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兔年新春话疫情】◆王新忠

 白云之边 2023-02-23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王新忠,乐陵市财政局退休,乐陵市、德州市作协会员。有会计专著出版,多篇财会文章发表于财经类报刊杂志,曾获《中国财经报》征文二等奖。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华人文学》《中国乡村》《当代文学家》《齐鲁文学》《德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偶有获奖,有作品入选《中国民俗文化》《风雨兼程四十年》《百年回望》《新时代优秀作品年鉴》《德州作家作品精选》等书籍。

-兔年新春话疫情-

春节前肆虐、春节后顿失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疫情,是兔年新春备受关注的事情。

时间进入2022年12月,全国新冠疫情防控放开后,大城市很快进入感染高峰。紧接着,中小城市和乡村也进入感染高峰。当卯兔在春节凌晨从寅虎那里接过“接力棒”,被感染的人群大都转入了康复期,没感染的人群中基本没再发生新的感染者。疫情好像突然从人间蒸发了。我遐想:难道这是在月宫捣药的玉兔得知人间有疫灾,提前捣制了专治新型冠状病毒的灵丹妙药,在接任“轮值官”之时施药人间,给人类送上一份重重的、厚厚的、无与伦比的兔年新春大礼?

记得刚进入2022年12月中旬,在天津两家医院工作的大女儿、大女婿,还有读初中的外孙先后都阳了,我在电话里说:你家这是“三阳开泰”呀。有意思的是,大女婿在医院搞到20片布洛芬,被一位同事看到,说是“见见面,分一半”,于是拿走10片。拿着10片药刚回到家,在天津做生意的亲戚来电话说“阳了,正发高烧,没买到药”,于是给他送去5片。夜里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住在对门的王先生,因高烧难受特来要药,于是又把剩下的5片给了王先生。自家人靠仅存的几片已经过期的退烧药度过了高烧期。大女婿症状较轻,没耽误上班。在家上网课的外孙夜里发高烧,白天退烧后就基本没事了。大女儿因为抽调到方舱医院值班一个多月,天天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疫情防控放开后才撤回来,她被感染后,身体内的病毒承载量较大,所以症状较重。当时,大女儿所在医院的大多数医护人员阳了,她作为科室负责人,带头带病坚持上班,由于没有休息好,导致“阳过”和“阳康”时间较长,半个多月才转入康复期。

在乐陵的二女儿、二女婿和读高中的外孙一家,在2022年12月下旬“三阳开泰”。先是在家上网课的外孙夜里突然发起高烧,用药后缓解,他带病坚持上网课和网上考试,难受一天一宿后也就基本没事了。接下来,二女儿和二女婿阳了,好在一星期内都转入康复期,并上班工作。

我是2022年12月21日中招的。首先是晨练时感觉腿酸乏力,只得“收功”回家。这一整天都感觉身体不舒服,晚上开始发烧,体温37.8°,算不上高烧。第二天开始咳嗽,体温最高时37.8°。第三天早晨,随着一阵剧烈的咳嗽过后,突然感到嗓子疼,开始排痰。第四天嗓子更疼,真有“刀片嗓”的感觉,体温降至37.3°。第五天仍咳嗽和嗓子疼,体温36.7°。中招后,我采取尽量多喝水、多吃饭、多休息、按时服药等措施,在第六天症状缓解,体温正常。七天后虽然偶尔咳嗽,还有点嗓子疼,但是自我感觉基本没事了。

在我中招前两天的下午,老伴说腿酸,浑身没劲,我找来体温表给她一量,体温36.7°,催她多喝水,没吃药。夜里体温升到37.7°,开始吃感冒药。以后连续三四天体温都在37°以上,最高37.7°。从第三天开始咳嗽,抗原检测版显示两道红杠,妥妥的阳性,开始吃连花清瘟胶囊、复方甘草片,喝盐酸氨溴索口服液。从第四天起,咳嗽,嗓子疼,白天吃不下饭,夜里睡不着觉,越躺下咳嗽得越厉害,只能半躺半坐地休息。电话咨询医生后,我买来一个雾化机子,买了做雾化用的吸入式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每天做两次雾化,上午用布地奈德和乙酰半胱氨酸,晚上用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一连做了十二天,后又追加三天。中间去人民医院看过大夫,血液化验指标正常,做CT胸部平扫显示肺部有斑点和结节,输液治疗八天(时间上与做雾化有重合)。老伴的抗原检测在第十二天已经转阴,但咳嗽一直是反反复复,好好歹歹,她还将以前曾经得过的梅尼埃尔综合征、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失眠等病症一遍又一遍地“复习”,治疗各种病症的药也是一遍又一遍地吃。网上说的那些新冠感染后遗症,基本上都在老伴身上出现过。例如,鼻子闻不出味来的嗅觉失灵;吃饭尝不出味道,如同“爵蜡”,没有食欲;腹胀腹痛,便秘和腹泻交替;浑身乏力,容易疲劳,稍微干点活就出虚汗,感觉劳累;失眠多梦,闭上眼就会梦到已经过世的人,睡不实着,易醒难睡;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怕风、怕冷、怕着凉。整个人被病魔折腾得面黄肌瘦,将近两个来月才见好转,但还是不敢下楼,不敢着凉,不敢累着,睡觉靠吃安眠药(艾司唑仑片)。好在终于进入康复期。

基于此,兔年这个春节,我没让亲戚来拜年,自己也没有走亲访友,老两口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无聊、最无奈的“宅”春节。

疫情高峰期间,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没能扛过新冠病毒感染这一关。我二姑夫就是于2023年1月3日下午在赶往医院的120救护车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的,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去火化场,排到下午五点钟才火化。我居住的小区也有两位老年人去世。秋实文学协会的会员候廷森老师,虽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基础病,但仍能坚持文学创作,他还在2022年出版了诗词选集《韵海浪花》,却在这次疫情中因感染“白肺”而离世,年仅67岁。惟愿逝者安息!

这次疫情大面积感染过后,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疫情好像突然间消失了。大家知道,疫情防控刚放开时,病毒如入无人之境,迅速传播,短短时间内,大多数人纷纷被感染。好在到了过春节时,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已经过去,再没听说身边的人有谁出现感染或者二次感染。事实证明,我国的疫情已告一段落,疫情传播已进入低水平。我认为,这得益于我国三年以来精准的疫情防控政策、成功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团结奋斗的干部群众,同时得益于全民高比率、多剂次的疫苗接种,也应该得益于感染过后的“群体免疫”。

希望专家预测的第二波、第三波感染永远不再出现。但由于国际上仍然不断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故此我们仍然不能大意。

当然,即使再出现新的“进口毒株”感染情况,我们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集中统一领导,有精准的疫情科学研判团队,有医疗及各条战线无私奉献的英雄队伍,有三年来积累的抗疫防疫经验,有全民高度的防控意识,相信一定能够及时应对并彻底战胜疫情,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