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黑木耳市场与产业分析报告 黑木耳产业具有易栽培 、见效快 、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 ,是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 值稳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黑木耳生产国 ,产量占 世界的 90%以上 。黑木耳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农产品 ,在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等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木耳主要以干品消费为主 ,消费量与产量基本匹配 。黑木耳批发 价2018年触底 ,之后反弹 ,2020年较 2018年市场批发价格上涨了 15.5% 。 出口保 持贸易顺差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 ,2019年 、2020年出口量下滑严重 。未来 3~ 5年 ,预计我国黑木耳产量与种植规模趋于稳定 ,优质黑木耳市场供应量将加大 ,精 深加工量将增加 ,出口量将在经济回稳之后上升。 01 一 、 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 (一 )生产 黑木耳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 ,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从20世纪 70年代 开始采用代料栽培方式。2014— 2020年 ,我国黑木耳种植规模在115.82亿~150.37亿 袋 ,黑木耳干品年产量在 57.91万 ~75.19万吨 ,种植地区包括黑龙江 、吉林 、福 建 、浙江 、陕西等地。 1. 2014—2020年我国黑木耳种植规模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反弹的趋势。一般黑木 耳按照产量计算种植规模 , 以每袋菌包平均生产 0.04~0.06千克干品进行折算。2014— 2017年 ,受益于国家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 ,我国黑木耳种植规模为持续上升 阶段 ,分别为 115.82亿袋 、126.74亿袋 、135.91亿袋 、150.37亿袋 ,年均规模增 长约为 10% ,并于 2017达到规模峰值 。2018年开始 , 由于市场饱和及种植成本升 高 ,农户积极性有所降低 ,2018年 、2019年规模略有减少 ,分别为 133.29亿袋、 140.36亿袋 。2020年生产规模小幅增长 ,达到 141.28亿袋 ,较上年增长 0.7%。 我国黑木耳产量与种植规模趋势一致 。2014— 2017年 ,我国黑木耳干品产量分 别为 57.91万吨 、63.37万吨 、67.94万吨 、75.19万吨 ,其中 2016— 2017年的增速最大为 10.7% ,并于2017年达到峰值 ;2018年开始产量减少到 66.65万吨 ,较上年 下降11.4% ,2019年、 2020年产量分别为 70.18万吨、 70.64万吨 ,较上分别增长 5.3%、0.7% ,黑木耳市场恢复性增长。 2. 重点种植区相对集中 ,福建省产量增速较快。我国黑木耳种植集中在东北及 华东地区 ,包括黑龙江、 吉林、福建、 浙江等地 。从 2014年开始黑龙江省黑木耳产 量连续 6年位列全国第一 ,2020年黑龙江省黑木耳产量 31.53万吨 , 占全国总产量 的 44.6% 。2014— 2020年 ,吉林省黑木耳产量位居全国第二 ,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 势 ,2020年产量为 14.83万吨 , 占全国总产量的 21.0% ;福建省近三年黑木耳产量 增速较快 ,2018— 2020年居全国第三位 ,2020年产量为 4.89万吨 , 占全国总产量的 6.9% ;陕西省 2018年、 2019年开始挤进全国第四位 ,2020年跌至全国第五 ,产量 2.74万吨 ;浙江省黑木耳产量从 2018年开始进人全国第五位 ,2019年产量 2.27万 吨 ,2020年产量全国第六 ,为 2.34万吨 ;江苏省 2020年挤进全国第四 ,产量 2.95万 吨 ;其他省份黑木耳产量占比较小。 (二)消费 我国黑木耳年消费量与年产量基本匹配 ,主要以城镇居民消费为主 ,包括家庭消 费和餐饮消费 。消费区域比较广泛 ,全国各地均有销售 ,消费形式多以火锅、 炒菜、 凉拌、堡汤等 ,人均年消费 0.44~0.48千克 。2015— 2017年黑木耳消费呈现持续上 升趋势 ,消费量在 60.88万~67.23万吨 ,2017年达到峰值 。随着产量的下降 ,2018 年黑木耳消费量下降到 65.2万吨 ,2019年随着人均蔬菜和食用菌食用量的再次降 低 ,黑木耳的年均消费量也降至 62.57万吨 。未来 , 随着人口增加和膳食结构的改 善 ,蔬菜和食用菌食用量的增加 ,黑木耳终端产品形式的多样化 ,预计黑木耳的消费 量将有所增长。 (三)加工流通 黑木耳加工分为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 ,初级加工是将鲜木耳晾晒后制成干品进行 销售。2014— 2016年 ,我国黑木耳初加工量分别为 54.43万吨、59.57万吨、63.8万 吨 ;2017年加工量最高为 70.67万吨 ;2018年 、2019年下降到 62.65万吨、 65.97万 吨 。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 :黑木耳脆片、黑木耳冰激凌、黑木耳软糖等休闲 食品 ;黑木耳超微粉、黑木耳菌草茶、黑木耳口服液等功能性产品 ;黑木耳糊、 黑木 耳航空等即食类产品 。