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踪迹|欧公与苏轼在颍州谈诗论艺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2-20 发布于安徽

  北宋熙宁四年(1071)九月,苏轼赴杭州通判任时过颍州,与弟苏辙一同拜望欧公。在颍州逗留期间,他们除了畅游西湖,饮酒吟诗,还谈医论药,品鉴诗话。尤其是对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与可)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文同与苏轼是从表兄关系,苏轼很敬重他。“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是文同《秦王卷衣》诗中的佳句。古代婚礼,新妇行礼时以扇障面,交拜后去扇,称为“却扇”。这里指一位美女舒缓地放下遮面的团扇,坐在亭子的靠椅上(美人靠),她那美丽的容颜顿时使庭院里盛开的花朵羞愧而飘落。“文与可'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坡公最激赏之,两语丽而韵。”(明末清初叶矫然撰《龙性堂诗话》)。诗僧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东坡论文与可诗》记载了苏轼与恩师在颍州的对话:东坡尝对欧阳公诵文与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欧公笑曰:“与可无此句,此句与可拾得耳。”世徒知与可扫墨竹,不知其高才兼诸家之妙,诗尤精绝。

  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苏轼被贬惠州,曾作《书昙秀诗》(屠友祥《东坡题跋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题跋,再次提及在颍州与恩公论文同(与可)诗事:予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与晁无咎、昙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予醉卧舟中。昙秀作诗云:“扁舟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藏。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予和云:“闲里清游借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予昔对欧阳文忠公诵文与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公云:“此非与可诗,世间原有此句,与可拾得耳。”后三年,秀来惠州见予,偶记此事。

  文同笔下的美丽新娘容光焕发,自信其美貌足以令庭院中的百花羞愧而纷纷坠落。在文同诗中,美人“却扇”是写实,花羞自落是虚构,这种恰到好处的虚实结合,显示出诗人独到的视角与合理的想像,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典故中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欧公谓:“与可拾得耳”,也正是感叹这清新自然的诗句,对于“胸有成竹”的画家文同,竟然信手拈来,全不费功夫。苏轼说:世人仅仅知道文与可擅“扫墨竹”(即快捷灵逸地画墨竹)的高手,却不知道他集诗词书画于一身,才智过人的全才,他的诗尤为精妙绝伦。欧苏两位大诗人的精彩论述,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可谓是不谋而合,心有灵犀一点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