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缅战争始末

 西一里2l6sluho 2022-03-04

贡榜王朝前期,中缅关系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的发展过程。两国之间交战时间不长,在大部分时间中和平相处。孟云即位后,中缅关系进入了稳定的和平发展阶段。

从1740年到1760年,缅甸陷于动乱之中,各地反对东吁王朝统治的斗争、孟族军队的北上和贡榜统一缅甸的战争,成为这20年间缅甸历史的主要内容。长期的战乱,使缅甸人口锐减,财富大量消耗,国库空虚。因此,雍籍牙统一缅甸后,急于增加人口和财富。对周边国家发动掠夺性的战争,就成了新王朝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雍籍牙在位时,就两次征伐曼尼坡,亲率大军入侵暹罗。其后,缅王莽纪觉和孟驳继续对外进行掠夺性的战争。1767年,缅军攻占暹罗首都阿瑜陀耶。

文章图片1

雍籍牙缅甸贡榜王朝的建立者

贡榜王朝在向东侵略扩张的同时,发兵缅甸北部地区,先攻打以宫里雁为首的桂家,然后侵扰中国云南边境。宫里雁是随永历皇帝入缅的南明遗部的首领,在波龙(今缅甸包得温)经营银厂。18世纪50年代,波龙银厂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矿工不下数万,商贾云集,成为缅甸北方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银厂自己有厂丁组成的军队。贡榜的势力向北推进时,宫里雁曾联合木邦土司,举兵反抗。1762年,宫里雁反抗失败,遭到缅军追杀,他经猛畏、耿马、孟定,进入孟连,要求内附。云贵总督吴达善认为,宫里雁“在缅构衅多年,今复流毒孟连,该酋一日不除,恐滋事端”。他在报清王朝的军机处后,将宫里雁杀于昆明,并把斩杀宫里雁的布告传送到缅甸。吴达善此举,实际上扫除了缅军北上侵扰云南的一个障碍。此后,“缅酋益无所忌”。1763年,贡榜王朝向孟连土司“征索货币”,并以兵威胁,使得边民“一日数迁”。同时,缅军进入云南耿马,向土司勒索“花马礼”。1763年,缅军入侵西双版纳,杀死孟笼土司乃占等。滇缅边境一线的土司,纷纷请求云南当局予以保护。

1765年4月,缅军分兵两路,进入孟捧、猛腊、猛乌、乌得等地,勒索银米,掳掠居民。同年年底,缅军深入橄榄坝、大孟仑,称西双版纳属于缅甸,并进入易武,逼近思茅。缅军深入云南,使清廷大为震惊。乾隆帝下令云贵总督刘藻,称缅兵“野性难驯,敢于扰害边境,非大加惩创,无以警凶顽而申国法。”但是,刘藻本属书生,军行机宜,非所娴习,与缅军作战未能获胜。乾隆帝降之为云南巡抚。刘藻自感“臣罪万死”,于1766年3月服毒自杀。

就在刘藻自尽的同月,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到达昆明,缅清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这次是清军大规模反击。杨应琚调集官兵总计22000多人,在中缅边境西线的木邦、新街、铜壁关、陇川、孟卯(瑞丽)等地,反击入侵缅军。清政府为此役共拨银300万两。清军远道而来,重装入缅,士兵每人携带枪一杆、刀一把、铅子一百、火药一斤、火绳三盘、钉板一块、口袋一个,还有些衣服口粮,合计“每兵负担军装口粮,不下数十斤,爬山涉水,不胜其苦累”。“及值进剿,则兵力已瘁,而领兵将领又不知体恤……是以兵心涣散”。而缅军的行装,本来就比较轻简,他们所携的武器中,有18世纪欧洲的枪炮,也优于清军。缅军早已在中缅边境一线,也不必长途跋涉。因此,缅军实际上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清军一开始还算顺利,攻克孟艮、整欠,占领新街,迫使木邦土司内附、蛮莫土司投降,但毕竟是疲惫之师,难以持久,不得不转攻势为守势。1767年3月,缅军攻入耿马、孟定,重占孟艮。乾隆闻讯,大为震怒,革去杨应琚的职务,遣送入京赐自尽。缅清战争的第二次战役,又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1767年3月,乾隆帝又以伊犁将军明瑞为云贵总督,从京师、内蒙、四川、贵州等地挑选劲旅3万余入云南,又从河南、河北、湖北、广东、广西调拨马一万余匹,以保证运输供给,并拨出600万两之多的白银,为军需之用,决心大举反击。

