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刚砸瓷”错砸举例十七

 李平东方明珠 2023-02-21 发布于上海

在一档砸毁“石榴尊”节目里,翟建民为首的专家们,又念起了“当代材料”“化学颜料”的经,说什么“乾隆瓷器没有有这样艳丽”,如图17.1.

“王刚砸瓷”错砸举例十七

图17.1.粉彩蓝地石榴纹,因色彩艳丽的原因而被砸毁

一、那么多的专家居然没看出“轧道工艺”

1、轧道工艺,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的凤尾状纹。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所谓轧道,又叫雕地,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扒花。

2、乾隆朝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尤其是乾隆早期发明的粉彩轧道瓷就是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它先在素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图饰或开光图饰。

3、那么多的专家,再加上主持人,怎么就没有看到这只藏品是“轧道蓝地”呢?是看不懂这是轧道纹,还是压根就不知道轧道粉彩这样的工艺呢?还是看到了装着没看到,因为害怕露怯?抑或是“王顾左右而它”?可以肯定的说,这些伪专家,在这里再一次漏出了假专家的马脚!

图17.1.中部可以清楚地看出蓝地的“轧道纹”,作者专门在非石榴纹处采集到“轧道蓝地”局部,如图17.2.

“王刚砸瓷”错砸举例十七

图17.2.无纹饰处显示的轧道花纹

网上的电视视频尚且清楚地看得到轧道花纹,更何况是形成面对藏品仔细端详呢!

二、乾隆瓷器就没有像上述藏品这样颜色鲜艳吗?

回答是否定的。

1、我们早就说过,从康熙帝开始,中国就已经大量引进西方“洋彩”,因为其化工提纯,使得这样的洋彩鲜艳夺目。尤其是到了乾隆时期,洋彩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尤其是珍贵的皇家重器,更加如此。例如我们给出一件故宫博物院藏的同样是轧道蓝地的转心瓶,如图16.3.

2、说什么“乾隆瓷器不可能这样鲜艳(被贬低为“艳俗”)”,我们给你们看一看《明清瓷器鉴定》对真伪乾隆瓷器对比表里,对乾隆瓷器的实际描述:“......鲜明浓艳。黄色鲜亮浓厚如鹅黄色,蓝色鲜艳醒目似青金蓝色。彩料色同于铜胎和料胎珐琅器。”

3、从康熙朝引进西洋彩料,即化工提纯颜料开始,到了乾隆时期,砸瓷伪专家所说的“现代彩料”“化学颜料”已经普遍使用在皇家重器上了(如图17.3.)。

“王刚砸瓷”错砸举例十七

图17.3.故宫博物院藏乾隆轧道地洋彩开光转心瓶(洋彩即所谓化工提纯彩)

4、几位砸瓷专家们,你们看到了乾隆洋彩瓷器图片,还有什么可说的?!如若不信,可以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参观!你们该不会像那些大牌拍卖公司那样,也认为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是“一眼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