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进草书集|《历代书论札记》连载(七):欲探其奥,先识其门

 循规堂 2023-03-15 发布于上海

《历代书论札记》序

书者,先博也,后散也。欲书必先博览群书,胸中有物,后散怀抱,任情恣性,最后落笔,随心书之, “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此乃余阅蔡邕《书论》之感慨。

古有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札记沿用至今。是故余平昔好览,且喜动笔,好记其精髓,今复于存者辑之,以名札记也。至于通道与否,则存乎人之所见。余初不敢意必于其间焉。

壬寅仲秋,高进于沪上循规堂自叙。

临摹或学习书法如果只临或学一家,虽然写得很成功,但最终还是写成了别人的字而丧失了自我,如果能将众多名家的书法精髓集中吸收和采纳,为我所用变成自己的,这个才能算是大的成就。

学习书法必须临摹唐代的碑帖,直到掌握了运笔的关键,然后再回归到晋人的笔法,就会有神韵且自然而然具有骨气,不然运笔就会无力,字就会写成软弱圆滑的字了。

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应当以唐碑为传承立宗之本。唐代书法大家辈出且门类众多,短长肥瘦各有态,各自都达到了美妙的境界;而宋代书法相对就门类较少,而且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有吹毛求疵之瑕,学习书法的人不可不知道这些。

临摹旧的拓本和摹印石碑上书画技艺精到,那么就会肥瘦不失,精神饱满,而重要的是在于书写要得法,如果书写不得法,即使是临古人的墨迹,也都没有学到根本。

古人学书法不完全在于临摹,他们还将前人的书作张贴在墙壁上,看久了就会入神并牢记于心,待自己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学成书法后,还要加强自身学养的提高从而除却世俗之气,然后进行书写,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

所以说学习书法必须有法则,学成后就没有规则了,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要知道学习书法的途径和诀窍。只有知道它的诀窍而不知它的奥秘的人,没有不掌握它的法则而能够功成名就的人。

当今学书法的不少人不知道自己学书法的方法途径是什么,专注于时尚的字体,正所谓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这怎么能学有所成呢!

近代以来,有些人从来不效法古人,只凭兴趣背离和放弃学书之道,只记住姓名,有的学识并不渊博丰赡,耳闻眼见又少,所以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白白地消耗精神。于是,不是通于神灵,能感化他人的人,便不足以与其谈论此道。

近代的许多人士大都学当今的书法,不学古人的书法,致力追求和讨好漂亮的字体(比如田氏兄弟的字),气势和格调全部都弱化了,今书只要与古人的字放在一起看,差距就一目了然了,难道古人的心性和法则不传承而使书法达到规范形似,不足以得到它的美妙之处吗?

学了一半丢了一半,这未必是全部的学习,也不是不想全学,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难而退,对于这些人还是不必全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