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高 ,如 100克黑木耳干品可制 成80~90克黑木耳粉或 70克左右的黑木耳超微粉 ,再通过添加制成其他食品 ,黑木 耳附加值可增加 10~20倍 。 目前 ,这些精深加工产品仍处于研发或刚投人市场阶段 , 消费量仍然有限 。据估算 ,2014— 2019年我国黑木耳精深加工量为 3万~4万吨 , 占总产量的 6%。 我国黑木耳流通市场健全 ,全国有 5个主要黑木耳大型批发市场 ,估计年交易总 额 164亿元 。其中 ,牡丹江 (东宁)木耳批发市场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农产品 批发市场 (2012年),黑木耳交易户 600余户 ,该市场黑木耳年均交易额 60多亿元 、 年均交易木耳 10万吨 。吉林蚊河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 2020年交易额为 55.7亿元 、 黑龙江尚志苇河黑木耳大市场年交易额 100亿元 、浙江龙泉市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 年交易额22亿元 。福建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主要经销银耳 、香菇 、茶树菇 、黑木耳 等种类的食用菌 ,年交易额9亿元以上 ,其中黑木耳年交易额在3亿元左右 。通常情 况下 , 中间商从种植户手中采购黑木耳干品再分销到各级市场 。大多数市场销售的黑 木耳均为干品 ,在超市多以塑料袋包装或礼盒精装销售 ,批发市场以散装形式销售; 部分加工企业将黑木耳干品进行2次泡发 (也称泡发菜), 以冷鲜品在超市或批发市 场进行销售 。 目前 ,黑木耳销售以农产品批发市场 、摊点零售 、超市零售为主 ,部分 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微商 、电商销售黑木耳。 (四)进出口 中国是黑木耳主产国 ,也是全球黑木耳的主要出口国 ,进出口一直保持贸易顺 差 。2014— 2020年我国黑木耳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走势 ,2018年 出口量及出口额达到峰值 ,分别为 490.55万千克和 7 786.13万美元 。2019年下滑明 显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黑木耳出 口量和出 口额更是大幅下降 ,仅为 159.86万千克和 2 398.38万美元 ,但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 ,维持在 15美元/千克。 近年来 ,我国黑木耳主要出口到越南 、 中国香港 、泰国 、 日本 、马来西亚 、韩 国 、美国 、缅甸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越南占总出口量的 40.3% , 中国香港占 15.8% ,泰国占 14.8% 。2017— 2020年 ,对越南 、 中国香港 、泰国的年 均出口额分别为 2 207万美元 、859万美元 、837万美元 。我国黑木耳进口来源国家 和地区主要是朝鲜与中国香港 。从进口单价看 ,朝鲜木耳单价仅为中国香港的 17% , 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 (五)市场价格 2014— 2021年黑木耳批发市场价格呈波动走势 。2015年市场批发平均价最高 , 为 36.06元/千克 ,随着黑木耳产量持续增加及市场供应的基本饱和 ,黑木耳市场价 格逐渐走低 ,加之低温多雨等自然因素影响 ,黑木耳品质下降 ,价格下跌到 31.18元/ 千克 ,2019年 、2020年黑木耳价格逐步回涨 ,至 2020年价格涨至 36.01元/千克 , 2021年因消费市场低迷 、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 ,价格下跌明显 。黑木耳批发价格的 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 。1— 5月价格较高 ,8— 12月价格最低 ,市场零售价格在春节、五一劳动节及十一 国庆节等节假日有所上涨。 (六)成本与收益 受生产成本趋高及市场价格趋低的影响 ,近 5年各经营主体的纯收益持续下降。 以黑龙江普通种植大户为例 ,2014年黑木耳种植总成本为 2.1元/袋 ,2018年成本最 高 ,为 2.7元/袋;2014年农户黑木耳纯收益为 1.2 元/袋 , 2015_2016年保持在 1元/袋以上 ,农户收益可以得到保障;但 2017年下滑至 0.7元/袋 ,2018年纯收益 继续降到 0.3元/袋 ,收益大大降低 ,严重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019年有所回 升 ,为 0.8元/袋;2020年黑木耳企业平均利润为 1.08元 ,菌包平均成本 1.2元 ,人 工成本等其他成本平均 1.04元 ,北方地区人工成本低而菌包成本高 、南部地区菌包 成本低而人工成本高。 01 (未完待续) 原载于农业部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我国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报告(2021)》 报告撰写人 黄峰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 科室主任/高级农艺师 副主任 孔 鹏:食用菌协会技术指导部、中国食用菌协会黑木耳分会秘书长 金东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