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虚空济 2023-02-20 发布于山东

公冶长第五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曰吾未见刚者就是刚强不屈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刚强不屈的人。

或对曰申枨这个时候有人就说了申枨不是刚强的人吗申枨孔子的学生,七十二圣贤之一,精通六艺。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里孔夫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申枨还有欲望,怎么能算是刚无欲则刚,为什么有欲望就不能称为刚了呢?因为有欲望就会有弱点,有欲望就会有漏洞。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如果对钱财有欲望,就很容易被他人用钱财所收买而屈服如果我们对权力有欲望,为了追逐权利,我们就会变得贪婪,我们就会变得屈服所以刚强不屈,我们在哪里有欲望,在哪里就会变得屈服。

比如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被对方俘虏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还在贪恋,这也是欲望,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屈服,对方问什么,我们就会招问什么说什么,就会国,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精神,出卖自己的信仰因为有欲望,所以就会屈服。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对钱财还有欲望的时候,别人用钱财就可以收买我们别人用钱财就可以让我们变得屈服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淫是享乐的意思我们经常讲一句话饱暖思淫欲,当富贵以后就开始享乐,当变得享乐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欲望。所以为了享乐就会变得屈服。“贫贱不能移”,移就是改变志向,脱离贫贱,所以看看我们,当生活出现困境的时候,很容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很容易屈服,开始变得铤而走险,甚至很多人违法犯罪,欺骗他人,都是因为为了改变自己当下贫困的现状,所以遗弃了自己的志向,开始变得屈服

威武不能屈,当面对别人威胁的时候,面对别人去强压的时候,看看我们屈不屈服,如果没有欲望的人,是不会屈服的。好比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即使是被对方俘虏,但是自己生命可以置之度外的时候,就是刚正不屈的,不会屈服,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手段,我都不会屈服,生命都已经不在意了,怎么还会去屈服所以说无欲则刚,当我们有欲望的时候,就会变得屈服。

我们再来理解孟子所讲的这句话,无论富贵和贫贱,都有当下的欲望当我们富贵的时候,贪图享乐是欲望当我们贫贱之时,我们想改变现状,从而铤而走险,变得屈服,变得贪婪也是欲望当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面对外界的环境的时候,面对威武的时候,开始变得屈服,都是因为我们还有那么多的欲望。

所以有欲望不能称为刚,欲望越多,我们被束缚被捆绑就会越多想一想我们现在为什么每天那么痛苦烦恼那么多就是欲望太多对于家庭对于事业对于别人的认可对于学识对于智慧对于孩子对于人际关系,有太多太多的欲望了

所以欲望越多,就会越容易屈服,就越容易产生痛苦欲望多一定不自由想一想我们很多人,想出门旅行,出不去,欲望太多放不下工作,放不下孩子,放不下那点钱财,那点身外之物。

我们想要出去学习,欲望太多,放不下自己的享受,我学不进去,我还是看看电视比较好,我还是吃吃零食比较好,所以都是因为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享乐,还有那么多的欲望,所以我们才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想要追求的事情做不了因为欲望太多,成为我们的捆绑,成为我们的束缚,让我们不能自在地去生活,让我们不能自由地追求生命的价值

欲,私欲称为欲,有的人就会说了那追求仁,追求德,追求学问,难道不是欲望吗所以我们这里来做一个区分,一个叫做私欲就是利己的,都是为了自己好的,我们称之为私欲比如说,追求仁,追求德,是为了彰显自己的

为何要修仁为何要讲诚信是希望生意变得更好,这个时候就开始变得痛苦,明明我很有仁德,我不停地去讲诚信,为何我的生意还没有变好呢这个时候就是痛苦的为什么

因为我们追求的,追求的德,都是自己的私欲,都是为了表现自己,或者让自己更赚钱,或者让自己更有名气,这个时候有求必生苦因为只要有求就无法满足,即使我们已经富贵了,我们要开始变得更富贵,所以不停地去贪求,这个时候就不刚,自然还会被束缚,产生痛苦。

我们再来讲一个词,叫做志,志向的志,有的人说有志于学,有志于成为躬行君子,这个时候也要去修内在的仁,修内在的德,这里的区别是什么呢?有志于学的人,他是为了利益他人,而不是利己的,明德是为了亲民,止于至善。所以这个时候,就少痛苦,少烦恼。

因为所学来的知识,都是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欲,这个时候是无所求的,没有所求自然就不产生痛苦,而且就是刚直不屈的,因为我本身是为了他人,你拿利益诱惑不了我,贫贱不能让我改变志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使有人不知道我的学问,不了解我,或者对我产生了误解,我们依然不会产生烦恼,为何?因为我学来就是为了利益他人的,能不能利益他人,更不需要去执着,没有自己的私欲,故而就没有那么多的痛苦。

我们这个时候再来静静地反观自身,观察身边的人,有很多人懂得修身以后,学习了很多文化以后,依然是痛苦的,为什么呢?私欲啊,我学习,我修身,就是为了让我的家庭,变得更好,如果没有变得更好,就开始变得痛苦,即使变得更好了,我们想要要求的更多,这个时候继续产生痛苦。

所以我们要来反观自省,如果我们学习了以后,修身了以后,还在不停地产生痛苦,都是因为私欲啊。但是我们要反之呢,我们只是志于学,我们不停地修仁修德,是为了利益他人的,那么利益到什么程度,自然是顺其自然的,不加强求,何须执着,不执着哪来痛苦?

我们再来体会学习和修己的道理,孔夫子讲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这就是内在的喜乐自由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私欲,没有所求,我学习,不为求官,不为出名,我也不需要他人来了解我,我也不需要与人争辩,更不需要证明自己。

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庸》讲,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居之,圣贤的人才能做到这个样子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理解,难道不停地修己去想着利益他人,不要去做事情了吗不是的当有了这样的体会和内在是自由的状态,我们就要开始去主动地利益他人,但是又并不执着于去利益他人,是没有自己的欲望的。

比如说我们来学习《论语》,去看孔夫子的一生,他说其实我什么都没有做,但是他又在想着救世,他想要去救世上的所有人,让大家都去学习修身之道,都可以变成一个有仁爱的君子,但是我又不会去执着

那么孔子又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又讲有教无类,我可以没有分别地去教化每一个人但是你要有教,你要有被教化的心所以我们要体会这种美妙的感受,当你不停地去追求自己的内在,让自己变得更自由,是因为你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你也不需要去彰显和证明,这个时候,我们又要去做亲民的事情,教化于人,同时又不执着于他是否得到了教化,又不执着于他人的认可与误解,这个时候你就是自由的状态,就是清心寡欲的状态所以才可以学而忘忧,乐在其中,那想要做到这样的状态,无欲,难不难难。

所以孔夫子说吾未见刚者我还没有见过刚的人,我还没有见过无欲之人所以修身之道是要讲次第的,我们可以少私寡欲,减少一些自己的私欲,私欲变得越少,我们就可以变得更自由,捆绑我们的就会变得更少。

所以首先我们从少私寡欲开始修,让自己的欲望一点一点变少,我们就会变得更自在,变得更喜乐,随着我们的自在和喜乐,它会让我们的欲望变得更少,就会有更多的自在和喜乐所以听到这里,不要产生痛苦和执着,做一个躬行君子次第而行,随着我们内在不断地丰盈,随着我们回归天性的过程,最后才能达到无欲无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