文章图片2

乾隆帝

明瑞挥师南下,他到永昌(保山)后,分兵两路。一路由他亲自指挥,拟由畹町经木邦,攻入阿瓦。另一路由参赞额尔景额、提督谭五格领兵9000,出虎踞关,攻孟密(今缅甸蒙米特)、新街(今缅甸八莫附近),最后与主力会攻阿瓦。明瑞亲自率主力17000余人,在1767年12月攻占缅军重兵把守的蛮结,绕过天生桥渡口,孤军深入。大军到象孔迷失路径,不得不退往畹町,但到小孟育就受到缅军包围,苦战失利,能作战的只剩下5000人,未能突破缅军的包围。

文章图片3

富察·明瑞

偏师额尔景额一路,在1767年10月进抵老官屯,久攻不下,额尔景额病亡,由额勒登额继任参赞,于12月初退回旱塔。

乾隆帝得知明瑞孤军深入,额勒登额却退兵,非常震怒,令火速增援明瑞。云南巡抚鄂宁接到命令,前后14次飞檄额勒登额和谭五格前往接应,额、谭两人却延迟不进。1768年2月,明瑞在与缅军的作战中右额臂受枪伤,胸前中弹,交出总督印信由侍卫带回,自缢于树下。余部陆续逃回畹町。乾隆闻讯极为震悼,下令将额勒登额凌迟处死,谭五格也被处决。

文章图片4

钮祜禄-阿里衮

1768年2月,乾隆帝决定再次发兵征缅。他任命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阿桂、阿里衮为副将军,征调健锐营、火营营、福建水师、索伦、厄鲁特、荆州、四川、贵州等地官兵31000多名,拨银200万两,再次出击。这次出兵的准备工作,前前后后持续了近一年。

文章图片5

富察·傅恒

1769年,傅恒等到达永昌,决定水陆两路并进。主力由傅恒亲自率领,渡过戛鸠江,取道猛拱、孟养,直捣木疏(瑞冒);阿桂率偏师,沿太平江而下,进攻孟密。10月初,水陆两路清军会师于蛮莫(今八莫),与缅军交战。缅军步兵“大溃,我兵追杀无算”,缅军水兵也被杀退,“船舟自相撞击,多覆。凡杀溺水者千人,江水为之赤”。缅军败退,固守老官屯,与清军对峙。清军多次进攻,始终未能拿下老官屯。由于“瘴疠过甚”,清军染疾病死的不少。30000官兵只剩下13000多人。主师傅恒染疾,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等人相继病亡。傅恒只得将实情奏报。乾隆权衡得失,认为“与其旷日持久,多伤勇士,不如相机徐图。……况此次大兵已将戛鸠、孟拱、孟养等处收复,军威大振,撤兵不为无名”。

此时缅军也陷入了困境。缅军主帅摩诃梯都罗认为,缅甸的力量与中国相差很大,长期作战,缅军很难取得胜利。与中国交好,对缅甸有利。因此,他决定与清军议和。1769年11月,双方代表在老官屯谈判,清方向缅方提出缅甸“永不侵犯中国边境,放还所有战俘和按例进表进贡”这三项要求。双方议定画押,正式罢兵。至此,历时4年之久的大规模的缅清战争宣告结束。

