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吃”和“怎么吃”那么重要?

 为什么73 2023-02-23 发布于北京

谢浴凡 肖相如频道 2023-02-23 07:00 发表于上海

导读:今天跟着谢浴凡先生学习《素问》中的一段话,了解饮食得当的重要性。

图片
01

《内经》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图片
02

句读疑义

历代注家对本节经文的注解,多属随文释义,没有讲清楚它的重要含义,更没有谈到它的字、词、句及分段读法。

图片
03

原文析疑

这节经文,是以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规律,论述人体味、形、气、精的生化及其相互影响,分析于下。

“阳为气,阴为味”

食物的气味而言,气无形而升,故属阳;味有质而降,故属阴。

“味归形,形归气”

味,即五味,泛指饮食物。归,依投也,由此转属于彼的意思,此处作化生充养解。

形,指形体,此即人体,包括脏腑、经脉、筋骨、肌肉、皮毛、精、血、津液等。

所谓“味归形”,是说饮食物通过脾胃的纳化,化生精微,充养全身。

“形归气”的“形”,仍是指形体。“归”,仍作化生充养解。“气”,指机能活动。

所谓“形归气”,是说全身的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归精,精归化”

“气”,指具有功能、热能的阳气。“归”,归附也,归属也,作来源解。“精”,是指饮食物的精微物质。

所谓“气归精”,是说“气”来源于饮食物的精微。“精归化”的“归”,作趋向、结局解。“化”是化生、变化的意思。

所谓“精归化”,是说饮食物的精微,可化生出多种物质。

“精食气,形食味”

“精”,指阴精,即精、血、津液等。“食”,作仰求解。“气”,指机能活动。

所谓“精食气”,是说阴精的产生,仰求于气化,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形食味”的“形”,指形体。“食”,作仰求解。“味”,指五味,即饮食物。所谓“形食味”,是说形体的充养,仰求于饮食物,也就是说需要饮食物精微作为营养。

“化生精,气生形”

“化”,指化生、变化。具体地说,就是气化作用。“精”,指肾精所谓“化生精”,是说饮食物通过脏腑的气化作用,生成肾精。

“气生形”的“气”,指精气。“形”,指形体。所谓“气生形”,是说肾脏精充气盛,形体就生长得很好。

“味伤形,气伤精”

“味”,指五味,即饮食物。“伤”,损伤、伤害的意思。“形”,指形体。所谓“味伤形”,是说饮食五味太过,就会损伤形体。

“气伤精”的“气”,是指脏腑功能活动,“精”,指阴精。所谓“气伤精”,是说脏腑的气化功能过于亢盛,就会损伤阴精。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精”指肾脏所藏之精。“气”,有两个含义。

一指气血。因“精”可转化为气,亦可转化为血也。言气即可概括血,是《内经》常用的“省笔”。

二指脏腑功能活动。因肾为生命之根,精为物质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也。

所谓“精化为气”,是说肾精可转化为气血,并且是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根本。

“气伤于味”的“气”,含义同上。“味”,亦指饮食物之五味。

饮食不节,脾胃受伤,生化乏源,气血日损。五味太过,必伤五脏,《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也。

所谓“气伤于味”,是说由于饮食不节,可使气血受伤,五脏受损。

图片
04

经义小结

本节经文当分四段来读。

第一段,两句。说明食物气味亦有阴阳,是起首语,亦即点题,点出本节经文之要,在于以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规律,论述人体味、形、气、精之生化及其相互影响。

第二段,四句。以“味”为主体,从正面论述味、形、气、精之生化,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段,四句。以“化”为重点,进一步论述味、形、气、精之生化,及其重要作用。

第四段,四句。以“伤”为中心,从反面论述味、形、气、精之相互影响,及其病理变化。

仅十四句,四十四字,将味、形、气、精之生化,作用、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说得既清楚又深刻,有主有次,有正有反,而三字为句,一字多用,意趣盎然。

味、形、气、精是主体,而味、精又是四者中之重点。因后天之营养来源在味,味之生化最贵者为精也。

归、化、食、生是作用,而化、生又是四者中之点。因归、食之用在化,化之用在于生也。

要之,阴阳之要,贵在平和;平和之用,在于生化;生化之根,重在精气;精气之充,源于饮食;饮食不节,精气乃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