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芳医案(二)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三、温中健脾法治疗亚急性肝坏死一例

王某,男,29岁,机关干部。

初诊:1990620日。

主诉及病史:患肝炎5年,身目俱黄如橘皮色。食少纳呆、脘腹胀闷,神疲畏寒1个月,在某医院诊为亚急性肝坏死,肝功失代偿,经住院治疗至今,症状无明显好转,自服安宫牛黄丸十余丸,病情加重,今来就诊中药治疗。

诊查:慢性重病容,周身颜面目睛黄染如橘皮色,表情苦闷,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腹部呈蛙腹,移动性浊音(),肝叩诊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锁骨中线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边缘钝,无结节,压痛(+),脾左肋下可触及边缘,双下肢凹陷性浮肿。ALT1200mmol/L,血浆蛋白:总蛋白60g/L,白蛋白20g/L,球蛋白40g/L

辨证:黄疸,阴黄。

治法:温阳化湿。

处方:熟附子25g 炮姜25g 茵陈50g 茯苓50g 炒白术50g 红参15g 7

二诊:627日。自述服药后无不适,尿量增多,黄疸减退。舌体胖嫩,苔白腻较前减轻,脉沉。效不更方,继服上方。

三诊:75日。服汤药14剂后,精神好转,食欲大增,尿量正常。查体见黄疸已消退,苔薄白,脉沉弦,腹水消退较慢。上方加泽泻50g,以利湿祛浊,守原方加减共服21剂中药,诸症消失,复查ALT500mmol/L

【按语】黄疸一证,阳黄与阴黄分型辨证,不能单凭色泽,应根据症状。阳黄等于黄疸加热证,阴黄等于黄疸加寒证。本例黄疸色泽鲜艳如橘皮色,但四诊合参,皆无热象,故自服牛黄安宫丸无效,病情加重,而犯“寒者寒之”大忌。本例舌体胖嫩,苔白腻,浮肿腹胀,腹水,脉沉皆属寒湿之象,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故用红参配炮姜补气、回阳。茯苓、泽泻利湿化浊。阳复,脾运湿去而黄亦自退矣。立法用药贵在辨证,不能拘于一方一法一证,方能药到病除。

四、心胃同治法治疗冠心病一例

张某,男,60岁,机关干部。

初诊:1990520日。

主诉及病史:胸闷气短,心窝部闷痛,痛引肩背,尤其食后加重,肢体沉重,腹胀纳呆,反复发作,逐渐加重1年,在某医院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型”,服丹参片无明显好转。

诊查:慢性病容,表情苦闷,形体肥胖,舌体胖大,舌苔黄腻,脉滑。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正常,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下移>0.05mVT波倒置呈冠状T波。

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下壁缺血。

辨证:胸痹,痰浊闭阻型。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处方:温胆汤加减。

陈皮30g 枳实50g 半夏20g  茯苓50g  胆星10g  瓜萎50g 苍术5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心电图好转,较初诊Ⅱ、Ⅲ、avF导联ST段有所上升,T波双向。遵前方苍术改为白术50g,加薤白30g7剂,水煎服。

三诊:自诉服药无不适,食欲大增,心窝部疼痛消失。舌体胖,舌苔薄腻,脉滑。心电图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上方去胆星,7剂,水煎服。

四诊:自诉服药后无不适,上症消失。舌体胖,苔薄白,脉沉弦。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按语】此例胸痹属痰浊闭阻型,心电图诊断为下壁心肌缺血,特点是心绞痛伴消化道症状,极易误诊为胃脘痛。证属脾虚痰湿结于胸中,形成阳虚阴乘。胸为心肺阳气所居,痰浊阻塞心脉易发生'心痹'。医学家朱丹溪指出:'心痛即胃脘痛也。'因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心胃有络脉相通,故心胃症状往往并见,即心绞痛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胀纳呆、心窝部不适、呃逆、嗳气、呕吐等,因而治以和胃健脾化痰,即采用“心胃同治法”。痰湿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呃逆,湿固脾阳则腹胀纳呆,肢体沉重;痰湿痹阻心阳则胸闷气短心痛,方中瓜萎开胸中痰结:陈皮、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苍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化痰和胃;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白术、枳实健脾消痞,配陈皮散郁理气,以除痞满;胆星去湿热;上药配伍共奏通阳泄浊、豁痰开结、宽胸理气之效。痰浊一去,心脉得通,阳气得复,脾运得健,诸症悉去。此即导师明鉴,心痛为标,痰浊为本,心胃同治之妙在于治病必治其本,本邪已除,标亦自去也。另下壁心肌缺血,即心肌膈面缺血,致心绞痛,每于饭后膈肌抬高压迫而加重,此乃治心痛不治其心而治胃的辨证之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