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道苏灶菜

 苏迷 2023-02-22 发布于上海
《姑苏晚报》2023年02月18日 A08版

  蒋洪

  大凡厨者或在美食江湖行走之人,听到“干烧”的正常反应会联想到川味。可是,爱新觉罗·浩却说,“这个菜也是扬州名菜,乾隆年间由苏州名厨张东官传入宫中。”

  爱新觉罗·浩,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的夫人,原名嵯峨浩,是日本嵯峨胜侯爵的女儿。1937年嫁给溥杰之后,她对中国烹调产生了兴趣,从烹调世家、宫廷御厨常荣氏那里学会了几百种宫廷美味的做法。1947年1月她回了日本,1961年政府特赦傅杰先生,在周总理的关心下爱新觉罗·浩回到中国与溥杰先生团聚。

  她写的《食在宫廷》于1961年在日本发行,2004年再版后增补新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菜(特别是元明清宫廷菜、皇家菜和京菜)研究,著作等身的王仁兴先生分别于1988年和2012年翻译了《食在宫廷》的两个版本。

  《食在宫廷》(增补新版)分鱼类菜、鸡类菜、肉类菜、时蔬类菜、斋菜、冷菜、花果类菜、锅子菜、汤菜、宫廷点心(馄饨类、馅饼类、包子类、面条类、蒸食类、粥类、饼类、其他点心)以及宫廷小菜等十九类166道菜点。

  爱新觉罗·浩认为清朝的宫廷美食由山东烹调、满族烹调以及苏杭烹调三种不同的风味构成,且透露乾隆特别喜爱苏杭美食,命人编制了记录日常饮食情况的膳底档,强调必须详细记录调料和主料等信息。“道光帝想吃乾隆时代的菜,御厨师马上就给做出来了,而且味和乾隆时代的一样,完全是乾隆御膳特色。”膳底档,就是标准菜谱。

  书中提到与苏州名厨张东官相关的菜肴,有“干烧鲫鱼”“桃仁鸡丁”“苏灶肘子”“清酱肉”。清宫膳单上的所谓“苏灶”,说到底,全出自张东官所主理的厨房,苏指苏州,灶指厨房,清酱肉是冷菜,乾隆喜食金华火腿又嫌弃过咸,张东官由此创出清宫独有的清酱肉。

  言归正传,爱新觉罗·浩所言干烧鲫鱼,口味不辣且小酸、小甜,按此线索分别在《中国苏州菜》(轻工业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和《中国扬州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中对应到“酥鲫”和“酥㸆鲫鱼”,而“干烧鲫鱼”需先油煎这一点,似乎此鱼与炸后再㸆的扬州名菜“酥㸆鲫鱼”更近一点。

  既然是张东官将此菜带入清宫,让它成为了苏灶菜的组成,那么,让此菜在苏州落地无可厚非。现抄录爱新觉罗·浩“干烧鲫鱼”菜谱如下:

  原料:鲫鱼1尾(450克重),葱5棵,鲜姜少许,酱油50克,料酒15克,油75克,白糖20克,醋15克。制法:第一步,鱼去鳞,除去内脏,洗净后在鱼身上划1.5毫米深的斜刀;把鱼放在盆内,加酱油40克、白糖10克和料酒5克,用手将料汁抹遍鱼体,腌渍20分钟。第二步,将葱剥皮去根,洗净后切成9厘米长的段;鲜姜洗净后切成末。第三步,将50克油倒入锅内,用大火烧热,下入鱼,用小火将鱼煎至两面金黄出锅,放入葱段,用余油将葱煸香取出。第四步,在另一锅内倒入25克油,烧热后放入姜末、酱油、白糖、料酒和醋,烧开时下入鱼,将煸好的葱段码在鱼两侧,煨至汁尽即成。这个菜冷热食之均可。

  壬寅初夏,我用此法设计干烧鳝背,获好评无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