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树锦医案(二)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三、自拟定眩饮治愈眩晕一例

方某,女,56岁。

初诊1973313日。

主诉及病史∶患梅尼埃病已半年,头晕目眩加重1周,以致卧床不起,闭目攒眉,痛苦异常。自觉如坐舟车,天旋地转,呕恶频频,泛吐黄绿苦水。询知其素喜肥腻厚味,嗜好烟酒。

诊查∶六脉弦滑有力,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湿郁痰热,胆胃失降。

治法∶清胆和胃,利湿化痰。方用自拟定眩饮。

处方∶僵蚕10g 蝉衣10g  片姜黄10g  枳实10g  天麻10g  白术10g  清半夏10g 茯苓12g 陈皮6g 甘草6g 吴茱萸3g 焦山栀3g 龙胆草3g 寒水石10g 晚蚕砂6g

服药3剂后,眩晕症状消失,患者已能下地,前后判若两人,健康如初,病告痊愈。

【按语】眩晕一证,病因多端,常责之于肝。本案乃胃失和降,水湿中阻,化痰生热,胆腑失宁,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三焦不利,夹风上扰清空所致。自拟定眩饮采用升降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化裁,方中升降散之僵蚕、蝉衣升清解郁宣达,姜黄降浊行气,枳实易大黄通腑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茯苓、陈皮、甘草化痰息风、燥湿利水、健脾和中;吴茱萸暖肝和胃、降逆化浊;龙胆草、焦山栀清利肝胆之热,以助和中;晚蚕砂、寒水石宣清导浊、行滞通腑、分利湿热。全方共奏暖肝和胃,清胆安中,升清降浊,理气化痰之功。方精效宏,诚经验之谈。

四、通阳化气行水法治愈悬饮一例

王某,男,84岁。

初诊1998929日。

主诉及病史∶右侧胸胁胀满,咳嗽已半年。近半年来渐觉胸闷气促,不能平卧,纳食减少,脘腹胀满。经医院多次检查确诊为∶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右侧胸水,并排除肿瘤因素。西医常规治疗后腹水消失,肝功能正常,唯胸水不消,曾抽十三次,量达13000ml,患者体力不支,要求中医会诊。10年前曾做膀胱癌手术后痊愈。

诊查∶症见形体消瘦,两颊潮红,右胸胀满,咳唾白痰量多,日食量仅50g,大便干结,23 1行,夜尿频数,无浮肿、低热征象。右侧胸部饱满,肋间隙消失,第7肋以下叩诊呈实音,语颤减弱,呼吸音消失。双手潮红呈肝掌。脉细弦而滑,舌质鲜红无苔。

辨证∶脾肾阳虚,饮邪凌胸。

治法∶茯苓15g 桂枝6g 白术10g  甘草10g  白芥子10g  葶苈子10g  莱菔子10g  西洋参15g  金石斛6g  海沉香3g  三七粉6g  西红花1.5g  珍珠粉1g 大黄6g  芒硝6g  川牛膝10g6

二诊105日。服药后大便通畅,日行1次,食欲略增,舌质暗红,余症同前。腑气下行,气阴来复,上方去大黄、芒硝等,加砂仁6g,鸡内金10g,当归15g,瓜蒌仁10g,大芸15g

以此方加减∶口干甚加麦冬10g,五味子10g;咳痰不利加浙贝母15g,天竺黄10g。共服41剂。期间抽胸水2次,每次900ml,输白蛋白减至21次,精神好转,夜寐安宁,右胸胁无明显不适,颧红耳鸣,大便偏干,夜尿减少,脉细滑,舌质红,苔薄白。表明胃气已复,宜健脾益气利水。

处方∶黄芪30g 生薏仁30g  太子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甘草10g  砂仁6g 鸡内金10g  山楂15g  葶苈子15g  白芥子10g  白茅根30g  车前子15g  泽泻10g 当归15g   瓜蒌仁10g  大芸15g

以此方化裁服药56剂后,胸胁胀满、咳痰症状消失,精神转佳,行走自如。X光片示∶右侧胸膜肥厚粘连,胸水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本案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经治疗腹水消失,肝功能正常,但胸水不消,愈抽愈多,耗气伤阴,遂成痼疾,当属中医“悬饮”范畴。《金匮要略》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短气不得卧谓之悬饮”。究其病机,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故而水饮泛滥,上凌于胸,久聚凝痰。且痰饮为阴邪,得温乃化,故分二步治疗,选用苓桂术甘汤以通阳化气,散结利水;配三子养亲汤以涤痰降气,逐饮泻水。加之渗湿利水、行气活血、通腑泻下诸药配合,使病情得以缓解,后以芪薏四君子汤及开胃醒脾、利水渗湿等药的应用,终获全功。体现出气血津液辨证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