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历史的“呼市”人——武川镇军阀隋唐强盛的基础,唐太宗是代表

 青城历史聊斋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如果说武川镇军阀,有人对这个名词陌生的话,那换个说法,大家肯定不陌生:关陇集团。

没错,就是缔造了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四个王朝的门阀贵族。

比起东晋时期所谓的王庾桓谢四大家族还要尊贵,如果说四大家族是豪门,那关陇集团就是真正的贵族。一个贵字,就不仅仅是豪门这么简单的了。

关陇集团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这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这个最高峰就是由一个起源于武川镇、发展于关中的军阀所创造的。

武川在哪里?它位于今日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古称代北武川,位于黄河大弯曲部的东北、阴山山脉的北麓,向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连着茫茫草原,夏季热风夹带黄沙,冬季寒风卷积暴雪。

这里就是历史上的武川镇,北魏设置的六镇之一。

了解南北朝历史的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不久就发生了六镇叛乱,六镇,指的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这六镇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更北的游牧民族柔然。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一个更替的过程,从最初的匈奴、鲜卑、到后来的柔然、突厥,当一个游牧民族内迁之后,另一个游牧民族便在这里崛起,成为内迁民族的外患。

北魏没有州郡县这样的地方行政区划,而是以镇、戍领民,号为镇民,带有浓厚的游牧民族色彩。

拓跋鲜卑建国时,依靠的是以鲜卑族为主的部落兵,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之后,部落兵发生了分化。迁入洛阳的为羽林、虎贲,勋贵与士族同列,而那些不愿意内迁、世代镇守边陲六镇者则由“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

公元523-530年,北魏便发生了六镇叛乱。

六镇叛乱之后,北魏衰落了,并因此分裂为东西魏,却崛起了另一股势力,这便是由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军阀建立的新朝—西魏以及后来的北周。

然而,武川镇军阀的崛起却极为不易。

首先,这里环境恶劣,驻屯在这里的兵居住条件简陋,成片的破屋,他们要带着家人一同长期居住于此。

夏季,他们在这里放马牧羊,维持生计,到了秋季,柔然的骑兵团便会穿越荒漠,南下侵扰,春夏劳动,秋冬防卫,一年到头无暇休整。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驻屯在这里的官兵必然要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因此产生了极强的凝聚力,在这基础之上,他们又通过联姻结成了超越一般利益关系的、极其紧密的家族式集团。

六镇叛乱爆发后,一直作为对外防御力量的六镇军团,被用来镇压内乱,宇文泰便是在这时崛起的。

  当北魏起义军攻陷武川镇后,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和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合谋杀死了起义军首领卫可孤。打败了起义军之后,武川镇又遭受了铁勒的入侵,贺拔度拔战死,后来又经过了几次叛乱战争,宇文泰的父兄也死在了这几场战争中。

经过多方辗转,宇文泰投奔到了贺拔岳麾下。

贺拔岳,被誉为是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他平定了关陇起义,在北魏末年被拜为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清水郡公。

贺拔岳的儿子娶了宇文泰的女儿,两人又是亲家关系。

公元534年,贺拔岳在凉州被谋杀,宇文泰接管了贺拔岳部,趁此良机东进长安,建立了关陇集团。

534年八月,宇文泰迎孝武帝进入关中,不久将其弑杀。

535年另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自己则位于大丞相、大将军之位,军国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宇文泰学起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这时候他却令不了诸侯,因为在东边,高欢早就挟持了天子,534年,高欢在邺城立元善见为帝,建立起了东魏政权。

宇文泰掌握的关中地区,面积狭小,人口稀疏,生产力低下,势力远远不如东边的高欢。

然而,宇文泰依靠与他患难与共的武川镇军阀,夺取了东魏的河东之地,南梁的巴蜀之地,并灭了南朝梁政权,一步一步将西魏经营起来,不仅维持了关中政权的稳定,在北周取代西魏之后,逐渐比东边的北齐强大,后来更是一举灭掉了北齐。