但是,老官屯和约签订后,缅清关系并没有立即实现正常化。这同和谈进行得比较仓促有关。双方代表对和约的内容有不同的解释。据中国方面的记载,缅方已同意停止扰边,遣返俘虏,按例进贡。但是,缅甸方面的记载却是:1.从缅甸逃往中国云南境内的土司,中方必须全部遣还。2.战争期间被俘官兵,双方一律予以释放。3.重开滇缅商道,允许两国商贩自由贸易。4.每隔10年两国君主互相交换使节,两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清军撤退后,缅甸方面并没有向清王朝进贡,清高宗乾隆帝则坚持要缅甸先进表进贡,“表叶一日不至,内陆贸易一日不能通”。双方在贸易进贡问题上纠缠不休,生出许多枝节。在此后的10多年中,缅清关系一直没有正常化。

1782年,孟云即位为缅甸国王后,为应付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决定主动采取行动,与中国改善关系。1788年,孟云派出一个100多人的使团,由正使业渺瑞洞和细哈觉控率领,带着金叶表文、金塔座、驯象8头、宝石、象牙、檀香、漆盒,向清王朝进贡。9月,缅甸使团到达北京,清高宗令内府演奏缅乐。缅甸使团回国时,高宗赐给缅甸国王及王妃佛像、文绮珍玩器皿等。1790年,乾隆帝80大寿,孟云又派出使团到北京祝寿,并请赐封、开关禁,得到同意。同年6月,清高宗正式赐封孟云为缅甸国王,并定10年一贡。至此,缅甸与清王朝完全恢复了友好关系。清王朝在1790年、1795年和1796年,分别遣使到缅甸聘问。孟既王时期,中缅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1822年,两国遣使互访。中国使团向缅甸国王赠送了人参、丝绒、帛、锦缎、地毯、瓷器等。缅甸使团则向中国皇帝呈献了玉佛、象牙、牙雕、金箔、银箔、檀香、英国花布、红呢、绿呢、黄呢、孔雀翎、幼象、母象等。贡榜王朝的“入贡”和清廷使臣的“聘问”,实际上是当时中缅两国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一种形式。

随着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两国商人和边民之间的贸易也趋于活跃,在19世纪初进入高潮时期。当时中缅贸易以陆路贸易为主,从云南输出到缅甸的有铜、铜器、铁器、丝绸、纸、扇、伞、针绣、水银、朱砂、水果等。从缅甸输入中国云南的有棉花、宝石、食盐、象牙、鹿等,以棉花为最重要。英国人西姆施在1800年写的《1795年出使阿瓦记》中说,“在缅甸首都与中国云南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贸易,从阿瓦输出的主要商品是棉花。……沿伊洛瓦底江运到八莫,同中国商人交换商品,后者沿水陆两路把棉花运入中国”。同一时期到过缅甸的英国人科克斯说,“实阶是(棉花输出)的主要市场,载着棉花的船只从那儿驶往中国。每船装载100捆(每捆约重150公斤)棉花。航运时间为30-40天”。据英国人克劳福特估计,19世纪20年代每年运入云南的棉花,价值达228000英镑,数量不下500万公斤。

与此同时,中缅海上贸易也有所发展。仰光是缅甸同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中国商船大都来自福建和广东,把铁器、长刀、棉布、丝绸、瓷器等运到缅甸,返回时把棉花、香料、硼砂、盐、虫漆、儿茶、鱼胶等运回中国。

在中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大批中国人往来于中缅之间,有不少流落、定居于缅甸。18世纪末在缅甸的华侨已不下60000人。缅甸南部的华侨,大多来自福建、广东。曼德勒以北地区的华侨,主要来自云南。缅清战争时期,失散、流落在缅甸的中国士兵也不少。战争结束后,仅在缅甸首都阿瓦的中国战俘就有2500人。在缅甸南部的华侨人数不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在缅甸北部人数众多的华侨,除了从事商业,还从事宝石矿、银矿的开采。在阿瓦、八莫、孟拱等城市和矿区,都形成了华侨聚居的街区,有的称为“德由谬”(即中国城)。旅缅华侨对当地经济的开发和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与缅甸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大约在这一时期,缅甸人民开始称旅缅华人为“胞波”(意即“同胞兄弟”),而他们称印度人和西方人为“卡拉”(外国人),这充分体现了缅甸人民对华侨、对中国人的友好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