买一台制氧机或许有用。印度新冠大流行期间抢氧气的场景,或许会在世界上别的地方重现。

从prepper(准备者)的角度,多一台制氧机除了占用一定空间和一点金钱,并没有别的坏处,何况老年人可能有很多病都用得到制氧机,把制氧机视为家庭必备药箱的一部分,也是合适的。

对于社会而言,到处可以借到家用制氧机,对于医疗资源也是很大的补充,可以减少医疗挤兑的危害。未来或许在闲鱼可以买到大量的廉价二手制氧机,对于贫寒家庭也是一件好事。

俄乌战争尚未结束,国际形势依然紧张,别的地方也可能发生战争,正如1918年并不仅仅是流感大流行,同时流行的还有更可怕的战争。所以即便疫情结束,不等于世界安全。该准备的还得准备。

正确的姿态,是时刻准备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