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体悟】太极拳如何练出精气神

 tjboyue 2023-02-2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太极拳修练境界时,常常会用“精气神”三个字来形容,那么什么是精气神呢?我们练太极拳的过程又如何才能体现出精气神呢?

《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

图片

从哲学方面解释,“精”泛指有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粒子状态的基本粒子。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气”泛指无形状态之精微物质,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无形元素,常呈气体状态;“神”泛指精气之活力,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形态功能变化活力。

从古代医学方面解释,“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后天通过摄取饮食水谷获得的营养,也就是水谷精微。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 “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

用现代科学解释,所谓“精”,是指具有潜在特定功能的物质,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神”是特定功能的外在表现。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出人的健康情况。

图片

精、气、神三者之间关系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我们常说的“精气神”指的是一个人由内而外体现出的气质和精神状态。那么,我们在练太极拳的时候如何才能体现更好的精气神呢?根据个人的练拳体悟,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提升精气神:

一、虚灵顶劲不可丢。

虚灵顶劲是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提起精神。一代宗师杨澄甫说,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练拳时要做到虚灵顶劲,首先要学会把头抬起来。太极拳初学者大多习惯低头练拳,如果长时间不加以纠正,养成低头看手的习惯以后,就会很难抬起头来。这个时候会给人一种心事重重、缺乏自信的感觉,那就无法体现出一个较好的精神状态,更无法把拳的气势体现出来。

图片

其次是要把头放正,切忌歪头斜脑。有些人平时在生活中就有歪头的习惯,如不加注意,会很容易把这种习惯带到拳架中来,比如在提腿迈步和重心转换的时候,头容易歪向重心偏多的身体一侧;单臂举起的时候,头偏向举起手臂一侧等。像如封似闭二臂拉开、重心后坐时,头偏向身体右侧;玉女穿梭和弯弓射虎定势时,头偏向举起的手臂一侧,就属于典型的头不正。还有少数人在练拳练到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摇头晃脑,尤其是有音乐相伴的时候,这也是不太好的动作习惯,要加以注意。

三是要学会把肩膀放下来。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十大要领的另一个要领,沉肩坠肘和虚灵顶劲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肩沉头才能上领,才能做到头正颈直。缩头耸肩不光给人感觉不放松,精气神也同样没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沉肩呢?其关键在于肘。杨澄甫公曾说过,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也就是说要似有重物挂于肘尖,手臂无论抬多高,肘尖都要有沉垂感,肘坠肩易沉,悬肘则肩易耸。

二、注意眼法的体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可以通过眼神体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来说,“心”即心灵,而“相”之核心,则是眼,而眼之奥妙在于眼神,眼神可以彰显一个人的气质,乃至地位。所以,我们练太极拳要体现出较好的精气神和内在的修为,眼法的表达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练拳的时候要注意目光外放且向前平视,不宜内收下视,更忌目光散乱或东张西望,也不要斜视。练拳时注意头随身动、眼随身转,眼法看对了,头还要摆正,这样就不会斜视。

图片

其次,眼法要体现技法,眼法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用于观察四周和对手状况外,有时候还有震慑对手之意,如果对手在前方,我们却看向身侧或身后的话,既观察不了对手动态和意向,更起不了震慑的作用。因此,根据技法、用法,看向该看的地方,练出来的拳架才会更有精气神,才能体现出太极拳的内涵。

三、立身要中正

我们常说立身要中正,立身是否中正基本上是评价拳架好差的一个标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呢?首先要注意身体上下的拉拔。拔哪里呢?上领下沉、头领胯沉。即头向上领,胯要向下沉,上下拉伸的是脊柱。太极拳十大要领中其中有一个要领是含胸拔背,含胸拔背的意思是胸微含,背向左右拔开,其目的是为了气沉丹田,使蓄力发劲更完整,发放出去的劲力更足。但是有些人会曲解了含胸拔背意思,做成了弯腰驼背,有些人甚至还会撅臀,少了左右上下的拔,立身就会有问题,精气神也就没有了。

图片

其次是要把胯摆正,也就是尾闾要中正。有些人练拳的时候无论是定势还是重心移动的时候,往往胯会偏向重心比例较大的一侧,尤其是在重心转换的时候,胯还会出现两边摇晃的情况。胯(尾闾)不正的拳架就如同散了架的支架,极不稳定,在不稳定的结构下如何能有精气神。那么,尾闾怎样才算中正呢?以前脚为方向,二脚左右的中心线上,就是尾闾摆正的位置。怎样才能把尾闾摆正呢?我们只要把胯放平,不要一边翘起,一边下沉,胯自然就正了。此外,在移动重心的时候,要注意曲腿移重心,而不是移胯移重心,这样,胯就不太会两边摇晃了。

四、手型手法要准确

图片

所谓手、眼、身、法、步,手排在第一位,手法是技法的体现,我们所练的所有的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技法,可见手法在太极拳中是极为重要的。手法分为手型和技法二个部分,杨氏太极拳的手型主要有掌、拳(捶)、吊手三种,技法分为抓、拿、踢、打、摔五个技法。个人的理解认为,各种流派和拳种的手型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技法相似。每一个流派和拳种的手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风格,没有对错,只是技法、用法不同而已。比如就掌型来说,有些拳种的掌型是五指并拢的,这种掌型个人猜测可能在用法上偏向于击打、劈、削之类的手法,并指五指能更好地体现技法。而杨氏太极拳的掌型则为五指微开、微曲、虎口张开,杨氏太极拳的技法特点是化打合一,个人体悟杨氏太极拳的掌法除了用于击打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拿”,先拿后打。而“拿”除了控制对手外,同时也是化。我们练习推手讲的粘黏涟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练习“拿”,使“拿”的手法更为精准。所以,当我们能把手型、技法在练太极拳时准确的表达出来,拳的气势就有了,精气神自然也就有了。因此,我们在练杨氏太极拳时首先要注意是,手型是否符合杨氏太极拳的风格和技法要求,如果用了其他流派和拳种的手型,那拳的风格就会变成四不像,风格不像了,拳的气势也就没了。其次,手型要做到不僵不泄,过僵则不利于放松,过泄则会给人一种懒洋洋和老油条的感觉,自然也就谈不上拳的气势和精气神了。

以上为个人观点,且属于杨氏太极拳理论范围,仅供拳友参考。

如何成为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