其实,在西魏和北周建立之初,他们面对着的东边压力是巨大的。

因此,在这种紧张压力的局势下,没有产生昏君的土壤,就像战国时期秦国面对魏国的打压一样,很难生出昏君。

如果昏君掌权,政权必定倒塌,必不长久,皇帝如果传位给不肖子孙的话,皇族、外戚和将军们是不能听之任之的,这就是北周军阀的好处所在。

也是北周统治者所面临的压力。

而东边的北齐,则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没有北周这样的压力,时间一久,昏君辈出,自然消耗了自身政权,最后免不了被灭亡。

由此可见,北周的压力让北周的军阀有了存在的必要,北周的军阀则让北周没了昏君,有了灭北齐的实力。

                                        八大柱国与十二大将

宇文泰依靠的正是武川镇军阀,这些军阀大贵族始终与宇文泰团结一致,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并凭此最终打败了北齐,北周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赫赫有名的八大柱国便在在宇文泰治理西魏时所创,这与他创立的府兵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八大柱国与十二大将军奠定了北周、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在这八大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中,很多是出自于武川镇。

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武川镇人)。

柱国大将军李虎(李渊祖父,武川镇人)。

柱国大将军独孤信(杨广和李渊的外祖父,武川镇人)。

柱国大将军赵贵(武川镇人)。

柱国大将军侯莫陈崇(武川镇人)。

大将军侯莫陈顺(武川镇人)。

大将军宇文导(宇文泰侄子,武川镇人)。

大将军贺兰祥(宇文泰外甥,武川镇人)。

大将军杨忠(杨坚之父,武川镇人)。

北周后被杨坚取代,建立隋朝,杨坚的家世也是代北武川镇出身。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之一,跟随宇文泰参与了多起重要战争,比如潼关之战、沙苑之战,公元554年,杨忠率领西魏军队,灭南朝梁,攻陷江陵,杀死梁元帝。北周建立后,杨忠被拜为大司空、柱国大将军,册封随国公,杨坚承袭家业,杨坚建立隋朝的“随”便是因此而来。

隋朝被唐朝取代,唐朝开国者李渊的家世比杨坚更加显赫。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虎早年追随贺拔岳,后来跟随宇文泰,一起缔造了关陇集团,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拜为太尉,封陇西郡公。李虎死后,儿子李继承家业,又和独孤信的女儿联姻,北周建立后,被封为唐国公,李的儿子李渊后建立唐朝,唐便是因此而来。

这八大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之间互相联姻,形成了无法撼动的家族式大集团。

最著名的要属宇文泰和独孤信,宇文泰和独孤信的女儿多嫁给了这八大柱国或十二将军,甚至是西魏和北周皇帝。

比如宇文泰的一女嫁给贺拔岳之子贺拔纬。

一女襄阳公主嫁窦毅,是李渊妻子窦氏之母。

一女嫁给了西魏废帝元钦,看作是皇后。

一女嫁李弼之子李辉。

一女嫁赵贵之子赵永仁。

一女顺阳公主嫁杨忠之子杨瓒,也就是杨坚的弟弟。

再来看看独孤信的嫁女,独孤信的女儿没有宇文泰那么多,但胜在三个女儿进入了皇室。

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谥号明敬皇后,宇文毓是宇文泰的儿子,这看作是独孤信和宇文泰两大家族之间的联姻。

四女嫁给了李虎之子李,生下了李渊,唐朝建立后,追封为元贞皇后。

七女嫁给了杨忠之子杨坚,就是我们熟知的独孤伽罗,谥号文献皇后。

其实,这就是关陇集团内部的家族联姻。宇文泰,独孤信,李虎,杨忠都是武川镇军阀出身,一起创立了关陇集团,又通过联姻,将关陇集团牢牢地维系在一起,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也是北周、隋唐能建立并强盛的基础。

“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这是法国历史学家、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格鲁塞在1939年出版的《草原帝国》一书中对李世民的评价。

可见,李世民文韬武略在世界历史上所体现的价值。的确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他精于弓马,擅长诗书。成为唐代历史上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唐太宗以马上取天下,在武力统一中原和边疆的过程中,多得力于骑射战术,因此对弓马特别精通。

