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灌输式的机械识字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小可豆童书 2023-02-21 发布于北京

谈到学前儿童识字,大部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掌握多少识字量才能上小学?相反,不刻板地要求识字量,而是要强调正确识字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最应该学习什么字。为什么强调要灵活的运用识字方法帮助儿童识字呢?这是因为灌输式的机械识字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孩子认识很多字,但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和埋藏隐患。

“每个字我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这是不是很多家长曾经初学英语时的感受,我明明都能默写出来某个单词了,可是放在句子里怎么就翻译不成一句完整的话呢?这其实就是机械识字带来的第一个危害:

一、不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阅读与识字是相辅相成的,夯实的识字基础能扫清阅读中的生字障碍,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巩固。可是,当识字这个基础并不牢固时,阅读也会东倒西歪。

机械识字往往教会孩子的是字形和字音,一张字卡过去孩子记住了怎么读,这就算认识了一个字,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先不谈这个“被记住”的字过不了几天就可能被遗忘,更重要的是孩子压根就没get到这个字的意思。在日后的阅读中即使看到了也是我能叫出你的名字,但却不知道你是谁。


“诶,你是不是还有兄弟姐妹,你们到底谁是谁呀?”

作为一个和汉字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大人,我们有时候也难免会认错字,因为有些字确实只有一点点差别。但是,绝大部分字即使长得再像,我们也不会认错,这是因为在长期的使用中我们将字和字义进行了联系。但是,强调时间短、速度快的机械识字方法可做不到这一点,反而会带来第二个危害:

二、易混淆字形相近字

汉字有很多的形近字,如果仅靠生记字形来区分的话,不仅难度较大,可能效果甚微。比如“本、木”,默念十次有一横的是“本”,不如记住“本”就是树木根部的意思,不仅能区分两个字,还能了解本的含义和衍生意义。而机械的识字方法并没有教孩子怎么区分和理解,导致孩子容易混淆一些形近字。

  



“怎么还有这么多,我真的不想记了!”

孩子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呢?父母的逼迫还是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的孩子多是靠自己的学习兴趣,机械识字不仅枯燥、无味,低下的学习效率和过高的学习目标还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三、扼杀孩子学习兴趣

学前的孩子还处在兴趣主导的时期,对儿童来说,他们不理解父母所希冀的学习能有光明的未来,他们多更因为兴趣和喜爱来决定是否要做一件事。但机械的识字方法,就是在让识字变得无趣、在消磨和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老师说要有语文积累,这些我怎么没学过呢?”

成语故事、传统文化、古诗词等这些都是现在“大语文”背景下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素养高的孩子往往能很快地在课堂跟上老师的进度。一年级的语文可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是通过一篇课文来认识生字,这其实对学生的识字基础是有要求的。学前识字应当是语文的启蒙,而不是单纯的认字、记字。而机械识字的一大弊端就在于:

四、忽视学前语文启蒙

一张手掌大小的识字卡片,除了大大的汉字外再写不下其他的内容,或者一页书上密密麻麻排版了十几个字,就从空间上看这些识字方法完全没有给语文启蒙留位置。学前是语文启蒙的好时机,而识字的过程其实也是语文素养积累的绝佳载体。学习汉字“五”时可以顺带学习五谷丰登这个成语的含义,学习“八”时旁边配有八仙过海神话故事的插画......这才能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与学习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这也正是机械的识字方法所无法企及的。

无论是短期的阅读和字形混淆,还是长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机械识字都无法在这些方面带来积极正确的影响。只有选择恰当的识字法,让孩子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拓展积累,从而记住汉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