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征缅甸:中南半岛崛起小霸王,云贵总督战败被自杀

 炫叶楓雪 2023-02-21 发布于广东

18世纪中期,中南半岛的缅甸进入了最全盛的贡榜王朝时代(为便于叙事以下统称缅甸),靠着与英属印度之间的贸易,缅甸的经济实力大增、国库充盈,缅甸也在与英国的交往中,学习到了英国的先进火器,缅甸通过大量采购和仿制,在缅军中大量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式燧发枪和英式火炮,使得缅军独步中南半岛,成为中南半岛上新崛起的“小霸王”。

当时的缅甸拥有1300万人口,职业军人数十万,是中南半岛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崛起后的缅甸开始在中南半岛大肆扩张。缅甸在四个战略方向同时扩张,在西北方向,缅甸吞并了阿霍姆王国和曼尼普尔王国(今印度东北);向北在缅甸收服了掸族土司;向东缅甸吞并南掌(今老挝)。并一度攻灭了中南半岛上的传统大国暹罗(今泰国),正可谓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在中南半岛取得了重大军事进展后,缅甸的最高统治者缅王孟驳飘了,开始把扩张的方向对准了它的北方邻居——大清帝国。当时的大清帝国正是乾隆时代,正是大清最强盛的时期,称之为“盛清”,清军的战斗力也是最爆棚的时期。缅甸北上扩张与大清帝国迎头相撞,一场决定中南半岛命运的大战正式打响。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冬,2000名缅军侵入大清帝国的孟定和耿马两内陆土司的管辖区域,并劫持了孟定的土司,之后被驻防在云南的绿营兵击败,缅军退回缅甸。等清军主力回撤后,缅军又开始袭击云南边境地区,大量劫掠清朝的人口和物资。因为云南远离京师,且当时乾隆的主要精力在西北,清军主力主要在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乱之乱,一时间无法南下与缅军作战,再加上缅军的袭击规模有限,乾隆遂采取“绥靖政策”,以息事宁人。但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军的大军入侵,彻底激怒了大清帝国,这一会,数万缅军越过边境杀戮清朝民众,抢夺物资,大清再也忍不了了,于是第一次征缅战争开打。

因为缅甸远处中南半岛,乾隆对缅甸的情况了解不多,乾隆以为缅甸不过是个中南半岛上的小国,所以他没有动用清军精锐参战,只是下诏给云贵总督刘藻(云南、贵州两省的最高军事主官)率云贵两省的地方部队讨伐缅甸。因为云贵是边远地区,当时清军在这里的驻军不超过2万人,刘藻能调动作战的部队也就7000人。

刘藻是文官出身,没打过仗,但吹牛的本身一流,他带着7000名绿营兵前去讨伐缅甸,但却对外宣称自己有20万大军,而且后面还有50万,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兵力“扩充“了一百倍。这一下还真把缅军整蒙了,毕竟之前也没见过清军主力长什么样,再加上刘藻一下20万大军、一下50万大军,着实把缅军吓得够呛。为了避免吃亏,缅军主动撤出了云南,刘藻得以收复失地,之后还攻入缅甸,歼灭了数百名落单的缅军,然后又开始对乾隆吹牛,说”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乾隆收到刘藻的“捷报”,很是高兴。但很快刘藻和乾隆就被缅军打脸了。

原来,缅甸后来知道了刘藻的实际情况,所谓几十万大军都是吹牛逼的,于是就趁刘藻带清军进入缅甸后,准备包围这支清军,最好打一场歼灭战,挫一挫清军的威风。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缅军抓到了难得的战机,当时清军准备撤退归国,军中人心思归,再加上入缅以来一直都没什么苦战,如今马上就要回国了,更加大意起来,队伍逐渐拉开了空档,缅军遂趁机包围了清军一个营(600人),经过苦战,清军阵亡500余人,仅100人逃出生天,第一次征缅战争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此战清军虽然损失不大,但却让缅军意识到清军并非不可战胜,缅甸也对大清帝国不再有敬畏之心,之后又开始大规模入寇云南。

一征缅甸,清军不仅没有达成“穷力追擒,捣其巢穴”的战略目标,还在野战中被缅军击败,使得大清帝国在中南半岛上的“伟光正”形象大大削弱,可谓得不偿失,乾隆盛怒之下将败军失地的“吹牛总督”刘藻处死。但“十全老人”真的会就这样吃瘪善罢甘休吗?且看下回章节——二征缅甸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