早在青少年时代,出身于将门之后的唐太宗就是一个弓马娴熟的少年。从晋阳起兵到登基做皇帝,他的生涯几乎是和弓马相伴在一起的,这是他的骑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和更加臻于精熟的时期。

李世民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杨广。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封为秦王。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东征西讨,出生入死,弓箭战马从未离身。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要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一箭就能够将门板射穿。谋臣房玄龄称赞他是“弓贯六钩,箭穿七札”。在他指挥统一战争期间,每年必乘骏马持大弓,冲锋陷阵,他的高超的骑术和准确的箭法,使他的敌手也不得不佩服。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侦查敌情。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

唐太宗不仅精于弓马,又嗜好弓马,特是对骏马的嗜好以至成癖。贞观后期,他在统一战争中乘坐的一匹叫黄骠的骏马病死,唐太宗非常痛惜,特地诏令乐工作了《黄听叠曲》进行演奏,以示他对这匹马的哀思。骏马立功,不仅生前受荣,而且死后还雕于主人旁侧让人凭吊,这本来是突厥酋长墓葬的习俗,以表明他们尚武爱马的风习。唐太宗嗜爱良马也受突厥习俗的影响。

在晚年,他亲自从在统一战争中乘坐过的战马中挑选出他最为得意的六匹,分别赐名为飒露紫、特勒骠、拳毛、白拳驯、青骓、什伐赤。对这六匹骏马,他不仅生前形影不离,在临终前还遗命雕刻六匹骏马的石像,以装饰他的墓室昭陵,号称为昭陵六骏,并亲自为六骏记述其战功。

六骏出于无名氏雕刻家之手,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雕刻形式完成的。造型粗犷,雄健有力,神态主动,质感强烈。六骏形象各不相同,或原地待命,或轻步徐行,或驰骋战场,或腾空飞跃。这些杰作是唐太宗嗜马成癖与他驰誉战场的真实写照。

李世民如此娴熟弓马战法得益于他的祖籍为内蒙古武川县。大草原本来就是骑射的故乡,难怪能征善战的唐太宗在骑射之术上的天赋和造诣如此突出。

唐高祖李渊(李世民的父亲)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而《新唐书》也有“戍于武川,因家焉”的记载。李世民是隋文帝开皇17年12月(公元598年1月)出生在。李熙不但当过武川的镇将,而且还死在了武川。尽管遗憾的是,关于李熙的更多信息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李熙既然是死在任期内,当然也就是武川人了。李熙的儿子名叫李天赐,李天赐有三个儿子,他的第三个儿子李虎曾经担任过后魏的左仆射,被封为赵郡公。李虎所处的后魏时期,正是政权动荡,统治集团的内部四分五裂的时候。

西魏时期,李虎与宇文泰,以及太保李弼和大司马独孤信被封爵为“柱国”。李虎的官位达到了太尉,而且还受到西魏皇帝的特别宠幸,赐给了鲜卑姓大野氏,自此,李氏家族的声望和历史地位也达到了顶峰,正所谓“当时荣盛,莫与为此”。等到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篡位建立后周的时候,李虎的儿子李(李世民的祖父)在北周时承袭了父亲的唐国公爵位,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等职,全家迁往了长安。李渊七岁的时候李不幸病逝了,李渊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出身于鲜卑族,京兆平陵西人,父亲窦毅在北周时官拜上柱国,继母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隋朝取代了周以后,窦毅被封为定州总管、神武公。李世民的家族一直与少数民族通婚,唐高祖李渊的皇后为窦氏(魏孝文帝曾改胡姓为窦氏),李渊的父亲曾娶独孤氏为妻,李世民本人的皇后为长孙氏。连续三代的母系均为胡姓,可以说明李世民的先人并不完全是汉族,他的家族血统中确实有少数民族的基因。

在李世民的先人中,他的四世祖李熙曾经因为担任过金门镇将,而在武川定居过,在武川长时间扎根安家,乃至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祖籍,也就是先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