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

 厚德载物乾 2015-04-03

五味古法中医:铁杆中医群体的微信平台
新道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人体之气有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一定是运动的,如《灵枢?脉度》所言:“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一身之气通过有序的运动完成各种生命过程中的气化作用。气的总体运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升、降、出、入。升降是指气在人体内上升与下降的运动,出入主要是指人体中的气由内在的潜藏状态向外敷布和由外在的宣散状态向内收敛的运动。我们知道,生命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人体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吐故纳新,维系着生命的发展,所以讲气的出入,有时还包括呼吸、饮食、排泄等人体与外界的出入交换。人体就是在内外交换与体内的气化过程中,通过“阳化气,阴成形”的机制,完全了气与形的转化与更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把人体形气转化的代谢过程归纳为“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这里的“”是指“地食人以五味”,可以宽泛地理解为人摄入的饮食营养。人摄入的饮食五味会长养人的形体,这一步相当于现代营养学讲的内容,就是食物的营养成份会补充人体,能够明确到诸如某蛋白质参与某组织的合成、某成份营养某神经之类的,这是“味归形”。但长养生命并不是这么简单地填充身形,形体得到这些滋养后还要再进一步代谢来生成人体的正气,就是“形归气”。形体要不进一步化气,就像现在那种极端无知地“疯狂养殖”一样,小鸡雏40天变成大白条、小鸭出壳40天后就可以送到烤鸭基地、小羊羔小猪崽三四个月就度过了生命的壮年时代……这些可怜的生命形体比百千年来的同类都“壮大”,但它们没有应有的生命力。所以只填充营养是不够的,还要“形归气”。

气的运动变化可以产生精,如果说气是生命力的能量保证呢,精就可以理解为生命力的能源储备。否则就像现代社会时有听闻的“过劳死”一样,这个人生命力很旺盛、很精英,但忽然间“因公殉职”了,或以一个感冒等小病为诱因就不治身亡了。更典型的是曾有报道的运动员在跑道上、球场上“猝死”。其共同的特点是虽然形体壮盛、精力也似乎充沛,但生命不能持久,就是因为过度缺乏了“气归精”。

精作为生命的能源,它是人体发生下一阶段气化的根本,所以说“精归化”。精的生成与转化过程是 “耗能”的,需要消耗气,所以说“精食气”。


形体的成长则需要饮食五味的补充,叫做“形食味”。这里面“归”是趋入、转化的意思,“食”,就是吃掉、消耗的意思。因为五味是趋向到形,转化为形质,可以理解为是形质把五味吃进去消化了,所以说“形食味”;因为“气归精”,所以说“精食气”。同理,“形归气”也可说是“气食形”,不过中国古人的文字都很简洁,前后文中能够把意思说清楚,细节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一段讲述了人体摄入饮食后长养形体,进而又生成了气和精过程。这里的“精”显然是指从外界摄入五味后形成的“后天之精”。到此为止是讲一个从摄入开始由外而内的单向化生过程,这一过程以生成了精为最终结局,精就不再转归为更高级的物质了。但它还是要进一步转化,所以说“精归化”。化成什么呢?再化成气。全部的生命过程就是不停的气化,精也是由气化而来,所以说“化生精”。化能生精,而精又“归化”,正显明精的生成是所有气化过程的最关健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精是形体的根本。

由外而内的生化过程最终生成了人体的五脏之精藏之于内,由内而外的气化过程就是从五脏所藏的精开始的,五脏之精再化为气,气又有着诸多的功用来充养形体,所以说“气生形”。前面讲“味归形”,是讲有形质的营养成份能够归入形体,被形体“吃掉”,而这个“吃”的过程一定要有气的参与,要通过机体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从这个动态的过程看,气才是生成形体的关键。就像盖房子需要水泥砖瓦,但更需要建筑工人。房子形成了,这些水泥砖瓦都归入了房子,而房子是由于工人的劳动才形成的。这些水泥砖瓦就相当于“味”,工人或工人的劳动相当于“气”,房子就是“形”,这就是盖房子过程中“味归形”与“气生形”的道理。当然人体的生长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因为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形与气一直是在相互转化的。以上是正常的情况。






对于这个“营养”的问题《内经》中有很明确的告诫:“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就是说五脏的生长要摄取五味饮食的营养,但作为人体藏精之“宫”的五脏,同样也能被摄入的五味所伤。所以吃东西一定要注意的!要食饮有节。如同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一样,因为“味归形”,所以味也能“伤形”。同理,因为“形归气”,形的失常也必然会伤气。例如形体枯槁,则气一定是在被消耗;形体肥胖,则气必然受到壅滞,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此一句“形伤气”原文略而未写,我们在理解时还是补充进来为好。因为“气归精”,所以气的异常,会伤及人体之精,如气过极化热或耗散,会消耗所藏之精;气不足或被寒邪凝滞,会妨碍精的生成与转化,所以说“气伤精”。精的异常会妨碍整体的气化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关于“气生形”的比喻非常形象:饮食如建筑材料,气如建筑工人,房子如人的形体。

“气伤精”则如请工人盖房子还要给工钱,这个工钱就相当于化气的精,也即消化饮食所消耗的肾所藏的精,盖房子本来是为了储藏精,如果花出的精超出了收入的精,就相当于高价买低价卖了,显然是亏本了。膏粱厚味就是最亏本最耗气的饮食,这个厚味伤形的同时还会耗气伤精,会吃出来糖尿病,糖尿病就相当于身体出不起工钱请工人干活(消化)了,因为本钱(精)已经不够了。也就是“精化为气,气伤于”了。所以,上古之人的养生三要素首先就是“食饮有节”,可见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是何等的首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