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杜甫白居易,凭啥能占据唐诗“半壁江山”?建议读读这三首诗

 博书 2023-02-20 发布于重庆

#抖音推出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唐诗的文字凝练和艺术美感推崇备至。中华诗词的顶峰在唐宋,唐宋之后,诗词渐衰。传承到今日,会写格律诗的人凤毛麟角,能读透唐诗的人也很少。

不会写诗,不太能读懂唐诗,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诗词的喜爱。从小就会背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已经刻在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

传承唐诗文化的基因,就在我们血液中流淌。语文课本的耳濡目染,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吟哦几句唐诗。

2022年,抖音上线了以叶嘉莹先生领衔的短视频节目《唐诗三百首》,播放量累计超过1.4亿次。唐诗不再停留在书本上,不再是冷峻的文字,而是以短视频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回归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新鲜灵动、触手可及。

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而且特别强调背诵?

清代的张潮这样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熟读唐诗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经历了人生的坎坷、磨砺,渐渐就能懂得其中的深意。

年幼之时,那些我们有口无心背诵的诗句,会在将来的某个特定瞬间,重新在我们的脑海中被唤醒。穿越时空,与古人心意相通,原来我们的感受早已在千年之前,被某位古人说清楚、写明白。

人生快意之事,莫过于金榜题名,你就会懂得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恣意逍遥;好友分别,各奔前程,你就能体会到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释重负,放下心中块垒,你就能感受李白《早发白帝城》轻快与洒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遭受失恋之苦,你才会明白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落寞与伤心。

这就是唐诗的魅力,也是我们要多读唐诗的原因所在。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她曾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回忆自己幼年受学的场景,叶嘉莹先生回忆道:

“小时候我在家里读书,老师不讲,主要是自己背诵。怎么不讲就叫小孩背呢?现在的人可能觉得奇怪。其实按照人的发育来说,小时候记忆力最好。如果小时候背诵了很多诗,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

叶嘉莹先生的话,和张潮说的“读书如窥月、望月、玩月”是殊途同归。小时候我们背过的古诗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再去理解,又是不同的况味。

换个角度来讲,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仅是让孩子在课本中背诵,更需要每个热爱国学经典,有足够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的成年人去参与其中。

值此元宵佳节之际,抖音联合西安交响乐团推出《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作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节目的春节特别企划,用唐诗为观众送去新春祝福。打开手机,就能近距离感受唐诗之美。

提到唐诗,绕不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与白居易,作为唐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三座大山”,李白、杜甫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他们活跃的时代,就是唐诗最灿烂的时代。李白、杜甫与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歌较多,创作题材也更加丰富,后人推崇度也更广。

在我们今天的印象里,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几乎等同于唐诗的“半壁江山”。《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届时关栋天、吴京安、濮存昕三位老师,将分别朗诵李白《将敬酒》、杜甫《兵车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三篇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敬请期待。

《将敬酒》作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写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在开封梁园与好友岑勋、元丹丘宴饮作乐,提笔挥洒而就。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怀才不遇的他心情十分郁闷。《将敬酒》名为劝酒,实际上是李白在抒发心中志向,倾吐内心的愤懑。

开篇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诗人抛出了一个困扰所有人的问题:时间永恒,而生命有限。人生短暂,唯有及时行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的狂放与豪爽,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表面的狂放之中,他又提到“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抹淡淡的不甘涌上心头。李白以陈思王曹植自况,壮志难酬之意显露无遗。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在与朋友的推杯换盏之间,豪气干云,愁肠尽解。

李白是谪仙,他是浮在云端的,自由狂放就是他的人生底色。但是杜甫却不同,杜甫由远而近,他的脸上永远写满了悲悯苍生的忧思与愁绪。

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兵车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兵车行》写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王朝对南诏国发动“天宝战争”,惨遭失败,大唐国力遭受重创,老百姓苦不堪言。杜甫目睹百姓的悲惨遭遇,满含悲痛写成此篇。

诗歌一开篇,就直接描绘了一幅人间惨景:“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无需过多解读,我们就能体会朝廷穷兵黩武,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连年乱世,征战不断,壮年男子都死在了战争中,以致于“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人间惨景,犹如炼狱。

杜甫与李白明明只相差了十一岁,但是读他们的诗却感觉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杜甫的一生,多是凄风苦雨,但却悲天悯人,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浩叹。

杜甫心怀天下,情系黎民,他去世两年后,白居易出生了。还是那个李唐王朝,李白的狂放潇洒飘然不见,杜甫的厚重写实也随风而去,白居易的笔下写的是具体的生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样子。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的那个秋天,刚刚被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之时,邂逅了一位弹琵琶的长安歌女。他与歌女攀谈起来,得知她的悲惨身世,再联系自己无端被贬的委屈,写下了传唱千古的《琵琶行》。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如有天籁,划过长空,《琵琶行》写得很美,也很暖。萍水相逢的两个人,一个是江州司马,一个是卖唱歌女,身份悬殊的他们本来没有交集,却因为这一声琴弦响动而结缘。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见其人,已然心动。且看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高山流水遇知音,不过如此。

读过《琵琶行》,才知道原来文字也能发出声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笔下的诗词之美,让人屏气凝神,有如身临其境。

《琵琶行》写了一个遭受压迫的歌女的故事,也抒发了白居易因遭受排挤后的不甘与落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尽了天下萍水相逢、同命相怜之人的切身感受。

从李白的《将敬酒》,到杜甫的《兵车行》,再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三个不同时段下不同的场景,因为唐诗而变成永恒。时间过去了千年,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三首诗,看到李唐王朝统治下的浮生百态。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每一首诗,都有我们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精神和文化。我们读诗,就是对古人精神和文化的延续。

叶嘉莹先生说:“小时候背诵的那些古诗词,既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方法,也让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平静的人生态度。看似纤弱的诗词像坚韧的铠甲,帮我承受了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诗以言志,古人高洁的品格、远大的抱负和深邃的思想,都凝练在他们笔下的诗词之中。品读古人留下的诗词,就是在与他们进行精神的交流,感受如李白之飘逸旷达,杜甫之深邃厚重,白居易之浪漫真实。

2月5日元宵佳节晚上八点,锁定抖音《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同众多艺术大家一起,传承诗词文化,穿越到千年之前的唐朝,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诗词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